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噻吩及并五苯衍生物载流子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

作 者: 汤肖丹
导 师: 苏忠民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关键词: 噻吩 氮杂并五苯 磷杂并五苯 载流子传输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分类号: O62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载流子传输是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向阳极和阴极的动态移动过程。该过程是影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薄膜晶体管(OFET)、有机光伏电池(OPV)等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因而被广泛关注与研究。在过去十年中,人们主要致力于对p-型半导体的研究,而n-型和双极性半导体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主要是由于电子的注入势垒过高和阴离子在空气中不稳定造成的。本论文在量子化学的基础上,结合马库斯(Marcus)电荷转移理论,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影响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因素,特别是详细地分析了有机载流子材料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分子堆积方式)、分子间相互作用与载流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实验上设计合成高性能的电子和双极性传输材料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深入探究了桥连效应对噻吩衍生物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影响。随着桥连硫原子数目的增加,噻吩衍生物体系的空穴和电子迁移率都升高。“硫花”体系载流子迁移率的提高可归因于两个方面的协同作用:(i)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时,体系的平面性增强,重组能降低;(ii)在-堆积模式下,体系的转移积分增大,而且“硫花”体系中除了存在π···π相互作用,还存在对传输具有很大贡献的多维S···S相互作用。“硫花”体系相当的最大空穴和电子迁移率(6.777×10-1cm2V-1s-1和1.716cm2V-1s-1),说明它具有双极性传输的潜能,并且“硫花”体系的较大HOMO-LUMO能隙使其能兼顾高迁移率和稳定性的问题。第二部分创新性地探讨了氮原子的去氢对氮杂并五苯(N-PENs)衍生物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影响。对于设计电子传输材料来说,低的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或高的电子亲和势、小的分子重组能和大的分子间电荷转移积分这三项都是必须的,而氮原子的去氢为实现p-型半导体到n-型半导体的转变提供了三合一的优势。首先,N-PENs体系的去氢化使LUMO能级降低至少1eV,这有利于电子的注入。第二,去氢体系的重组能远小于相应氢化体系的,这取决于氮原子不同的成键方式。最后,从氢化到去氢体系,电子转移积分明显增大。第三部分详尽地探讨了磷原子的去氢对磷杂并五苯(P-PENs)衍生物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影响。对于设计双极性传输材料来说,合理的前线分子轨道能级(能隙<1.8eV)和相当的空穴电子迁移率是必须的,而磷原子的去氢有利于实现p-型半导体到双极性半导体的转变。首先,去氢的P-PENs体系中,分子的平面性仍可保持,最高占有轨道(HOMO)的能级升高且LUMO的能级降低,这有利于空穴和电子的注入。第二,去氢体系的重组能远小于相应氢化体系的,这取决于磷原子不同的成键方式。最后,构建了体系TIPS-4P-2p的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全优化,发现该体系的空穴和电子转移积分大小相近。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第一章 前言  10-24
  一、 引言  10-11
  二、 典型有机载流子传输材料  11-14
    (一) 空穴传输材料  11-12
    (二) 电子传输材料  12-13
    (三) 双极性传输材料  13-14
  三、 有机载流子传输材料的应用  14-16
    (一)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14
    (二)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4-15
    (三) 有机太阳能电池  15-16
  四、 有机载流子传输材料的性能表征  16-18
    (一) 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因素  16-17
    (二) 载流子迁移率的测定  17-18
  五、 有机载流子传输材料的理论研究  18-19
  六、 本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9-20
    (一) 选题意义  19
    (二) 研究内容  19-20
  参考文献  20-24
第二章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24-45
  一.引言  24
  二、 量子化学的计算原理及方法  24-37
    (一) 分子电子结构概述  24-25
    (二) 分子轨道的自洽场方程  25-31
    (三) 密度泛函理论  31-37
  三、 Frank-Condon 原理  37
  四、 有机材料的载流子传输性质计算  37-42
    (一) 能带理论  37-38
    (二) 小极化子模型  38-39
    (三) 跳跃模型  39-42
  参考文献  42-45
第三章 理论研究桥连效应对噻吩衍生物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影响  45-70
  一、 引言  45-46
  二、 理论方法  46-48
  三、 计算细节  48
  四、 结果与讨论  48-63
    (一) 计算方法选择  48-52
    (二) 重组能  52-55
    (三) 前线分子轨道  55-56
    (四) 转移积分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式  56-61
    (五) 迁移率计算  61
    (六) 能带结构  61-63
  五、 本章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70
第四章 去氢效应对氮杂并五苯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影响:实现从 p-型到 n-型半导体的转变  70-93
  一、 引言  70-72
  二、 理论方法  72-73
  三、 计算细节  73-74
  四、 结果与讨论  74-86
    (一) 计算方法的选择  74-75
    (二) 去氢效应对前线分子轨道的影响  75-78
    (三) 去氢效应对重组能的影响  78-80
    (四) 去氢效应对转移积分的影响  80-86
  五、 本章结论  86-87
  参考文献  87-93
第五章 设计双极性有机半导体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案:在并五苯骨架中引入去氢的磷原子  93-109
  一、 引言  93-94
  二、 理论方法  94-95
  三、 计算细节  95-96
  四、 结果与讨论  96-104
    (一) 前线分子轨道  96-98
    (二) 重组能  98-101
    (三) 晶体结构优化和电子转移积分  101-104
  五、 本章结论  104-105
  参考文献  105-109
致谢  109-110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和完成论文情况  110

相似论文

  1. 二甲醚在Pt低指数晶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O485
  2. 化学吸附法脱除FCC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TE624.55
  3. 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O631.3
  4. 三种杂环双席夫碱的光谱与电化学行为及分析应用,O626
  5. 部分有机反应成环机理和反应选择性的理论研究,O643.12
  6. 喹啉环取代喜树碱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R914
  7. WC/石墨烯复合体的电子结构及电子输运性质,O613.71
  8. 维生素类清除自由基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TS201
  9. ZnO掺杂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614.241
  10. PtnN0,±(n=1-5)团簇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O641.1
  11. 纳米金催化剂上三种重要化学反应过程的机理研究,O643.32
  12. 基于富硫杂环共轭体系分子的设计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O641.4
  13. 噻吩类化合物合成及应用研究,O621.25
  14. 第VB(V,Nb,Ta)氧化物与H2及N2反应的基质隔离红外光谱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O657.33
  15. 多金属氧酸盐反胶束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气氧化二苯并噻吩,TE624.9
  16. TiCl4和给电子体在Ziegler-Natta催化剂MgCl2载体上的吸附及其作用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TQ325.14
  17. N’-芳亚甲基-2-(4-氧代噻吩[2,3-d]嘧啶-3-基)乙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R96
  18. 吡噻菌胺的合成工艺研究,TQ455.4
  19. 吸附法脱除轻质油品中噻吩的特性研究,TE624.55
  20. 由亚氨基香豆素和噻吩甲醛衍生的新型pH荧光探针的研究,O626.12
  21. 新型功能性六芳基苯衍生物:六[3-(3’-噻吩基)苯基]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物性研究,TQ251.2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学一般性问题 > 有机化合物性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