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制度创新

作 者: 李中
导 师: 胡希宁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制度创新 非正式制度 制度环境 产权
分类号: F1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389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启动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新时期制度创新的帷幕。至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这些成就的取得,制度创新的作用功不可没。客观地讲,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看是成功的,但囿于人的有限理性以及其他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制度变革和创新也产生了一些难以预测的结果,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实践表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深入的制度变革和创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借助产权、制度变迁、国家等理论工具,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变迁为主要脉络,基于制度创新的视角,运用制度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认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效显著,但仍未达到预期目标,这除了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经济发展难以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外,还与市场机制未能有效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关。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相应的经济制度,但在实际运行中,许多制度形同虚设,“仪式化”特征显著,充分暴露了我国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非正式制度创新方面推进滞后的问题。本文归纳和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关于制度及制度创新的基本原理,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研究理论,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制度运行情况,指出了通过制度创新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继而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和制约因素。接着,本文从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两个层面深入研究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的制度根源,指出市场主体不够健全、要素市场发育迟缓、市场竞争机制失灵以及市场经济法治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而现有经济体制无力解决政府追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预算软约束和资源软约束问题,领导干部的晋升激励机制、财政分权制度改革、地方政府的横向竞争等制度、机制相互作用,加剧了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型扩张。本文还重点研究了非正式制度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问题,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市场经济制度与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融合,分析了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等级观念、服从意识、重人治、轻法治等内核对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并认为制度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将移植来的制度进行适应性创新,实现与本土的非正式制度的融合。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以温州模式为例,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温州模式盛极而“衰”的过程研究,指出制度创新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制度运行环境的变化,制度创新的绩效呈衰减之势难以避免,唯有启动新一轮的制度创新方能保持已有的领先优势。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今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和实现途径。在政策层面上,本文认为今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继续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要正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加强非正式制度创新,加快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文化建设步伐。在实现途径和推进策略层面,一是要逐渐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行为,减少行政审批,着力加强市场经济的自治能力建设。二是要加快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推进步伐,重点加强促进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文化氛围以及制度环境建设。三是在非正式制度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指引导向作用,减少制度创新的意识形态成本;重点加强市场经济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正式制度对非正式制度创新的支持促进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导论  12-20
  一、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5
  三、 本文的基本思路  15
  四、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17
  五、 本文的创新与难点  17-19
  六、 本文的研究方法  19-20
第一章 制度及制度创新相关理论  20-38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制度创新的理论  20-25
    一、 制度的起源、本质与构成  20-22
    二、 制度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机制  22-23
    三、 制度变革和创新的主要根源  23-24
    四、 马克思关于制度研究的基本方法  24-25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中的制度创新理论  25-32
    一、 制度经济学的制度理论  25-29
    二、 其他学派对制度的研究  29-31
    三、 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内涵  31-32
  第三节 国内学者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创新研究  32-38
    一、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比较  32-34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路径依赖因素  34-35
    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研究成果──基于制度创新视角  35-38
第二章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与演进  38-62
  第一节 50 年代经济恢复之现实选择──计划经济  38-41
    一、 计划经济模式的必然选择  38-39
    二、 计划经济体制的制度构成  39-40
    三、 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在缺陷  40-41
  第二节 80 年代初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  41-53
    一、 经济体制创新的主要内容  41-51
    二、 经济体制创新的主要特征  51-53
  第三节 新世纪经济发展中的新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3-62
    一、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53-54
    二、 制度创新绩效边际递减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54-57
    三、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57-62
第三章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正式制度约束  62-84
  第一节 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困难  62-66
    一、 制度供给缺乏压力  62-63
    二、 制度创新需求不足  63-64
    三、 自主创新进展缓慢  64-66
  第二节 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66-68
    一、 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  66-67
    二、 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  67
    三、 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  67-68
  第三节 阻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根源  68-84
    一、 我国政府职能中的经济职能探究  68-72
    二、 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根源──市场层面  72-78
    三、 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根源──政府层面  78-84
第四章 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非正式制度研究  84-100
  第一节 非正式制度的一般分析  84-87
    一、 非正式制度的基本内涵  84-85
    二、 非正式制度的主要功能  85-86
    三、 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主要区别和内在关系  86-87
  第二节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冲突与融合  87-93
    一、 制度之间相互冲突与融合的作用机制  87-88
    二、 制度冲突的表象特征以及历时溯源  88-91
    三、 非正式的“关系”规则的效应分析  91-93
  第三节 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传统文化探析  93-100
    一、 中庸思想对转变发展方式时滞的影响  93-95
    二、 国家本位主义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强化  95-97
    三、 市场经济平等自由的契约精神的缺失  97-100
第五章 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创新实证研究  100-120
  第一节 温州模式崛起的历史过程考察  100-105
    一、 温州模式中的制度创新──以民营经济发展为线索  100-103
    二、 温州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特征  103-105
  第二节 温州模式崛起过程中的制度因素探究  105-109
    一、 内嵌的市场、经济和文化基因  105-106
    二、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理性选择──社会资本的作用  106-107
    三、 政府“无为而治”的积极效应  107-109
  第三节 温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境及成因  109-120
    一、 当前温州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109-113
    二、 制约温州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113-120
第六章 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创新政策建议  120-134
  第一节 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市场经济制度变革与创新  120-124
    一、 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120-122
    二、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122-123
    三、 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塑造政府职能承接载体  123-124
  第二节 重塑价值观念,进行非正式制度变革与创新  124-128
    一、 解放思想,创造有利于制度创新的舆论氛围  124-125
    二、 创新非正式制度,塑造新型市场经济文化  125-126
    三、 加强法治观念,以法制完善促进非正式制度创新  126-128
  第三节 推进自主创新,构建与自主创新相适宜的制度环境  128-134
    一、 加快形成促进自主创新的倒逼机制  128-129
    二、 重构创新观念,建设自主创新文化  129-130
    三、 健全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  130-134
结束语  134-137
参考文献  137-145
后记  145-146

相似论文

  1.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2. 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创新,G647.38
  3. 我国校办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研究及规范化管理,F271
  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5. 无缝隙政府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D630
  6. 论知识产权请求权,D923.4
  7. 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D922.294
  8. 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与绩效评估研究,F204
  9. 生产者责任延伸法律制度研究,D922.68
  10. 美国贸易法337条款研究,DD912.29
  11. 我国农村小产权房法律问题探究,D922.3;F293.3
  12. 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创新,D625
  13. 宅基地置换商品房前后农民权益变化情况比较研究,D422.6
  14. 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完善,D923.43
  15. 从非正式制度看张裕酿酒公司的兴衰(1892-1937),F426.82
  16. 产业集群内企业间信任机制研究,F224
  17. 我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研究,F276.5
  18. 浙江乡镇企业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F276.3
  19. 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研究,G250.74
  20.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非正式制度的作用研究,F127
  21.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研究,F832.51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