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作 者: 张庆亮
导 师: 杨秋宝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中部地区 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产业选择 政府 市场
分类号: F12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6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资源因素的制约和市场因素的诱导,东部沿海地区需要将一些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以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而我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土地、劳动力、水、矿产品等资源丰富,应该抓住东部产业转型和升级过程中“腾笼换鸟”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经济基础较好、市场潜力较大的比较优势,努力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体现,是加快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中部地区各省应该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劣势,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等手段,争取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实现中部崛起提供支撑。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该地区各省面临着同东南亚国家或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内部其他省份间的竞争压力,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的发展依然不平衡、中东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支柱产业薄弱、产业配套能力不足、承接过程中的创新不足、逐步面临资源环境压力、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本提高、产业发展同社会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在竞争中取胜,中部各省就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的背景和发展阶段,对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尤其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两方面的不足,有深入的了解,进而利用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妥善的做出承接产业的选择,为中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打好基础。本文运用比较分析、宏微观分析相结合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目前国内外承接产业转移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和系统地研究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所面临的现状、问题、产业选择和总体战略。论文通过分析承接产业转移的概念、目标、动力机制、影响因素、模式等,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现状和基础进行了阐述。该地区目前的GDP水平、城乡结构、产业构成和企业规模等构成了其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社会基础,中部地区各省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理性的选择所承接的产业,才能有效地促进本地区的产业升级,进而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本身需要结合本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进行恰当的产业选择,因而本文在第三章运用SWOT方法对中部地区的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分析。论文通过对该地区的区位、资源、农业、工业等优势的分析,以及对该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能耗高、自主创新能力低、配套能力不足等劣势的分析,并结合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机会和威胁,对该地区的承接产业转移指明了方向。论文的第四章至第六章是从市场和政府角度对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从市场角度上讲,中部的承接产业转移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开放市场和扩大市场容量;从政府角度上讲,各地区政府要相互之间合作,并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产品建设,做好产业规划等。第七章分析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产业选择问题,并结合实证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中部地区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同时考虑到实际吸纳劳动力、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新兴产业等因素,才能合理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承接产业。论文的最后一章从中部地区整体角度出发,对中部地区的战略和保障做了总结。本文认为,在中部地区的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本身只有通过打破行政限制、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做好产业园区载体建设等,才能最终实现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本地区的产业升级,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论文在分析研究中,努力通过政府和市场机制两个角度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政府行为时,又通过设立博弈模型对政府间关系进行了阐述,这可能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但另一方面,论文分析的领域仍不够宽泛,需要进一步拓宽分析领域,使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探讨更加全面。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2
导论  12-30
  一、 选题背景  12-16
    (一)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  12-14
    (二) 东部地区面临产业转型的迫切要求  14-15
    (三) 中部地区崛起的要求  15-16
  二、 选题意义  16-17
    (一) 理论意义  16-17
    (二) 现实意义  17
  三、 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17-26
    (一) 国外研究综述  18-21
    (二) 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21-26
  四、 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6-28
    (一)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26-27
    (二) 研究方法  27-28
  五、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28-30
第一章 承接产业转移概述  30-41
  一、 承接产业转移的含义及意义  30-31
  二、 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依据  31-32
  三、 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  32-36
  四、 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36-41
    (一) 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性及其流动性  36-37
    (二) 区位和市场因素  37-38
    (三) 政策因素  38-39
    (四) 其他因素  39-41
第二章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现状和承接产业转移基础  41-54
  一、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  41-44
  二、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44-45
    (一)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移规模  44
    (二)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方向  44-45
    (三)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地区  45
  三、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  45-54
    (一) 经济增长水平  45-47
    (二) 城乡结构、城乡居民存款年底余额和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  47-49
    (三) 中部地区产业构成  49-52
    (四) 工业企业规模  52-54
第三章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 SWOT 分析  54-73
  一、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54-61
    (一) 区位优势  54-55
    (二) 资源优势  55-56
    (三) 农业优势  56-58
    (四) 工业基础  58-59
    (五) 要素优势  59-61
  二、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劣势  61-68
    (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  61
    (二) 产业能耗高  61-63
    (三) 自主创新能力低  63-66
    (四) 配套能力不足  66-68
  三、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  68-70
    (一) 我国经济持续向好  68
    (二) 国家战略的重视  68-69
    (三) 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机遇  69-70
  四、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威胁  70-73
    (一) 地区间的竞争压力  70-71
    (二) 资源环境压力  71
    (三) 产业选择能力不足  71-73
第四章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市场机制  73-83
  一、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市场机制作用  73-76
    (一) 市场机制在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利润导向作用  73-74
    (二) 市场机制在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价格引导作用  74
    (三) 市场机制在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供求决定作用  74-75
    (四) 市场机制在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竞争平衡作用  75-76
  二、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市场建设问题  76-78
    (一) 市场的狭小阻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  76-77
    (二) 市场体系不健全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发挥  77-78
    (三) 市场开放程度不够和市场主体过少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发挥  78
  三、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市场问题的解决对策  78-83
    (一) 扩大市场范围以便市场更好的发挥作用  78-79
    (二) 完善市场体系以便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  79-81
    (三) 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培育市场主体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81-83
第五章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府因素分析  83-95
  一、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市场失效  83-85
    (一) 垄断容易遏制中国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83-84
    (二) 市场的外部不经济减少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效用  84
    (三) 公共产品的不完备减少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84-85
    (四) 信息体系的不完善阻碍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85
  二、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府作用及其作用方式  85-88
    (一)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府作用  85-87
    (二)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府作用方式  87-88
  三、 中部政府承接产业转移的误区及问题  88-91
    (一)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府作用误区  88-89
    (二)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府作用误区产生的问题  89-91
  四、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府行为改善  91-95
    (一)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改善行政管理  91-92
    (二) 做好产业规划,避免外部不经济  92-93
    (三)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产品服务  93-94
    (四) 加快载体建设,培育市场主体  94-95
第六章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府行为分析  95-107
  一、 中部地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行为差异分析  95-97
  二、 中部地区政府与东部地区政府的行为差异分析  97-99
  三、 中部地区政府与西部地区政府及中部地区内部之间的博弈  99-101
  四、 各级政府行为改善  101-107
    (一) 中央政府的对策  101-104
    (二) 东部地区政府的对策  104-105
    (三) 中部地区政府的对策  105-107
第七章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  107-117
  一、 东部地区转出产业分析  107-108
  二、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选择原则及基准  108-110
  三、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110-114
  四、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思路  114-117
    (一) 以发挥比较优势为主的产业选择  114-115
    (二) 以吸收劳动力为主的产业选择  115-116
    (三) 以培育新兴产业为目的的产业选择  116
    (四) 以注重环保为目的的产业选择  116-117
第八章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目标、任务及保障  117-122
  一、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要求  117-118
  二、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目标  118-119
  三、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保障  119-122
    (一) 打破行政限制,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119-120
    (二)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做好保障工作  120
    (三)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做好保障工作  120
    (四)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120-121
    (五) 做好产业园区载体建设  121-122
参考文献  122-128
后记  128

相似论文

  1.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2. 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F815.16
  3. 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健美操指导员市场需求现状的调查与研究,G831.3
  4. 中小型体育赛事营销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G80-05
  5. 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完善,D922.68
  6.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及构建途径研究,D630
  7. 论我国行政垄断行业的规制改革,D035
  8.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9.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服务企业职能完善研究,D630
  10. 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研究,G206
  11. 我国政府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研究,G648.7
  12.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研究,D630
  13.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14. 论节约型政府及其构建方略,D630
  15. 政府网络监管问题研究,D630
  16. 我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研究,D630
  17. 地方政府治理进程中的警务机制改革研究,D631.1
  18. 象山县农村家长学校办学中的政府干预,G527
  19. 中国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发展研究,F426.82
  20. 当前我国社会政府公信力探析,B82-05
  21.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