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锂离子电池铋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改性及性能研究

作 者: 胡本安
导 师: 王先友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氟化铋 磷酸铋 化学转换反应
分类号: O614.5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化学转换反应是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新型储锂机理,因基于这种反应机理的电极材料突破了传统嵌入化合物在结构上的限制,在充放电过程中可以发生多电子转移反应,从而获得更高的理论容量,这为发展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然而,在追求电子产品更加小型化的时代,同时兼具高的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将是正极材料研究的重点。因铋基正极材料可以通过转换反应获得高容量,而且具有出色的理论体积能量密度,所以本文选择BiF3和BiPO4两种铋基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两种铋基化合物的制备工艺及进行相应的改性研究。主要的结果如下:(1)将BiF3作为基于化学转换反应的正极材料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了BiF3,再探讨石墨、乙炔黑、Super P炭黑三种碳源对BiF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乙炔黑的BiF3/C复合物表现了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30mA g-1下,首次放电容量为230.7mAh g-1,1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62.1mAh g-1。在450mA g-1的倍率下,放电容量为183.2mAh g-1,倍率容量保持率高达72.7%。而且该复合物极化程度较低,电荷转移阻抗Rct值也最小,仅为98.75。(2)通过球磨法制备了BiF3/C/AlPO4复合物,并探讨了无定形AlPO4的含量对BiF3的电化学性能及SEI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量为15.0wt.%的复合物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30mA g-1倍率下,具有263.6mAh g-1的首次放电容量、45.1mAh g-1的不可逆容量,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依然为67.3%。而在900mA g-1下,容量依然高达225.5mAh g-1,倍率容量保持率为84.0%。同时表明,电池放电至1.8V时,在没有AlPO4的情况下,在放电产物纳米金属Bi0的表面会有SEI膜的形成,而加入了15.0wt.%的AlPO4后,SEI膜完全消失。(3)首次探索了金属磷酸盐作为基于化学转换反应正极材料的可行性。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六方型BiPO4,再分别经不同的热处理制备低温、高温单晶型BiPO4,研究相转变过程对BiP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索其充放电反应机理。结果表明,BiPO4以化学转换反应机理进行充放电,即BiPO4经放电生成Bi0单质及Li3PO4两相,再充电后又变成BiPO4。同时表明,六方型BiPO4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6.45mA g-1的倍率下,能获得252.0mAh g-1的首次放电容量、188.3mAh g-1的可逆容量及2.37V的首次放电平台,4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在77.4mAh g-1。将电流密度增至529.04mA g-1时,放电容量依然为236.7mAh g-1,倍率容量保持率高达91.4%。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25
  1.1 引言  10
  1.2 锂离子电池的概况  10-13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述  10-11
    1.2.2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结构  11-12
    1.2.3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特点  12-13
  1.3 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方式  13-14
  1.4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储锂机理  14-19
    1.4.1 嵌入反应机理  14-16
    1.4.2 合金化反应机理  16-17
    1.4.3 化学转换反应机理  17-19
  1.5 锂离子电池基于化学转换反应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9-24
    1.5.1 金属氧化物  19
    1.5.2 金属硫化物  19-20
    1.5.3 金属氯化物  20-21
    1.5.4 金属氟化物  21-24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24-25
第2章 实验药品、仪器及方法  25-30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5-26
    2.1.1 实验药品  25
    2.1.2 实验仪器  25-26
  2.2 电极材料的物理性能分析  26-28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26-27
    2.2.2 红外光谱分析  27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及能谱分析  27
    2.2.4 透射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27
    2.2.5 选区电子衍射分析  27-28
    2.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8
  2.3 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28-30
    2.3.1 电极的制备  28
    2.3.2 扣式电池的组装  28
    2.3.3 电池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28
    2.3.4 循环伏安测试  28-29
    2.3.5 交流阻抗测试  29-30
第3章 BiF_3和 BiF_3/C 复合物作为基于化学转换反应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30-38
  3.1 引言  30
  3.2 实验  30-31
    3.2.1 材料合成  30-31
    3.2.2 物理表征  31
    3.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31
  3.3 结果与讨论  31-36
    3.3.1 晶体结构分析  31-32
    3.3.2 微观形貌分析  32-33
    3.3.3 电化学性能分析  33-36
  3.4 本章小结  36-38
第4章 BiF_3/C/AlPO_4复合物作为基于化学转换反应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38-52
  4.1 引言  38
  4.2 实验  38-39
    4.2.1 材料合成  38-39
    4.2.2 物理表征  39
    4.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39
  4.3 结果与讨论  39-50
    4.3.1 AlPO_4的物相分析  39-40
    4.3.2 BiF_3/C/AlPO_4复合物的 XRD分析  40-41
    4.3.3 BiF_3/C/AlPO_4复合物的 SEM 分析  41-42
    4.3.4 BiF_3/C/AlPO_4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组成分析  42-43
    4.3.5 电化学性能分析  43-47
    4.3.6 SEI 膜分析  47-50
  4.4 本章小结  50-52
第5章 BiPO_4作为基于化学转换反应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52-63
  5.1 引言  52
  5.2 实验  52-53
    5.2.1 材料合成  52-53
    5.2.2 物理表征  53
    5.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53
  5.3 结果与讨论  53-62
    5.3.1 XRD 分析  53-54
    5.3.2 SEM 分析  54-55
    5.3.3 FT-IR 分析  55-56
    5.3.4 电化学性能分析  56-60
    5.3.5 化学转换反应机理分析  60-62
  5.4 本章小结  62-63
第6章 结语  63-66
  6.1 总结  63-64
  6.2 展望  64-66
参考文献  66-74
致谢  74-75
个人简历  75-76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76

相似论文

  1.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Sn合金基碳复合材料的研究,TM912.9
  2.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9
  3.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黑磷与LiMn2O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2
  4. 锂离子层状正极材料LiMO2(M=Co,Ni,Mn)的第一性原理的研究,TM912
  5. 高容量富锂层状固溶体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TM912
  6. 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9Co0.1O2和LiNi1/3Co1/3Mn1/3O2,TM912
  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5Al0.05O2的合成与改性,TM912
  8. Co源对SnCo/C负极材料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TM912
  9. 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特性研究,TM912
  1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及Li2FeSiO4的合成及改性研究,TM912
  11. 高电位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制备及其原位结构相变研究,TM912
  12. 纳米磷酸铁锂的制备与改性,TM912
  13. 石墨烯及其它基底上二氧化锡纳米棒阵列的生长、性能及器件,TB383.1
  14. S公司产品与工艺的改进与发展研究,F273.1
  15. 基于MSET的卫星关键部件异常监测方法,V556
  16.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聚合物包覆改性研究,TM912
  1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复合改性研究,TM912.9
  1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0.5O2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2
  19. 沉淀法合成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研究,TM912
  20. 锡纳米阵列电极制备及作为锂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1.1
  21.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M912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 第Ⅴ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 锑主族(VA族金属元素) > 铋Bi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