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作 者: 杨姿芳
导 师: 田文军
学 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蔡元培 道德教育 完全人格
分类号: G41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蔡元培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时期道德革命的提倡者和推动者之一。他主张道德革命的核心内容不只是批判封建道德,而应是以公民道德为核心,塑造共和国民健全的人格。本文以“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为题,着力分析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整体架构、核心观点、终极指向及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力图整理并发掘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为今天的道德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引言部分主要分析了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就客观而言,蔡元培对于道德教育的思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他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亡之际投身教育,主张教育是培育人格的事业,道德教育是培育完全人格之本。从主观来看,蔡元培以其融通中西的宏阔视野和砥砺德行的人格风范,开启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漫漫征程。第一章从世界观和人生观两个方面分析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蔡元培的世界观吸取了康德的二元论哲学、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克鲁鲍特金的互助论和传统儒家的“大同”思想,构筑了一个能够促使人类道德精神不断提升和超越的二元世界。蔡元培在人生观上坚持人生的理想和生活的意义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克尽义务,同时他也尊重并鼓励为一己幸福或自我价值实现所体现的个人追求。以此为基础,蔡元培完成了对道德教育理论前提的重构。他对世界的二元分析为确立道德教育终极关怀的目的和达成这一目的的现实路径奠定了基石。他对人生义务和人生权利、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关系的阐释为道德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操作性指南。第二章着力分析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整体架构。“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体现了蔡元培对道德教育本质的思考。道德教育作为培养完全人格的根本所在,其实质是把能否唤醒主体的道德意识视为人格是否健康完整的根本标志。为此,蔡元培对道德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如教育的目的应融入理想的追求,赋予受教育者以独特的精神气质;教育的内容以“自由、平等、亲爱”为纲领,培养受教育者的现代精神;教育的重点应强调道德的实践,使受教育者实现知行统一;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自主精神。第三章认为“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是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他把关注人格的现实性维度视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为此,他对中西道德资源条分缕析,从个人道德、家庭道德、社会及国家道德诸角度全面阐述了民国时期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其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公民身份的人在公共生活中应具备的现实性品格和素养,即不能仅仅满足于独善其身,而且应全而了解国家的意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共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和仁爱精神。第四章以“美育‘图德育之完成’”这一观点作为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归趋与指向。他不仅论及美育是道德完善的阶梯,而且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鲜明主张。蔡元培主张审美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归趋与指向,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整体性关怀和对人格的超越性诉求。结语部分是对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论析。笔者认为,蔡元培在融通中西文化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道德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我们看到,一方面,蔡元培通过重构道德教育的理论前提、唤醒主体的道德意识、强调真善美的价值尺度完成了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转换。另一方面,他在道德教育思想中体现的关怀生命的向度,并将人的现实性品格和超越性诉求作为人格完整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些闪耀着理性光辉的真知灼见,今天依然能够化作思想的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9-11
Abstract  11-14
1 引言  14-25
  1.1 蔡元培与近代中国的道德革命  14-20
    1.1.1 “道德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14-15
    1.1.2 “道德革命”大潮中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15-18
    1.1.3 蔡元培主张的“道德革命”及其教育实践  18-20
  1.2 蔡元培的伦理道德研究和人格风范  20-25
    1.2.1 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著述、文章和演说  21-22
    1.2.2 蔡元培的人格风范与人们对他的追忆  22-25
2 世界观与人生观——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  25-35
  2.1 世界分为“现象”与“实体”  25-28
    2.1.1 “现象”与“实体”  25-26
    2.1.2 无差别的“实体世界”  26-28
  2.2 “人类实为义务而生存”  28-35
    2.2.1 “群伦”与“小己”  29-32
    2.2.2 “将来”与“现在”  32-33
    2.2.3 “精神之愉悦”与“体魄之享受”  33-35
3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整体架构  35-53
  3.1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  35-41
    3.1.1 德育的目的是“发展人格”  35-37
    3.1.2 “私德不修,祸及社会”  37-38
    3.1.3 道德教育要“贯之以理想”  38-41
  3.2 “自由、平等、亲爱”  41-44
    3.2.1 “自由、平等、亲爱”的涵义及其内在相关性  41-42
    3.2.2 “消极道德”和“积极道德”  42-44
  3.3 “修身以实践为要”  44-49
    3.3.1 “养成习惯”  44-45
    3.3.2 “节制情欲”  45-47
    3.3.3 践行“勇敢”  47-49
  3.4 道德教育要“注重发展个性”  49-53
    3.4.1 “处处要使学生自动”  49-51
    3.4.2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51-53
4 “以公民道德为中坚”——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  53-77
  4.1 “修己之道”  53-62
    4.1.1 “修己以体育为本”  54-56
    4.1.2 “知识与道德,有至密之关系”  56-58
    4.1.3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德性耳”  58-62
  4.2 “家族为社会国家之基本”  62-69
    4.2.1 “父母”与“子女”  62-67
    4.2.2 “夫妇为人伦之始”  67-69
  4.3 “喜群之性不以家族为限”  69-77
    4.3.1 “社会一员之本务”  69-74
    4.3.2 “国家”与“爱国”  74-77
5 美育“图德育之完成”——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归趋与指向  77-89
  5.1 美育是沟通“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津梁”  77-84
    5.1.1 美育与“世界观教育”  77-80
    5.1.2 美育“图德育之完成”  80-84
  5.2 “美育实施的方法”  84-89
    5.2.1 “家庭美育”  85
    5.2.2 “学校美育”  85-86
    5.2.3 “社会美育”  86-89
6 结语  89-99
  6.1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转换  89-95
    6.1.1 重构道德教育的理论前提  89-90
    6.1.2 唤醒主体的道德意识  90-92
    6.1.3 强调真、善、美的价值尺度  92-95
  6.2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95-99
    6.2.1 关怀生命的向度  95-96
    6.2.2 培养现实性的品格  96-98
    6.2.3 体现超越性的诉求  98-99
参考文献  99-106
附录: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106-110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110-111
后记  111-112
附件  112-113

相似论文

  1.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2. 江泽民职业道德思想与医药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3. 常家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其当代启示,D648
  4.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641
  5. 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研究,G641
  6. 职场学习视角下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7.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G633.3
  8.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G711
  9. 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论析,G41
  10. 网络游戏视域中的青少年德育创新,G41
  11. 西方道德教育历程的现代与后现代研究,B82
  12. 网络生活对中学生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G631
  13. 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分析与对策,G633.2
  14. 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G641
  15. 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G641
  16. 朝鲜族单亲留守家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G751
  17. 中职体育生道德教育研究,G711
  18. 两汉宗室教育研究,K234
  19.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渗透,G633.3
  20. 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G641
  21. 当代学校主体间性德育实施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德育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