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研究

作 者: 郭翀
导 师: 田径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 消费社会 符号
分类号: F01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鲍德里亚(1929—200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在思想界人们称他为“后现代大祭司”,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消费社会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把握后现代思潮的特点,另一方面对理解西方和我国的社会领域中出现的诸多新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哲学思想的文本进行解读,分析消费社会的成因、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绪论部分介绍国内外对鲍德里亚思想的研究现状,阐述论文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介绍消费社会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同时概括了其理论框架。第三章主要分析消费社会的成因,首先对功能物和非功能物的符号化进行分析,然后从模范和系列的角度解释了消费社会当中的符号运转。第四章对消费社会的特征进行梳理。鲍德里亚揭示增长和福利革命带来的问题,并对消费社会当中符号全面介入下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第五章分析消费社会的前景。在鲍德里亚看来,消费社会对技术以及文化领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导致领域内爆、他者的消亡,并最终打乱了西方历史原有的秩序。鲍德里亚认为,这种情况将持续很长时间,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然后,本文利用消费社会理论解读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拜金思想、文化产业热、反气质偶像等问题。结语部分指出:鲍德里亚用符号学和精神分析作为工具,从消费的角度解释了现代西方社会的各种现象,他的思想始终直接面向社会现实,并反对虚无主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16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11
    1.1.1 课题的提出  10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11
  1.2 文献综述  11-14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1-12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4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6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4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16
第2章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提出  16-23
  2.1 消费社会理论提出的背景  16-19
    2.1.1 社会背景  16-17
    2.1.2 理论背景  17-19
  2.2 消费社会理论的基本框架  19-21
    2.2.1 现象直观:消费社会理论形成的前提  19-20
    2.2.2 消费社会理论架构  20-21
    2.2.3 思想特点  21
  2.3 本章小结  21-23
第3章 消费社会的形成  23-30
  3.1 消费社会的前奏:物的符号化  23-26
    3.1.1 功能物  24-25
    3.1.2 非功能物  25-26
  3.2 消费社会形成的标志:符号的运转  26-28
    3.2.1 工具的选择:符号学与精神分析  26
    3.2.2 迈向丰盛:后设及功能性失调物  26-27
    3.2.3 消费社会运转的魔法:模范与系列  27-28
  3.3 本章小结  28-30
第4章 消费社会特征  30-37
  4.1 增长  30-32
    4.1.1 增长的恶性循环  30-31
    4.1.2 增长、消费与不平等  31-32
  4.2 符号介入下的社会文化领域  32-36
    4.2.1 大众文化与艺术  33-34
    4.2.2 身体的神话  34
    4.2.3 关系的符号化  34-35
    4.2.4 大众媒介  35-36
  4.3 本章小结  36-37
第5章 消费社会的前景  37-49
  5.1 消费社会的未来  37-39
    5.1.1 技术的未来  37-38
    5.1.2 文化的未来  38-39
  5.2 无法终结的历史  39-43
    5.2.1 历史的终结  40-41
    5.2.2 仿象、内爆与他者的消亡  41-42
    5.2.3 历史的搁置  42-43
  5.3 消费社会在中国  43-47
    5.3.1 拜金思想  44-45
    5.3.2 文化产业热  45-46
    5.3.3 反气质偶像:大众娱乐的隐忧  46-47
  5.4 本章小结  47-49
结论  49-51
参考文献  51-5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54-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2. 当代中国消费价值观的伦理分析,F014.5
  3. 诗意的疏离:图文之间,J506
  4.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5. 当下婚恋交友节目的阵痛与反思,G222
  6. 公务员职务消费改革研究,D630
  7. 农村嫁妆消费变迁研究,C912.82
  8. 农村人情消费及其功能研究,C912.82
  9. 西方消费文化的社会学审视,C913.3
  10. 我国高等教育文化符号研究,G649.2
  11. 孔子学院海外文化传播模式研究,G206
  12. 以刘翔的媒介形象为例看新闻传播的神话性,G206
  13. 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B089.1
  14. 消费者反悔权研究,D923.8
  15. 中产阶级趣味与底层欲望再现修辞,F713.8
  16. 浅析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中人物服饰的造型与装饰,J218.6
  17. 淮河文化视觉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524
  18. 商务应用文的汉藏翻译研究,H214
  19. 地方民间文化艺术推广海报中的视觉语言探析,J524
  20. 我国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之完善研究,D923.8
  21. 从社会符号学谈《水浒传》的习语翻译,I04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学 > 经济学基本问题 > 经济范畴 > 消费与积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