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铜绿颜料的分析探究

作 者: 李蔓
导 师: 夏寅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关键词: 铜绿 碱式氯化铜 来源判别 同分异构体 奥斯特瓦尔德定则 合成工艺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铜绿颜料在文献中多有记载,但是关于其成分的记载较为混乱,其中碱式氯化铜、碱式碳酸铜、碱式醋酸铜、水氯铜矿等都被称为铜绿。在本文,研究的是以碱式氯化铜为主要成分的铜绿颜料。经过分析发现,自北朝之后,这种颜料在我国新疆、甘肃等地的壁画、彩塑文物中均存在,其使用时间长、范围广,因此了解铜绿的相关性质对于彩绘文物中的保护、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据文献记载,我国五代之前绿色颜料主要使用石绿和天然铜绿,且多为二者的混合物;自五代之后,非天然铜绿使用广泛,且其纯度非常高,而非天然铜绿的来源据分析有两种:一种为人工合成,另一种为石绿、石青颜料转化的产物。了解这些信息对于探究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颜料合成工艺、文物保存情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工作:第一部分对采集于北京、陕西、山西、四川等地的壁画、彩塑中的18个铜绿颜料进行两方面的分析。一是关于非天然铜绿来源的判别,主要来区分其为合成铜绿还是原始石绿、石青颜料转化的产物。采用的手段主要包括剖面显微分析、偏光显微分析(PLM)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三种手段配合使用。剖面显微分析主要用于颜料层整体层次结构的观察;偏光显微分析用于观察样品中是否出现有铜绿晶体与石绿、石青伴生、共存的现象;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主要来判别铜绿颜料颗粒内外Cl元素的含量的变化。二是关于将铜绿四种同分异构体热力学稳定性与彩绘文物的保存以及彩绘层病害机理的研究联系起来。利用拉曼光谱分析(RM)对18个铜绿样品进行四种同分异构体的判别,通过该物质在铜绿4种同分异构体热力学稳定性中的位置,结合奥斯特瓦尔德定则(Ostwald step rule)的相关理论判断其在适宜环境中是否会继续转化,以对其所属彩绘文物的保存情况进行了解。第二部分是根据文献记载的铜绿颜料合成工艺配方进行合成实验,利用偏光显微镜分析(PLM)、拉曼光谱分析(RM)、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多种手段进行实验结果判别,以此来了解古代铜绿颜料可能的合成工艺。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5
  1.1 概述  8-10
    1.1.1 彩绘文物中的颜料  8-9
    1.1.2 铜绿性质及其应用  9-10
  1.2 铜绿的研究背景  10-13
    1.2.1 国外研究  10-12
    1.2.2 国内研究  12-13
  1.3 研究思路及意义  13-15
第二章 文物样品分析  15-36
  2.1 使用仪器  15-16
    2.1.1 拉曼光谱分析  15
    2.1.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15
    2.1.3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15
    2.1.4 偏光显微分析  15-16
    2.1.5 剖面显微分析  16
    2.1.6 X射线衍射分析  16
  2.2 实验样品来源及制样  16-18
    2.2.1 样品来源  16
    2.2.2 实验样品的制备  16-18
  2.3 分析结果  18-25
    2.3.1 剖面分析结果  18
    2.3.2 拉曼分析结果  18-22
    2.3.3 偏光显微分析结果  22-23
    2.3.4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  23-25
  2.4 实验结果讨论  25-36
    2.4.1 铜绿颜料的来源分析  25-31
    2.4.2 铜绿颜料所属彩绘文物保存情况的分析  31-36
第三章 古代铜绿颜料的制造工艺  36-53
  3.1 古代铜绿颜料合成工艺配方  36-44
    3.1.1 实验所需材料及药品  37
    3.1.2 实验现象及记录  37-44
  3.2 实验结果  44-48
    3.2.1 拉曼分析结果  44-45
    3.2.2 偏光分析结果  45-48
  3.3 结果讨论  48-53
    3.3.1 物质成分的判别  48-51
    3.3.2 其他结果分析  51-53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  53-55
参考文献  55-6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0-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氟虫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TQ453.2
  2.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机制及其溶藻物质特性的研究,X173
  3. 氮磷浓度对溞—藻—草三者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研究,X173
  4. 细菌发酵液诱导大豆抗寒及抗病性研究,S435.651
  5. 17β-雌二醇与酰胺类除草剂和铜绿微囊藻的相互作用研究,X173
  6. 几种天然保鲜剂的抑菌机理,TS201.3
  7. C.I.溶剂染料黄44工业化合成技术研究,TQ613
  8.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合成工艺研究,TE39
  9.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大鼠结肠部分切除术后吻合口愈合影响的研究,R656.9
  10. 嗜酸混合硫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低品位磷矿的浸磷研究,TF18
  11. 抗癫痫药托吡酯的合成及工艺研究,TQ463.53
  12. 阿德福韦酯的合成工艺研究,TQ463.5
  13. DPP-Ⅳ抑制剂Vildagliptin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TQ463
  14. 抗抑郁药盐酸度洛西汀的合成工艺优化,TQ463.53
  15. 稻麦秸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X172
  16. 水热合成正极材料FeS_2及性能研究,TM912.9
  17. UV_(365)/NaNO_2对Microcystin-LR的降解机理及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X173
  18. 脉冲场凝胶电泳在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R378
  19. Ca,Mg等元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的研究,X173
  20. 麦系作物中尿囊素的提取与分析,TQ914.1
  21. 原料药吡哌酸工艺的改进,TQ463.53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