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作 者: 王垒
导 师: 于海英
学 校: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高比容量和高导电性
分类号: TM9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加重,寻求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锂离子电池由于其无污染、寿命长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LiCoO2是最早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存在有毒、成本高等不足,急需其他材料来代替它;负极材料虽然已经具备高容量等优点,但仍需要进行研究,以寻求最佳性能。本文以富镍三元正极材料和钛酸锂负极材料为研究目标,进行了制备与改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了富镍三元材料LiNi0.7Co0.15Mn0.15O2,在750850℃下所制备样品均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在煅烧温度800℃下所制备材料均具有最小的阳离子混合度,样品颗粒都是由200500nm的初始颗粒团聚而成,呈类球形,晶粒间空隙很少,非常致密。电化学性能显示:在最佳煅烧温度800℃下,具有核壳结构(按不同比例添加)的Li[(Ni0.8Co0.1Mn0.1)0.66(Ni0.5Co0.25Mn0.25)0.33]O2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其核部提供高的比容量,壳部由于Mn4+的存在,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Co3+可以起加强离子导电的作用,同时由于Ni元素的减少,缓解了电解液的分解,对材料的循环性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在0.2C、2.74.3V电压下,首次放电容量达180.1mAh/g,循环性能优异,25圈后的容量保持率达98.53%,且阻抗增加最小。分别采用湿法“溶胶凝胶-喷雾热解-分步煅烧”和固相法“机械球磨-喷雾造粒-分步煅烧”两种不同方法制备了Li[(Ni0.8Co0.1Mn0.1)1-xMox]O2富镍正极材料,当Mo掺杂量为0.01时,两种方法合成的材料均具有最佳的性能。采用湿法制备的材料随着煅烧温度升高,层状结构越来愈好,但温度过高时会造成颗粒严重的团聚现象,不利于锂离子的传输,当煅烧温度为800℃时,样品的层状结构良好,颗粒发育完全,电化学性能最佳;在煅烧温度800℃时,随着Mo掺杂量的增多,材料的阳离子混合度增加,但原始颗粒在逐步较小,较小的颗粒有利于锂离子在材料中的脱嵌,当掺杂量为0.01时,材料的结构与颗粒晶粒达到完美结合,拥有最大的离子电导率,电化学性能最佳,0.2C时首次充放电库伦效率达88.4%,倍率循环性能最优异。采用固相法所制备材料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层状结构越来越好,阳离子混合度越来越低,但温度过高会造成材料颗粒发育越来越大,而且存在严重的烧结现象,当煅烧温度为850℃时,材料拥有最佳的性能;在煅烧温度850℃下,随着Mo掺杂量的增多,材料的层状结构先向好的方向转变,当掺杂量大于0.01时材料的层状结构会恶化,电化学性能也是如此,当Mo掺杂量为0.01时,材料拥有最佳的性能,0.2C时首轮充放电库伦效率达83.3%,循环性能也很优异。相比较而言,湿法制备材料的性能要优于干法制备的材料。为克服钛酸锂电导率低的弱点,对其进行了喷雾干燥制备与Nb掺杂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机械球磨-喷雾造粒-分步煅烧”三步法工艺合成的负极材料一次晶粒更加细小,粒径为200500nm,其形成的具有孔状结构的球形(二次)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电化学活性较两步法大,更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可有效改善Li4Ti5O12的电子和离子导电性。采用三步法制备的掺杂Nb的材料Li4Ti4.95Nb0.05O12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拥有最小的韦伯阻抗系数σ和锂离子扩散系数D,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其在0.2C、12.5V下的放电容量接近理论容量175mAh/g。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28
  1.1 引言  10
  1.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史  10-11
  1.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11
  1.4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11-13
  1.5 电池材料概述  13-26
    1.5.1 正极材料  13-22
      1.5.1.1 LiCoO_2  13-14
      1.5.1.2 LiNiO_2  14-15
      1.5.1.3 Li-Mn-O  15-17
      1.5.1.4 LiFePO_4  17-19
      1.5.1.5 其他正极材料  19
      1.5.1.6 富镍三元材料 Li[Ni1-x-yCoxMny]O_2  19-22
    1.5.2 电解质  22
    1.5.3 负极材料  22-26
      1.5.3.1 碳基负极材料  23
      1.5.3.2 锡基负极材料  23
      1.5.3.3 硅基负极材料  23-24
      1.5.3.4 钛酸锂负极材料  24-26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26-28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28-33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8-30
    2.1.1 实验药品  28-29
    2.1.2 实验仪器  29-30
  2.2 材料的表征  30-33
    2.2.1 差热与热重分析  30
    2.2.2 X-射线衍射 (XRD)  30
    2.2.3 扫描电镜实验(SEM)  30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30-33
      2.2.4.1 电极的制备  30-31
      2.2.4.2 电池的组装  31-32
      2.2.4.3 充放电容量测试  32
      2.2.4.4 倍率充放电性能测试  32
      2.2.4.5 交流阻抗测试  32
      2.2.4.6 循环伏安法测试  32-33
第三章 LiNi_(0.7)Co_(0.15)Mn_(0.15)O_2 的制备与性能  33-45
  3.1 引言  33
  3.2 材料的制备  33-34
    3.2.1 Ni_(0.7)Co_(0.15)Mn_(0.15)(OH)_2前驱体的制备  33-34
    3.2.2 LiNi_(0.7)Co_(0.15)Mn_(0.15)O_2 正极材料的制备  34
  3.3 材料结构及性能  34-43
    3.3.1 煅烧温度对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  34-37
    3.3.2 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及分析  37-38
    3.3.3 充放电容量测试结果及分析  38-40
    3.3.4 倍率放电性能测试及分析  40-42
    3.3.5 交流阻抗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42-43
  3.4 本章小结  43-45
第四章 Li[(Ni_(0.8)Co_(0.1)Mn_(0.1))_(1-x)Mo_x]O_2 的制备与性能  45-76
  4.1 引言  45
  4.2 湿法制备 Li[(Ni_(0.8)Co_(0.1)Mn_(0.1))_(1-x)Mo_x]O_2 及其性能测试  45-61
    4.2.1 Li[(Ni_(0.8)Co_(0.1)Mn_(0.1))_(1-x)Mo_x]O_2 的制备  45-46
    4.2.2 Li[(Ni_(0.8)Co_(0.1)Mn_(0.1))_(1-x)Mo_x]O_2 结构与性能  46-61
      4.2.2.1 前驱体的热重分析  46
      4.2.2.2 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46-50
      4.2.2.3 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及分析  50-51
      4.2.2.4 充放电容量测试结果及分析  51-54
      4.2.2.5 倍率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54-58
      4.2.2.6 交流阻抗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58-60
      4.2.2.7 循环伏安的测试与分析  60-61
  4.3 固相法制备 Li[(Ni_(0.8)Co_(0.1)Mn_(0.1))_(1-x)Mo_x]O_2 及其性能测试  61-74
    4.3.1 Li[(Ni_(0.8)Co_(0.1)Mn_(0.1))_(1-x)Mo_x]O_2 的制备  61
    4.3.2 Li[(Ni_(0.8)Co_(0.1)Mn_(0.1))_(1-x)Mo_x]O_2 结构与性能  61-74
      4.3.2.1 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61-65
      4.3.2.2 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及分析  65-67
      4.3.2.3 充放电容量测试结果及分析  67-69
      4.3.2.4 倍率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69-73
      4.3.2.5 循环伏安的测试与分析  73-74
  4.4 本章小结  74-76
第五章 锂离子负极材料 Li_4Ti_5O_(12)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76-84
  5.1 引言  76
  5.2 材料的制备  76
  5.3 材料结构及性能  76-83
    5.3.1 前驱体的热重分析  76-77
    5.3.2 XRD 测试结果及分析  77-78
    5.3.3 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及分析  78-79
    5.3.4 充放电容量测试结果及分析  79
    5.3.5 倍率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79-80
    5.3.6 交流阻抗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80-82
    5.3.7 循环伏安的测试与分析  82-83
  5.4 本章小结  83-84
第六章 结论  84-86
参考文献  86-92
致谢  92-93
作者简介  93-94

相似论文

  1.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Sn合金基碳复合材料的研究,TM912.9
  2.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9
  3. 用于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贵金属钴的螯合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X76
  4. LSGM电解质薄膜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1.4
  5.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黑磷与LiMn2O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2
  6.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2
  7. 新型Aza-BODIPY荧光染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TQ610.1
  8. 超级电容器不同孔结构分布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研究,TM53
  9. 硅基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TM912
  10. 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和Li[NixLi1/3-2x/3Mn2/3-x/3]O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2
  11. 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9Co0.1O2和LiNi1/3Co1/3Mn1/3O2,TM912
  12. 酚醛树脂热解炭包覆石墨化针状焦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TM912
  13. 化学活化石墨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TM911.4
  1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5Al0.05O2的合成与改性,TM912
  15. 非接触式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TM912
  16. LiFePO4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研究,TM912
  17.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M912
  18. 煤系针状焦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评价,TQ522.65
  19. 可充镁电池电解液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2
  20. 基于MSET的卫星关键部件异常监测方法,V556
  2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合成与改性,TM9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 蓄电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