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的结构维度与象征维度

作 者: 黄振羽
导 师: 王树生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涂尔干 文化自主性 结构维度 象征维度
分类号: C91-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内学界对涂尔干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他早期的几本主要著作上面,关于涂尔干后期著作的研究则很少见到;国内学界即使在解读涂尔干前期著作的时候,往往也只是注重其中几个关键的概念,对涂尔干的整体思想缺乏一个清晰的把握,以至于出现了一些误读的情况。在国际上,涂尔干后期的著作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亚历山大认为涂尔干后期的思想和理论与前期相比,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对当今的文化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文化自主性研究的学术思潮正是基于涂尔干后期的理论框架所展开的,并且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是基于国内的这些问题和国际上的这股学术思潮而展开,对涂尔干前期与后期的主要著作的进行了重新解读。通过“社会图景的描绘”的解读方法,一方面能够在社会图景中把涂尔干著作中的概念进行通融,找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到涂尔干的整体思想;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涂尔干前期与后期的社会图景的比较,寻找到涂尔干思想转变的所在,并说明涂尔干思想的这个转变是如何影响到当今的文化研究的。涂尔干前期的社会图景是“社会的结构维度”,他认为社会的形态对道德秩序的形成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后期的社会图景是“社会的象征维度”,他此时把社会看做是由集体情感和集体意识所组成,更为强调人们在仪式和象征中对社会的生成和创造作用。这两个维度说明的是涂尔干对社会认知的转变,文化自主性研究基于涂尔干后期的理论框架而建立,是对涂尔干后期思想的延续和深化。涂尔干对社会的认知转变以及基于这种转变所开展的文化自主性研究,实际上为社会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最后,这种新视角对于重建当代中国的社会道德秩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7
  1.1 问题提出  8
  1.2 文献综述  8-13
    1.2.1 国内研究状况  8-11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1-13
  1.3 研究方法  13-15
  1.4 研究对象  15-16
  1.5 论文的章节结构  16-17
第2章 社会的结构维度  17-43
  2.1 “社会团结”概念的界定  17-18
  2.2 两种理想社会结构类型下的道德  18-23
    2.2.1 机械团结的社会类型及其道德  19-20
    2.2.2 有机团结的社会类型及其道德  20-23
  2.3 正常现象与病态现象的结构性含义  23-31
    2.3.1 社会结构不一致性所产生的道德行为  24-28
    2.3.2 失去社会结构基础的道德行为  28-29
    2.3.3 异常的道德行为  29-30
    2.3.4 教育与社会结构  30-31
  2.4 社会进化的结构性因素与目标  31-35
    2.4.1 三种环境的划分  31
    2.4.2 社会进化的结构性因素:社会容量和动力密度  31-33
    2.4.3 社会进化的目标:建立充分交往活动的机制  33-35
  2.5 涂尔干的前期社会图景  35-41
    2.5.1 前期社会图景的描绘  35-38
    2.5.2 社会的结构维度  38-39
    2.5.3 前期理论中的两个问题  39-41
  2.6 本章小结  41-43
第3章 社会的象征维度  43-64
  3.1 在神圣和信仰中发现社会  44-51
    3.1.1 图腾形象的象征意义:为神圣除魅  44-47
    3.1.2 集体表现:为信仰除魅  47-50
    3.1.3 社会:集体心灵的交融  50-51
  3.2 仪式:作为社会象征的集体行动  51-57
    3.2.1 三种类型的仪式  51-52
    3.2.2 为仪式除魅  52-57
  3.3 灵魂:社会道德良心的象征  57-59
  3.4 涂尔干的后期社会图景  59-63
    3.4.1 后期社会图景的描绘  59-62
    3.4.2 社会的象征维度  62-63
  3.5 本章小结  63-64
第4章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演进及其意义  64-79
  4.1 从社会的结构维度到社会的象征维度  64-68
  4.2 颠覆与解释:前期与后期思想之间的关系  68-70
  4.3 涂尔干理论转向的当代意义:文化自主性  70-78
    4.3.1 “强范式”的文化及其涵义的界定  71-73
    4.3.2 强范式视角下文化与结构的关系  73-76
    4.3.3 文化自主性研究的实践  76-78
  4.4 本章小结  78-79
结论  79-82
参考文献  82-86
致谢  86

相似论文

  1. 象征的社会整合功能探析,B91
  2. 社会资本对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影响,F272.92
  3. 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研究,B82
  4. 知识型员工工作生活质量之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F224
  5. 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结构维度的实证研究,F224
  6. 民营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结构的探索性研究,F272
  7.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B82
  8. 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C91-0
  9.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网络的影响研究,F273.1
  10. 涂尔干社会学论域下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B82
  11. 涂尔干的纪律精神对培养小学生道德的启示,G621
  12. 员工心理资本对其敬业度的影响研究,F224
  13. 校园学习风格与职场学习风格结构维度比较研究,G442
  14. 军人心理应激的结构及相关研究,E0-051
  15. 责任心的结构维度及量表编制,B841.7
  16. 现代性与社会分工,C912
  17. 企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F272
  18. 雇主心理契约结构的探索性研究,C936
  19. 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及其现代启示,B82
  20. 心理契约与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管理研究,F272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 > 学派及其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