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白卫军》中的“记忆”初探

作 者: 王双双
导 师: 康澄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俄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布尔加科夫 白卫军 记忆时空体  宗教文化记忆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记忆是人的一项基本生理功能,也是影响人们生活和心理的重要因素。记忆与文学密切相关。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一个巨大的记忆库,它用特殊的方式保留着多姿多彩的人类记忆。那些体现出时代记忆的文学作品,渗透到整个世界的时空结构中,成为一种世界和历史的见证。苏联作家米·布尔加科夫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上的一位极具个性的作家。他的小说《白卫军》描述了1918年乌克兰内战时期一个普通白卫军军官的家庭生活。这部小说中没有对白卫军的脸谱化描绘,而是将战争中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作为布尔加科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卫军》承载着作家对人生的思索和他对乌克兰内战这一特殊时期历史的记忆。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白卫军》的记忆时空体,分析其中包含的记忆元素,来剖析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思想内涵,并探索布尔加科夫的记忆之源。《白卫军》中的记忆时空定格在乌克兰内战时期,作者在描述这场战争时留下了许多具有标志性的记忆元素,这些元素成为一个个鲜明的记忆符号将读者带入那段特殊时期的记忆之中。,不仅具有很强的文学审美意义,而且是作者表现记忆的又一重要手段。通过《白卫军》中的七个梦境,我们可以去深入了解主人公土尔宾一家的内心记忆。梦中记忆的时空转换,以及包括白日梦在内的各种梦的描写,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土尔宾兄妹和作家本人的记忆根植于他们内心所潜藏的宗教文化记忆。启示录思想使得土尔宾兄妹背负着精神的十字架,也使得战争中的人们不断去忏悔,去寻求心灵的救赎。而圣母-索菲亚崇拜是战乱中人们的慰藉和依靠,土尔宾的妹妹叶列娜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的。宗教文化记忆影响着小说中的主人公对战争和对生命的思索,对生活的态度,也指引着布尔加科夫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心灵启示录。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前言  8-15
  一、记忆与文学  8-10
  二、研究现状  10-15
    (一) 关于"记忆"  10-11
    (二) 布尔加科夫及其创作  11-15
第一章 《白卫军》中的记忆时空体  15-27
  一、记忆的时空特征  15-16
  二、《白卫军》的记忆时空体  16-18
  三、《白卫军》记忆时空体中的标志性元素  18-24
    (一) 三类具有标识意义的人物  18-22
    (二) 《白卫军》中的暴风雪和雾  22-24
  四、布尔加科夫的记忆时空与《白卫军》的创作  24-27
第二章 —寻找记忆的线索  27-38
  一、梦中记忆的时空转换  28-33
    (一) "城市之梦"  29-30
    (二) 尼科尔卡的梦  30-31
    (三) 关于日林的梦  31-32
    (四) 彼季卡的梦—抽象的童年记忆  32-33
  二、白日梦—无意识记忆的表达  33-38
    (一) 瓦西莉萨的白日梦  33-35
    (二) 叶列娜的白日梦  35-38
第三章 宗教文化记忆  38-49
  一、俄罗斯宗教文化记忆概述  38-39
  二、文学与俄罗斯宗教文化记忆  39-40
  三、《白卫军》中体现的俄罗斯宗教文化记忆  40-49
    (一) 启示录思想  41-44
    (二) 圣母-索菲亚崇拜  44-49
结论  49-51
参考文献  51-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概念隐喻理论视域中《红楼梦》诗词的英译研究,I046
  2. 唐代佛道类梦小说研究,I207.41
  3. 《红楼梦》和《玉楼梦》人物形象对比分析,I106.4
  4. 《红楼梦》两译本中模糊语翻译对比研究,I046
  5. 杨宪益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6. 达梦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等级测评工具开发,TP311.13
  7.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戏曲舞台艺术形象之比较研究,J805
  8. 二胡套曲《袍修罗兰—如来梦》演奏与研究,J632.21
  9.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红楼梦》中幽默会话的翻译,I046
  10. 红楼花品之海棠文化翻译研究,I046
  11. 译者主体性与关照读者接受之研究,H315.9
  12. 《红楼梦》英译本中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I046
  13. 脂砚斋《红楼梦》评点中的“神理”,I207.411
  14. 接受美学视阈下模糊语言在《红楼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I046
  15. 《红楼梦》中的礼貌现象及其翻译,H13
  16. 顺应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059
  17. 为“梦”而生—论顾城的诗歌创作,I207.25
  18. “经典”的话语网络,I207.411
  19.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I712
  2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意象的运用,I712
  21. 门德尔松的三首序曲之研究,J605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