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自我宽恕与其归因、自尊的关系研究

作 者: 陈雅彬
导 师: 程利国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自我宽恕 归因 自尊 大学生
分类号: G4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在对自我宽恕的内涵、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等进行充分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访谈的结果,编制了大学生情境性自我宽恕量表,并以此测量大学生自我宽恕心理的基本情况。结合归因量表、自尊量表,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较深入地探讨了大学生自我宽恕与归因、自尊的关系。为大学生提高自我宽恕水平,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了新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编制的大学生情境性自我宽恕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包含两个维度:自我报复、自我和善。(2)整体上看,大学生自我宽恕水平较高。降低自我报复比对自我和善更容易。(3)从人口学变量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自我宽恕;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更容易自我宽恕;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自我宽恕。(4)从情境性变量上看:冒犯者故意程度越高,冒犯者感知到造成的后果越严重,冒犯事件的发生距离测查的时间越长,冒犯者越无法自我宽恕;冒犯事件发生后,冒犯者认为被害者宽恕自己的程度越高,其自我宽恕水平也越高;道歉和关系亲密度对自我宽恕没有影响。(5)归因、自尊与自我宽恕三者关系密切。自尊与内向性归因、稳定性归因显著负相关,与可控性归因显著正相关。内向性归因、稳定性归因与自我报复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和善和自我宽恕显著负相关;可控性归因与自我报复显著负相关,与自我和善和自我宽恕显著正相关。自尊与自我报复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和善、自我宽恕显著负相关。(6)自尊对内向性、稳定性、可控性归因的预测能力均达到显著水平。内向性归因、稳定性归因对自我宽恕的预测能力达到显著水平,可控性归因对自我宽恕的预测能力未达到显著水平。自尊对自我报复、自我和善、自我宽恕的预测能力均达到显著水平。(7)内向性归因、稳定性归因在自尊与自我宽恕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自尊可以直接影响自我宽恕,也可以通过内向性归因、稳定性归因间接影响自我宽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6
目录  6-8
绪论  8-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10-26
  1.1 自我宽恕的研究综述  10-18
  1.2 归因的研究综述  18-19
  1.3 自尊的研究综述  19-21
  1.4 自我宽恕与归因、自尊的关系  21-22
  1.5 问题提出  22-24
  1.6 本研究的假设  24-26
第二章 大学生情境性自我宽恕量表的编制  26-34
  2.1 大学生情境性自我宽恕问卷原始题项收集  26
  2.2 大学生情境性自我宽恕量表的初测  26-29
  2.3 大学生情境性自我宽恕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9-31
  2.4 大学生情境性自我宽恕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31-34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宽恕特点及其与归因、自尊的关系研究  34-44
  3.1 研究目的  34
  3.2 研究对象  34
  3.3 研究材料  34-36
  3.4 施测程序  36
  3.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6
  3.6 结果与分析  36-44
第四章 讨论  44-50
  4.1 大学生情境性自我宽恕动机量表的编制  44-45
  4.2 大学生自我宽恕的特点  45-47
  4.3 归因、自尊与自我宽恕的关系分析  47-50
第五章 结论  50-54
  5.1 结论  50-51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1
  5.3 不足与展望  51-52
  5.4 本研究结果对宽恕教育工作的启示  52-54
附录1 大学生自我宽恕量表  54-56
附录2 冒犯后情境性变量  56-58
附录3 归因量表  58-60
附录4 自尊量表  60-62
参考文献  62-66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66-68
致谢  68-70
个人简历  70-72

相似论文

  1. 时间表达式识别与归一化研究,TP391.1
  2.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4. HCV准种变异特性及其免疫逃逸机制初步研究,R392.1
  5.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6.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7.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8.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9.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1.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3. 不具备全局Lipschitz条件的时滞细胞神经网络的反周期解研究,TP183
  14.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5.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16.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17.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18. 大学生人际互动性的结构与测量,B841
  19. 大学生愤怒情绪、睡前思维控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B842.6
  20.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21.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育心理学 > 学生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