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

作 者: 王宏丹
导 师: 杨杰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精神生态 美国梦 爵士时代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6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属于迷惘的一代,是“浮躁的20年代”(the roaring 20s)的代言人.1925年,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刻的主题、新颖的体裁表现了“美国梦”的幻灭,受到各领域专家和学者的普遍赞誉。本文拟采用精神生态的相关理论,对该小说进行解读,揭示小说所反映的爵士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生平经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情节,同时分析了这部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精神生态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精神的“真空化”。菲茨杰拉德在整部作品中贯穿着爵士时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空虚现象,揭示了信仰缺失使人丢失了“精神家园”,战争使人对社会、国家等绝望的精神状态。第三部分探究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心灵的“拜物化”。为了克服精神上的空虚,爵士时代的人们只有转向拜金主义的美国梦,以求得心灵的归属与平和。于是,心灵的“拜物化”成为人们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第四部分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的处境和精神变异的关系。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人与内心世界的疏离。爵士时代的人们在遭受三种“疏离”后,引发了精神变异:变得软弱、孤独、空虚。因而导致了行为的“无能化”。爵士时代的人们身心承受无形的压为,产生了无端的紧张和焦虑,从而加剧了精神变异。第五部分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这一部分总结了爵士时代人的精神状态,提出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精神的“真空化”和心灵的“拜物化”是爵士时代人精神世界的客观反映。精神的“真空化”是导致心灵的“拜物化”直接原因,心灵的“拜物化”间接地反映了精神的“真空化”。同时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给当今物质极大丰富,科技极大进步的当今社会人们一些启示和思考。

全文目录


Contents  4-5
Abstract  5-6
中文摘要  6-7
Introduction  7-14
  1.F.Scott Fitzgerald and The Great Gatsby  7-8
  2.A Literature Review  8-11
  3.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Spiritual Ecology  11-14
Chapter One Spiritual Vacuum in The Great Gatsby  14-19
  1.Loss of Religious Beliefs  14-16
  2 WWI made people despair of society and country  16-19
Chapter Two Fetishism in The Great Gatsby  19-26
  1.Money Worship in American Dream  19-22
  2.Materialized Spirit  22-26
Chapter Three Human Situations and Spiritual Alienation in The Great Gatsby  26-36
  1.Loneliness Arising from Alienation between Man and Environment, Man and Man  26-31
  2.Depression Arising from Alienation between Man and His Inner World  31-34
  3.Anxiety Arising from Incompetence of Behavior  34-36
Conclusion  36-37
Bibliography  37-39
Acknowledgements  39

相似论文

  1. 《猫的摇篮》:后现代人类生态环境反思,I712.074
  2. 生态审美视野下的《聊斋志异》研究,I207.419
  3. 《人性的污秽》中“美国梦”的幻灭,I712
  4. 罗伯特·弗罗斯特生态意识中的矛盾性研究,I712
  5. 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I207.22
  6.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I561
  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意象的运用,I712
  8. 从生态批评角度研究《所罗门之歌》男性角色的精神世界,I712
  9. 回归自然 回归自我,I712
  10. 我们了解他们是怎么想我们的吗,G219.712
  11. 希腊神话的生态美学阐释,B83-06
  12.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追梦之旅:《爱妻》的女性身份解读,I712.074
  13. 论约翰·斯坦贝克《人鼠之间》中的美国梦,I712
  14. “野”与“逸”,J205
  15. 历史小说《艾凡赫》中的浪漫想象与生态意识,I561
  16. 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B83
  17. “爵士时代”的青年文化及其文学表现,I712
  18. 《夜色温柔》:接受美学视阈下的重读与反思,I712
  19. 《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危机意识,I712.074
  20.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罗摩衍那》,I351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