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掺杂型Bi系可见光催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工艺研究
作 者: 高晓明
导 师: 李稳宏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化学工艺
关键词: Bi系可见光催化材料 掺杂 含酚废水 光催化氧化 工艺
分类号: TQ426.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很多工业废水都具有有机物浓度高、难生物降解甚至有生物毒性等特点,尤其工业废水中的酚类物质对水体的危害最大,并且此危害具有持续性。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实用、经济的含酚类物质废水处理技术迫在眉睫。光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作为一个新兴的污染处理技术,是将化学氧化法进行强化与改进,与其它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工艺条件温和、处理成本低、氧化效果高、选择性好、反应速度快、可以将有机挥发酚氧化为无毒害的无机物、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围绕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中的基本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研究了Bi系列光催化材料的合成机理、结构特征以及光催化工艺过程,探索了Bi系列光催化材料在合成和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规律,可为含酚废水的光催化氧化处理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1、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金属Cu掺杂改性的Bi2WO6光催化剂,使用XRD、XPS、DRS、SEM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掺杂了金属Cu以后,样品的跃迁位置明显红移,并且对可见光的吸收强度高于Bi2W06。当金属Cu的掺杂量为0.5wt%时,Cu-Bi2WO6的特征衍射峰比较尖锐,其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当前体液pH=0.6时,所制备的Cu-Bi2WO6的特征衍射峰最窄,峰强最大,样品为三维花球状结构,微孔尺寸大,比表面积为84.58m2/g。2、采用单因素讨论了各种因素对Cu-Bi2WO6光催化剂降解模拟含酚废水中的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Bi2WO6催化剂(前体液pH为0.6,Cu掺杂量为0.5wt%)的用量为1.0mg/L,光源为300W金卤灯,空气流量为25mL/min时,Cu-Bi2WO6对模拟含酚废水中的苯酚降解效果最优。以Cu-Bi2WO6用量、空气流量、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为多因素考察对象,研究了多因素交互关系对苯酚的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是显著的,相关系数R2为0.9658。3、建立了基于兰缪尔和弗伦德利希的Cu-Bi2WO6表面吸附苯酚的模型方程式,分别为(?)和Qe=0.57298Ce0.66154,两种等温吸附模型能说明Cu-Bi2WO6对模拟含酚废水中的苯酚的吸附现象。建立了基于Langmuir-Hinshewood动力学模型的Cu-Bi2WO6光催化降解模拟含酚废水的动力学方程(?)+1.2306。4、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金属Cu掺杂改性的BiVO4光催化剂,使用XRD、XPS、DRS、SEM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所制备的Cu-BiVO4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白钨矿,样品的特征衍射峰最窄,峰强最大,结晶度趋于成熟。当金属Cu的掺杂量为0.75wt%时,Cu-BiVO4样品的特征衍射峰比较尖锐,样品具有很高的结晶度。前体液pH=7时,合成的Cu-BiVO4样品为三维球状结构,表面形态复杂,比表面积为12.64m2/g。5、采用单因素讨论了各种因素对Cu-BiVO4光催化剂降解模拟含酚废水中的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BiVO4催化剂(前体液pH为7,Cu掺杂量为0.75wt%)的用量为1.0mg/L,光源为300W氙灯,空气流量为30mL/min时,Cu-BiVO4对模拟含酚废水中的苯酚降解效果最优。以Cu-BiVO4用量、空气流量、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为多因素考察对象,研究了多因素交互关系对苯酚的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是显著的,相关系数R2为94.93%。6、建立了基于兰缪尔和弗伦德利希的Cu-BiVO4表面吸附苯酚的模型方程式,分别为(?)和Qe=0.760606Ce0.76684,两种等温吸附模型能说明Cu-BiVO4对模拟含酚废水中的苯酚的吸附现象。建立了基于Langmuir-Hinshewood动力学模型的Cu-BiVO4光催化降解模拟含酚废水的动力学方程(?)+2.1494。本论文所取得研究结果,不但为材料化学与环境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而且为合成表面结构特殊且具有光催化性能的半导体金属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半导体金属复合材料光催化综合治理工业含酚废水提供借鉴意义。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9 目录 9-13 第一章 绪论 13-45 1.1 引言 13-14 1.2 光催化 14-24 1.2.1 光催化原理 14-15 1.2.2 光催化反应过程 15-16 1.2.3 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16-24 1.3 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4-37 1.3.1 单一金属半导体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26-30 1.3.2 复合金属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30-32 1.3.3 多元复合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32-37 1.4 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应用 37-42 1.4.1 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 37-40 1.4.2 在光催化制氢方面的应用 40-41 1.4.3 在光催化合成方面的应用 41-42 1.5 论文选题的意义 42-43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43-45 第二章 Cu-Bi_2WO_6的制备和光催化活性研究 45-65 2.1 引言 45 2.2 实验部分 45-50 2.2.1 实验材料 45-46 2.2.2 实验仪器 46 2.2.3 Cu-Bi_2WO_6的制备方法 46-47 2.2.4 Cu-Bi_2WO_6的表征方法 47-49 2.2.5 Cu-Bi_2WO_6的光催化反应活性实验 49-50 2.3 表征结果分析与讨论 50-62 2.3.1 物相分析 50-55 2.3.2 XPS表征分析 55-56 2.3.3 FTIR表征分析 56-57 2.3.4 UV-Vis表征分析 57-58 2.3.5 表面形貌分析 58-60 2.3.6 比表面积及孔径物理吸附分析 60-62 2.4 Cu-Bi_2WO_6光催化剂性能研究 62-63 2.5 小结 63-65 第三章 Cu-Bi_2WO_6光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的工艺过程研究 65-92 3.1 引言 65 3.2 实验部分 65-66 3.2.1 实验材料 65 3.2.2 实验仪器 65-66 3.2.3 含酚废水中挥发酚的测定 66 3.2.4 Cu-Bi_2WO_6光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方法 66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66-90 3.3.1 光催化降解模拟含酚废水的工艺确定 66-67 3.3.2 Cu-Bi_2WO_6的制备工艺对模拟含酚废水的降解率的影响 67-70 3.3.3 Cu-Bi_2WO_6光催化氧化降解模拟含酚废水的单因素工艺条件优化 70-73 3.3.4 Cu-Bi_2WO_6光催化氧化降解模拟含酚废水工艺条件的曲面响应分析 73-79 3.3.5 Cu-Bi_2WO_6表面吸附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79-83 3.3.6 Cu-Bi_2WO_6降解模拟含酚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83-88 3.3.7 Cu-Bi_2WO_6循环使用稳定性分析 88-89 3.3.8 Cu-Bi_2WO_6降解炼油废水的应用研究 89-90 3.4 小结 90-92 第四章 Cu-BiVO_4的制备和光催化活性研究 92-113 4.1 引言 92 4.2 实验部分 92-95 4.2.1 实验材料 92 4.2.2 实验仪器 92 4.2.3 Cu-BiVO_4的制备方法 92-93 4.2.4 Cu-BiVO_4的表征方法 93-94 4.2.5 Cu-BiVO_4的光催化活性评价实验 94-95 4.3 结果与讨论 95-109 4.3.1 Cu-BiVO_4样品的物相分析 95-100 4.3.2 Cu-BiVO_4样品的XPS分析 100-101 4.3.3 Cu-BiVO_4样品的FTIR分析 101-102 4.3.4 Cu-BiVO_4样品的光吸收特性分析 102-104 4.3.5 Cu-BiVO_4样品的表面形貌结构分析 104-107 4.3.6 Cu-BiVO_4样品的比表面及孔径物理吸附分析 107-109 4.4 Cu-BiVO_4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109-111 4.5 小结 111-113 第五章 Cu-BiVO_4光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的工艺过程研究 113-137 5.1 引言 113 5.2 实验部分 113 5.2.1 实验材料 113 5.2.2 实验仪器 113 5.2.3 含酚废水中挥发酚的测定 113 5.2.4 Cu-BiVO_4光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方法 113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113-135 5.3.1 Cu-BiVO_4的制备工艺对模拟含酚废水的降解率的影响 113-116 5.3.2 Cu-BiVO_4光催化氧化降解模拟含酚废水的单因素工艺条件优化 116-120 5.3.3 Cu-BiVO_4光催化氧化降解模拟含酚废水工艺条件的曲面响应分析 120-126 5.3.4 Cu-BiVO_4表面吸附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126-129 5.3.5 Cu-BiVO_4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129-133 5.3.6 Cu-BiVO_4循环使用稳定性分析 133-134 5.3.7 Cu-BiVO_4降解炼油废水的应用研究 134-135 5.4 小结 135-137 第六章 苯酚的光催化氧化降解机理探讨 137-141 6.1 苯酚的光催化氧化降解反应机理推测 137-138 6.2 O_2在光催化氧化降解反应中的作用 138-141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 141-143 参考文献 143-16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61-163 致谢 163
|
相似论文
- 钛酸盐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分解水性能,O643.36
- 稀土元素掺杂Ca3Co4O9与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TQ174.1
-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 钛酸钡基NTC热敏陶瓷电阻的制备与研究,TQ174.1
- 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O643.36
- 再生骨料半干硬性混凝土制备与成型的试验研究,TU528
- 1-脱氧野尻霉素合成路线设计及工艺优化研究,TQ463.5
- 氟虫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TQ453.2
- 还原桃红R的合成工艺研究,TQ616.2
- 秸秆粪便沼气制肥联产工艺及设备试验研究,S141
- 离子液体预处理纤维素及再生纤维素水解研究,TQ352.1
- 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TS941.2
- 清热头痛软胶囊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TQ461
- 当归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1
- 维吉尼亚霉素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S816
- 阿维拉霉素生产菌诱变育种及发酵工艺优化,TQ927
- 锂离子层状正极材料LiMO2(M=Co,Ni,Mn)的第一性原理的研究,TM912
- 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及生产工艺的优化,TQ450.6
- 丙烯腈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特征污染物转化规律,X783
- 通脉滴丸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TQ461
- 海南霉素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研究,TQ92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 > 催化剂(触媒) > 金属催化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