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再别康桥》文本接受研究

作 者: 林丽桃
导 师: 赖瑞云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
关键词: 再别康桥 文本接受 离别愁情说 深情蜜甜说 中学语文
分类号: I207.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追求新诗格律化过程中的产物,也是“康桥性灵”滋养的结果。《再别康桥》发表至今有八十多年,它经历了不同时代的读者的不同角度的接受。在整个阅读接受的历程中,展现了由感性阅读向理性阅读的深入,由单向阅读向多向阅读的转变,由表层阅读向深层阅读的挺进。总体上来说,对于《再别康桥》这首诗歌在形式上的成就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其情感倾向上的接受却出现了众多的分歧。主要有“离别愁情说”和“深情蜜甜说”两大基本分歧。学术界的这种接受也影响着中学语文教育界的接受。各个版本的编者对《再别康桥》作出了不同的处理,体现出各自的编写特色,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处理上受到了教材接受导向的影响与束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挺进,教师在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接受,一些名师的教学处理突破了教材的接受导向的束缚,有着独到的见解。如果中学的教材能够收录更多权威的评价文章,那么就有望改变《再别康桥》在中学语文教育界的接受现状。本文试图整理出《再别康桥》八十多年的接受概况,呈现其整体的接受风貌。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7
目录  7-8
绪论  8-12
  第一节 选题理由  8-11
  第二节 选题意义  11-12
第一章 《再别康桥》文本接受概述  12-26
  第一节 1928-1976年"无内容说"阶段  12-17
  第二节 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多种观点并存  17-23
  第三节 90年代至今的接受概况  23-26
第二章 "离别愁情说"和"深情蜜甜说"比较  26-50
  第一节 "离别愁情说"  26-33
  第二节 "深情蜜甜说"  33-41
  第三节 两说接受特点比较  41-50
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育界的处理  50-82
  第一节 中学教材的处理  50-60
  第二节 中学教学的处理  60-76
  第三节 学生的感受与谁更接近  76-8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80-82
第四章 结论  82-84
附录  84-88
参考文献  88-92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92-94
致谢  94-96
个人简历  96

相似论文

  1.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研究,G633.3
  2. 中学古代写景游记散文教学研究,G633.3
  3.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4. 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G633.3
  5. 接受美文学理论在职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3
  6. 中学文言文古今转换与古今对话教学方式研究,G633.3
  7. 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G633.3
  8.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问题,G633.3
  9. “同阅一卷书 各自领其奥”,G633.33
  10. 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3
  11. 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策略,G633.3
  12. 关于促动高中非毕业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G633.3
  13. 城郊接合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研究,G633.41
  14. 从新时期高考作文看中学语文教育的美育走向,G633.3
  15. 赋比兴手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G633.3
  16.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G633.3
  17. 互动教学的现实意义,G633.3
  18.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研究,G633.3
  19.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中学阅读教学的启示,G633.3
  20. 嬗变与演进: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期刊研究,G633.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新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