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动态频谱分配与共享

作 者: 朱军龙
导 师: 邵玉斌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纳什均衡 频谱共享 博弈论 合作
分类号: TN9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无线网络中,能量和带宽的稀缺严重地限制了服务质量和信道容量的显著提高,而这些是通信的基本资源。近年来,出现了像认知无线电网络的通信网络术语,她能智能地、有效地利用这些稀缺资源。认知无线电建立在软件无线电之上,是一种智能地无线通信系统。随着这个新技术的发展和带来的挑战,怎样设计频谱分配与共享方案变得十分重要。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本文考虑多个主系统以频谱需求竞争向次级系统租借频谱的频谱共享问题,而次级系统以机会方式使用该频谱。将此视为垄断市场的竞争问题,提出了一个频谱买卖的市场模型,每个主系统在服务质量(QoS)限制条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对于次级系统而言,利用效用函数来获得逆需求函数。Cournot博弈的解为纳什均衡。在有些认知无线电系统中,Cournot博弈模型中的假设并不合理,因此采用分布式算法得出了动态博弈的解,分布式算法是主系统基于观察历史策略来逐渐的调整自己的策略。学习速率控制了策略的调整速度。研究了动态博弈的稳定条件,数值结果表明动态博弈的解在稳定区域内能收敛到纳什均衡解。提出了Stackelberg动态博弈算法,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是Stackelberg博弈的解,对Cournot博弈算法和Stackelberg博弈算法作了比较。不管怎样,纳什均衡与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都不能使主系统总的效应达到最大。而最优解能使主系统总的效应达到最大值。主系统之间建立合作,他们获得的效用大于达到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时获得的效用。因为有些主系统可能偏离最优解,所以引入了惩罚机制。对于重复博弈,所有主系统都知道惩罚机制,所以只要设定合适的贴现因子,主系统之间的合作就会长期维持下去。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算法能改进主系统的效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8
第一章 绪论  8-18
  1.1 认知无线电综述  8-12
    1.1.1 认知无线电的定义及模型  8-10
    1.1.2 认知无线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1.2 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12-16
    1.2.1 频谱检测  13
    1.2.2 频谱管理  13
    1.2.3 频谱共享  13-16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6-17
  1.4 论文结构和内容安排  17-18
第二章 认知无线电中的博弈理论简述  18-30
  2.1 博弈论综述  18-19
  2.2 非合作博弈  19-24
    2.2.1 非合作博弈的概念  19-20
    2.2.2 非合作博弈的分类  20-21
    2.2.3 均衡的分析与求解  21-24
  2.3 常用博弈模型的介绍  24-27
    2.3.1 Cournot博弈模型  24-25
    2.3.2 Stackelberg博弈模型  25-26
    2.3.3 帕累托最优  26
    2.3.4 重复博弈  26-27
  2.4 本章小结  27-30
第三章 频谱共享的系统模型及算法设计  30-48
  3.1 频谱共享的博弈论分析  30-32
    3.1.1 频谱共享的博弈论分析的可行性  30-31
    3.1.2 频谱共享博弈的数学模型  31-32
  3.2 频谱共享的无线传输模型  32-33
  3.3 频谱共享的博弈算法设计  33-39
    3.3.1 基于Cournot博弈模型的静态博弈算法  33-37
    3.3.2 基于Cournot博弈模型的动态博弈算法  37-39
  3.4 算法性能分析  39-45
  3.5 本章小结  45-48
第四章 频谱共享的动态算法设计  48-64
  4.1 频谱共享的Stackelberg博弈算法  48-52
    4.1.1 Stackelberg博弈模型  48-49
    4.1.2 Stackelberg博弈的具体步骤  49-52
  4.2 Stackelberg博弈算法性能分析  52-54
  4.3 帕累托最优  54-60
    4.3.1 帕累托最优博弈算法模型  54-58
    4.3.2 帕累托最优博弈算法的不稳定性分析  58-60
  4.4 无限重复博弈算法  60-63
  4.5 本章小结  63-64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4-66
  5.1 全文总结  64-65
  5.2 未来展望  65-66
致谢  66-68
参考文献  68-76
附录  76

相似论文

  1.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频谱感知技术仿真分析,TN911.23
  2. 新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外交研究,D822
  3.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探究,G633.3
  4. 中小学家校合作委员会组织运作研究,G636
  5.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G633.41
  6.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7.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8. 合作学习对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情感影响的研究,G633.41
  9. 过程写作法与中职英语写作教学,G633.41
  10. 辣椒碱/环糊精体系的表征及性能研究,TQ450.1
  11.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12.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13. 中职学校教学团队合作的现实问题与发展途径研究,G712.4
  14. 生本教育前置性研究中的家校合作探究,G459
  15. 家校合作的现状思考与形式革新,G459
  16. 城市化进程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636
  17. 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G718.5
  18. 美国服装专业博物馆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G269.712
  19. 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实践研究,G633.41
  20.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21. 山西省企业员工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研究,G72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无线通信 > 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