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两株土壤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谱分析及吡啶霉素生物合成基因pyr2的功能研究

作 者: 魏茂龙
导 师: 林双君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生物工程
关键词: 天然产物 土壤链霉菌 β-咔巴啉碱 吡啶霉素 生物合成
分类号: Q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放线菌尤其是链霉菌在产生抗生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分离到的链霉菌主要来源于土壤,从土壤链霉菌分离到的大部分抗生素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此外,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可通过大批量发酵进行大量生产,无原材料后顾之忧。本论文第一部分是以两株土壤链霉菌YIM48915和YIM48924作为出发菌株进行微生物来源天然产物的研究,这两株菌都分离自我国西南森林土壤,其中YIM48915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变铅青链霉菌和红酵母的生长。通过以次级代谢产物的特殊紫外吸收峰作为筛选标准,分别选择了合适的发酵培养基并进行了大批量发酵。每株菌发酵20L,通过萃取、柱层析、液相制备等分析分离方法最终从YIM48915中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是15-1、15-2、15-3、15-5,而从YIM48924中只分离纯化了一个化合物24-1。利用光谱技术鉴定了从YIM48915中分离纯化的4个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15-1,6,7-二氯代-1-甲基色氨酸是新结构化合物,该化合物可能是其他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前体,而化合物15-5可能是化合物15-1的衍生物,6,7-二氯代-1-甲基吲哚3-羧酸,化合物15-3为β-咔巴啉碱类化合物,化合物15-2是Angucycline类抗生素Rabelomycin。可见,YIM48915菌株可以产生结构多样的化合物。本论文还对吡啶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pyr2基因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对吡啶霉素链霉菌中pyr2缺失突变株HTT12发酵产物进行了LC-MS分析,二级质谱分析表明该突变株可能产生吡啶霉素的异构体HTT12-1。通过大批量发酵和化学分析、分离技术,最终分离到化合物HTT12-1,通过波谱技术鉴定该化合物的确是吡啶霉素的一个同分异构体,可能是吡啶霉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化合物。此外,还分离到两个其他的吡啶霉素类似物HTT12-2和HTT12-3。然后以HTT12-1作为底物,以Pyr2蛋白作为催化剂进行体外酶催化反应,但终产物的LC-MS分析未检测到预期化合物的产生。推测可能是体外酶催化反应的条件不合适,或者化合物HTT12-1并非是Pyr2蛋白的直接底物。此外,通过分析化合物HTT12-1和化合物HTT12-2的化学结构,可以推测化合物HTT12-2能够被吡啶霉素生物合成的最后一个模块PyrG催化形成化合物HTT12-1。化合物HTT12-1和HTT12-2的鉴定为最终阐明吡啶霉素中烯醇结构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可能。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4
  1.1 前言  12
  1.2 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的研究现状  12-20
    1.2.1 微生物天然产物概述  12-13
    1.2.2 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概况  13-15
    1.2.3 微生物来源天然产物的开发策略  15-20
  1.3 吡啶霉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20-23
    1.3.1 吡啶霉素的化学结构  20
    1.3.2 吡啶霉素的活性及作用机理  20-21
    1.3.3 吡啶霉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21-23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23-24
第二章 菌株 YIM48915 和 YIM48924 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及鉴定  24-46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5-28
    2.1.1 实验材料  25
    2.1.2 本研究主要使用的试剂及耗材  25
    2.1.3 本研究主要使用的仪器  25-26
    2.1.4 本研究中所配制的试剂和 TLC 显色剂  26
    2.1.5 本研究所使用的培养基  26-28
  2.2 实验方法  28-34
    2.2.1 菌体活化及选育  28
    2.2.2 抗菌活性的测定  28
    2.2.3 种子培养及发酵条件的摸索与建立  28
    2.2.4 次级代谢产物的粗提物的制备  28-29
    2.2.5 次级代谢产物的分析及分离  29-33
    2.2.6 化合物结构鉴定  33-34
  2.3 实验流程  34-38
    2.3.1 菌株 YIM48915 的实验流程  34-36
    2.3.2 菌株 YIM48924 的实验流程  36-38
  2.4 实验结果  38-44
    2.4.1 YIM48915 和 YIM48924 选育培养基的确定  38
    2.4.2 YIM48915 和 YIM48924 抑菌活性测定结果  38-39
    2.4.3 YIM48915 和 YIM48924 发酵培养基的确定  39-40
    2.4.4 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40-44
  2.5 本章小结  44-46
第三章 吡啶霉素生物合成基因 PYR2 的功能研究  46-60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7-50
    3.1.1 实验菌株  47
    3.1.2 本研究中所用试剂  47-48
    3.1.3 本研究所使用的培养基  48-50
  3.2 实验方法  50-54
    3.2.1 吡啶霉素生物合成中间产物的分离提取  50-53
    3.2.2 Pyr2 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53-54
  3.3 实验结果  54-58
    3.3.1 吡啶霉素生物合成中间产物的结构鉴定  54-56
    3.3.2 Pyr2 蛋白功能的体外验证  56-58
  3.4 本章小结  58-60
第四章 吡啶霉素链霉菌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60-66
  4.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60-61
    4.1.1 实验菌株  60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60-61
  4.2 实验方法  61
    4.2.1 吡啶霉素链霉菌的发酵  61
    4.2.2 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61
  4.3 实验结果  61-63
    4.3.1 化合物 WT-1 结构的鉴定  61-62
    4.3.2 证实化合物 WT-1 并非来自于发酵培养基  62-63
  4.4 本章小结  63-66
第五章 结束语  66-68
  5.1 主要工作总结  66
  5.2 后续研究工作  66-68
参考文献  68-72
附录 1  72-92
致谢  92-9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3

相似论文

  1. 在大肠杆菌内引入MVA途径高效合成抗疟药青蒿素前体—紫穗槐-4,11-二烯,TQ463
  2. AMPK通路对急性光损伤模型中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R779.1
  3. 斑马鱼毒性微量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海洋天然产物筛选评价中的应用,R285
  4. 海洋微藻生长抑制微量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化学生态效应评价中的应用,R284
  5. 核黄素生物合成抑制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研究,TQ460.1
  6. 天然产物提取物产业质量控制技术路线图的研究,F426.72;F273.2
  7. 天然来源有效成分的逆流色谱分离方法研究,R284
  8. 人CYP2C19.1野生型和CYP2C19.2突变体蛋白体外表达模型的构建、活性表征及抑制剂研究,R373
  9. 棘托竹荪菌托抑菌物质及多糖研究,S646.8
  10. 吲哚里西啶生物碱Swainsonine及环肽内酯Thalassospiramides类分子中刚性环的合成研究,R284
  11. 银离子、银纳米颗粒对细菌影响的显微成像研究,TB383.1
  12. 莲子心水溶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S567.239
  13. 类胡萝卜素的制备、分离及其相关生物合成的初步研究,TQ464
  14. 诺西肽高产菌种的选育与提取工艺的研究,TQ464.7
  15.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与ATP生成及其机制,R587.1
  16. 天然产物Maistemonine的全合成研究,R284.1
  17. 抗生素iso-migrastatin发酵条件优化和高产机理研究,Q78
  18. 提高发酵乳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研究,TS252.54
  19. 磷酸银/酵母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银的生物合成及其机理和性能研究,TB383.1
  20. 孟鲁司特中间体和天然产物Pseudorubrenoic acid A的合成研究,TQ463.5
  21. 石蒜生物碱分析及其生物合成的初步研究,S682.29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