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

作 者: 纪珊珊
导 师: 袁世全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微博 5W模式 传播内容 传播效果 新浪微博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00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6年,一个名为twitter的网站让微博闻名于世,它允许用户通过短信、网站、即时通讯软件或API接口等方式发送文本和图片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在其后的一年时间内,微博迅速流行,在中国也出现了饭否、叽歪等微博网站。2009年夏天,新浪微博横空出世,通过名人效应、便捷的操作手法和病毒式的传播方式,让整个中国互联网为之沸腾。新浪微博引领了中国的微博潮流,带动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微博的发展。在web2.0时代,微博的出现是一场媒体中的“微革命”。主体的多元化和平民化让它成为了真正的草根媒体,140个字的字数限制以及便捷、多样化的发送手段让每个个体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言论,极大地解放了民众的话语权。多级化与病毒式传播模式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的力量,在一次次的评论和转发的过程中,大众高度参与的公共空间也在渐渐形成。微博不仅开创了人际传播的新模式,也让公益新闻、突发新闻的报道有了更为显著的效果,传统媒体与微博的结合更是开辟了新闻报道的新时代。除了媒体,政府机关单位和企业也纷纷开设微博,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作为自媒体的典范,微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也印证着社会发展的潮流。本文以微博为研究对象,选取当前最热门的微博——新浪微博,并与其他主要微博比较,通过利用5W模式的构架,从微博的主体、客体、内容、方式、效果五个方面对微博作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并选取2010、2011年热门的微博事件作为案例,试图对微博客作一个全景式的扫描,探讨其传播方式及特征对媒体和传播带来的影响,并就其发展中的问题和前景作出归纳和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13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8-9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9-11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1-13
第一章 微博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13-36
  第一节 微博是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  13-15
  第二节 微博客产生的背景与国内外发展概况  15-21
    一、微博客产生的背景  15-16
    二、微博客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6-21
  第三节 国内微博现状分析  21-36
    一、国内微博竞争格局  21-28
    二、国内主要门户微博产品比较  28-36
第二章 微博的传播学解读  36-84
  第一节 微博用户:传播主体与受众的结合  37-50
  第二节 微博传播内容  50-68
    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及与友人的互动  52
    二、经典段子、哲理警句、幽默图文及专业性的微博  52
    三、新闻、媒体热点  52-56
    四、企业社会化营销  56-59
    五、微博问政  59-62
    六、微公益  62-64
    七、微博求职招聘  64-65
    八、微博举报  65-66
    九、微博外交  66-68
  第三节 微博传播方式:多渠道,裂变式传播  68-73
    一、多渠道传播:随时随地传播信息  68-69
    二、高效的裂变式传播与分级传播  69-73
      一、微博的裂变式传播  69-71
      二、微博的分级传播——从分众传播到大众传播  71-73
  第四节 微博传播效果分析  73-84
    一、对受众的传播效果:心理需求的满足  73-80
    二、对社会的传播效果  80-84
第三章 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障碍  84-96
  第一节 当前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4-93
    一、传播主体上存在的问题  84-85
    二、传播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85-91
    三、传播效果中存在的问题  91-93
  第二节 国内微博发展中的障碍  93-96
    一、政策障碍  93-94
    二、同质化严重  94
    三、监管难度大  94-95
    四、盈利模式不清晰  95
    五、微博认证与运行机制欠缺  95-96
第四章 微博问题的应对策略与发展趋势  96-103
  第一节 微博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96-98
    一、建立以意见领袖与"转发中间人"为核心的微博用户自我纠错机制  96
    二、实行第三方核实,即传统媒体的介入机制  96
    三、积极顺应舆情,成功引导网络舆论  96-97
    四、运营平台的舆情监测技术与用户参与核实的结合  97
    五、建立公民新闻的管理责任机制  97
    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97
    七、微博媒体素养的实施:从理念到行为  97-98
  第二节 微博的发展趋势  98-103
    一、技术发展趋势  99-100
    二、商业发展趋势  100
    三、微博与传统媒体结合,发挥最佳信息传播效果  100-103
结语  103-105
参考文献  105-110
致谢  110-111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111

相似论文

  1. 风险视角下新浪微博融资行为研究,F49
  2.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3. 微博:草根话语权的假象,G206
  4. 基于微博构建的公共领域研究,G206
  5. 传播距离与农村政治信息传播效果探究,G206
  6. “山寨”文化传播内容研究,G122
  7. 论微博的公民话语权,G206
  8. 论微博客中的网络公众聚集现象,G206
  9. 微博著作权保护问题初探,D923.41
  10. 针对教育视频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与实现,G434
  11. 基于微博客的社区挖掘研究,TP393.092
  12. 微博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特点和效果研究,G206
  13. “围脖”:用什么温暖大众?,G206
  14. 微博客的虚拟社群及其“人际化”传播分析,G206
  15. 微博客的传播特征及社会影响分析,G206
  16. 微博在企业内部传播中的适用性研究,F272
  17. 中国微博客的发展困境和策略研究,G206
  18. 基于微内容的新闻开发研究,G206
  19. 微博客营销信息的在线评论与转发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F274;F224
  20. 针对微博数据的事件检测、跟踪及摘要生成,TP393.092
  21. 数据挖掘技术在世博客流与社交媒体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TP311.1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