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制造型中小企业外部网络联结、内部技术创新能力的协同机制研究

作 者: 梅亮
导 师: 许庆瑞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协同效应 网络联结 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绩效 制造型中小企业
分类号: F27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定为基本国家战略,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创新发展主力军。中国作为制造型大国,大量制造型中小企业仍处于国际价值链低端,技术水平低,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全球化、网络经济背景下,技术复杂性、创新风险性、市场不确定性等使单一企业无法拥有创新的全部资源,企业外部资源对创新过程重要性增加。对于中小企业,其本身因资金、信息、人力资源、知识等的匮乏更需要通过外部联结获取资源,提升竞争能力。就企业外部,中小企业的资源获取、创新能力的提升大量依赖其根植网络中的企业、供应商、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的联结;就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为我国制造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加速转型,从而逐步远离价值链低端,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研究目前多关注于中小企业外部网络联结对于创新的影响,或关注于中小企业内部能力提升对于创新的影响,却很少探讨中小企业外部网络资源与内部能力提升的协同机制。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制造型中小企业外部网络联结与内部技术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入手,探讨外部网络与内部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机制。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理论综述、实证分析、以及结果讨论与研究展望。理论综述部分,本文围绕网络联结、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三个方面展开。从网络联结角度,本文总结了网络联结的概念与主体多样性,网络联结的理论基础,以及网络联结对于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现状;从技术创新能力角度,本文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测度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总结了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最后,本文对网络联结、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三者研究进行了讨论。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围绕案例研究和统计分析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案例研究阶段,本文首先以杭州鸿雁公司调研材料为基础,从企业层面详细讨论了鸿雁公司外部网络联结、内部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并对鸿雁公司的创新实践进行了介绍;其次,通过二手数据获取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本文从产业层面对中国TD-SCDMA产业的技术发展、联盟演化以及联盟网络结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以求从产业层面剖析网络联结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协同问题。统计分析阶段,本文依据理论模型基础,通过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对浙江省制造型中小企业进行了大样本调查。通过统计方法的运用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本文证明了相关的模型假设,并提出了研究的结论。结果讨论与研究展望部分,本文首先总结了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制造型中小企业网路联结对创新绩效有正向作用,网络联结呈现主体多样性,不同的联结主体对于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网络联结类型包含主导型组织(prominent organizations)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中介(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intermediaries)两大类,两者对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2)、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技术创新能力,它包含产品创新能力与过程创新能力两个维度,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作用;3)、制造型中小企业外部网络联结通过技术创新能力中介效应实现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与竞争优势的获取需要外部网络联结、内部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协同。企业外部网络联结作为外部非核心能力向内部技术创新能力这一核心能力进行转化,实现了能力由非核心向核心的过渡,从而促进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对实证研究的不足进行讨论之后,作为对制造型中小企业外部网络联结与内部能力提升协同机制研究的展望,本文指出下一步研究可以从市场、组织管理等其他视角进一步丰富制造型中小企业的内部能力内涵,从而更全面、更系统地分析制造型中小企业外部网络联结与内部能力的协同问题,并对制造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竞争优势的获取提供更好的借鉴。

全文目录


致谢  4-5
摘要  5-7
Abstract  7-10
目录  10-13
图目录  13-15
表目录  15-18
1 绪论  18-42
  1.1 研究背景  18-27
    1.1.1 实践背景  18-22
    1.1.2 理论背景  22-27
  1.2 问题的提出  27-32
    1.2.1 研究网络联结的重要性与联结主体的多样性  27-29
    1.2.2 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的提出  29-30
    1.2.3 中小企业的特点  30-32
  1.3 研究的意义  32-34
    1.3.1 研究目的  32
    1.3.2 研究对象与范围  32-33
    1.3.3 研究意义  33-34
  1.4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34-36
  1.5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图  36-38
    1.5.1 研究框架  36-38
    1.5.2 技术路线图  38
  1.6 基本概念的界定  38-40
  1.7 主要创新点  40-42
2 文献综述  42-76
  2.1 网络联结的研究综述  42-61
    2.1.1 网络联结的概念  42-45
    2.1.2 网络联结的相关理论视角  45-52
    2.1.3 网络联结与创新的研究  52-60
    2.1.4 小结  60-61
  2.2 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综述  61-71
    2.2.1 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与测度  61-63
    2.2.2 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  63-66
    2.2.3 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视角  66-69
    2.2.4 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的研究  69-70
    2.2.5 小结  70-71
  2.3 创新绩效的测度研究  71-73
  2.4 小结与讨论  73-76
3 探索性案例研究——企业层面  76-86
  3.1 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概况  76
  3.2 鸿雁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实践  76-78
  3.3 鸿雁公司网络联结创新实践  78-80
  3.4 鸿雁公司外部网络联结与技术发展互动实践  80-82
  3.5 鸿雁公司创新绩效现状  82-84
  3.6 本章小结  84-86
4 探索性案例研究——产业层面  86-100
  4.1 中国TD-SCDMA产业发展概况  86-89
  4.2 TD-SCDMA技术标准与核心技术  89-92
  4.3 TD-SCDMA产业联盟网络结构分析  92-99
    4.3.1 产业联盟网络的基本概况  92
    4.3.2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分析指标  92-93
    4.3.3 TD-SCDMA产业联盟结构特征  93-99
  4.4 本章小结  99-100
5 实证模型的构建  100-110
  5.1 概念模型的构建  100-101
  5.2 本研究的理论假设  101-110
    5.2.1 网络联结与创新绩效  101-103
    5.2.2 网络联结与技术创新能力  103-107
    5.2.3 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  107-110
6 研究方法  110-122
  6.1 问卷设计与量表开发  110-120
    6.1.1 问卷收集数据原则  110
    6.1.2 量表的测评方法  110-113
    6.1.3 量表构建过程与评价  113-120
  6.2 数据采集  120-121
  6.3 本章小结  121-122
7 统计分析与结果讨论  122-158
  7.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22-129
  7.2 量表的评价  129-138
    7.2.1 量表的效度检验  129-131
    7.2.2 量表的信度检验  131-132
    7.2.3 潜在因子的组合信度与平均提取方差讨论  132
    7.2.4 量表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  132-133
    7.2.5 非响应偏差(non-response bias)  133-134
    7.2.6 方差分析  134-137
    7.2.7 共同方法偏差  137-138
  7.3 回归分析  138-144
    7.3.1 相关分析  138-140
    7.3.2 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序列相关  140-142
    7.3.3 回归分析  142-144
  7.4 构建统计模型(结构方程模型)  144-152
    7.4.1 结构方程初始模型  144-146
    7.4.2 结构方程模型评价  146-147
    7.4.3 结构方程初始模型的检验和修正  147-152
  7.5 模型结果讨论  152-156
    7.5.1 实证研究的整体结果  152-153
    7.5.2 主导型组织联结对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  153-154
    7.5.3 知识性服务机构对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  154-156
  7.6 本章小结  156-158
8 结论与展望  158-162
  8.1 基于本研究的建议  158-159
  8.2 研究的不足  159-160
  8.3 未来研究的展望  160-162
参考文献  162-180
附录  180-184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184

相似论文

  1. 创新资源环境与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F273.1
  2. FDI技术溢出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F752.67;F224
  3. 油溶性纳米石墨的制备、表征及润滑性能研究,TB383.1
  4. 南昌市软件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对策研究,F426.672;F273.1
  5. H公司技术创新能力与模式研究,F224
  6.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F124.3;F224
  7. 产品开发流程与职能结构动态适配模式的研究,F224
  8.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及效率评价研究,F426.4;F273.1
  9. 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F425;F224
  10. 我国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F425;F224
  11. 集群环境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F276.3
  12. 山西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F224
  13.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研究,F406.72
  14. 模块化背景下中国数控机床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研究,F426.4
  15. 辽宁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F426.471
  16.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F273.1
  17. 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研究,F273.1
  18. 成都市XX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估研究,F426.6
  19. 海外并购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F271
  20.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F273.1;F224
  21. 企业推动职工自主创新的研究,F273.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生产管理 > 企业技术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