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作 者: 李云海
导 师: 徐中起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经济法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公司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分类号: D922.291.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司作为社会最重要的经济体,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立法趋势的转变,在世界范围内,公司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除其营利目的以外的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法学研究对于协调公司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解决中国目前广泛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劳工保护问题、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公司社会责任,学者们普遍认为公司在为股东创造利益之时,应同时对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必要的社会义务。一般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应同时包括法定责任和道德责任,包括对雇员、环境保护、消费者、社区、债权人、公益活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等方面。尽管我国从2005年确立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一般理论原则,但是相对于欧美国家建立的比较完善的体现社会责任的法律制度,我国关于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和落实均不到位,如果构建我国的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在政府改革、完善法制、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尚有更多法律规范需要确立。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建构应该强化职工在公司中的决策或者参与地位、加强工会的作用,让公司的经营行为和法律行为真正的体现出全体员工或者绝大多数员工的意志,并与大股东的意愿一致,公司的文化应当体现出社会责任的理念。实现公司社会责任的内部机制,不但需要在立法上对公司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还需要制定可行的监管机制和惩罚机制,依据明确的部门法律规定完善公司的各种制度,以使雇员的利益得以体现,大股东的利益得以保证。只有任何公司的行为可以找到法律依据,社会责任的立法方可顺利落实,而不是仅流于形式,造成公司倾注更多精力研究法律漏洞以通过侵犯雇员和国家利益为手段进而实现股东的最大利益。《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对于公司的违法或恶意违约行为,应当突破公司法人和有限责任的概念,直接追究公司管理者、决策者以及股东的责任,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进而实现公司社会责任的理念。加强公益活动的立法并完善慈善捐赠的管理,公司接受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完善《公司法》、《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确立监管渠道的合法性,规范各种行政规范,确立社会责任保护的法律体系,确保政府依法行政,建立社会责任的奖惩机制,才能推动社会责任的实现。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社会责任的主要理论和观点,通过介绍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观点,归纳出社会责任的性质;第二部分分析了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正当性,通过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与理论基础分析,论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司社会责任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界定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容,并从公司雇员、消费者、债权人等不同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进行简要分析和归纳,并确认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现状和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公司社会责任文化缺失、政府对公司社会责任监管存在缺位、消费者对公司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环境社会责任的现状、雇员保护的现状、产品安全责任的现状;第五部分通过对我国规范社会责任的主要基本法律的分析,对立法修改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指出通过公司法与其部门法律有机结合运用,是实现公司社会责任较为理想的方法,并在结论部分概括本文的观点。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需要多种机制的完善与推动,本文尝试从公司的设立目的、内部管理、外部责任、公司的监管体系及我国规范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现状出发,简要介绍公司的社会责任在我国的生根发芽与壮大,并分析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的监管体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实现公司社会责任提供完全立法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4
第一章 绪论  14-19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14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社会责任的研究动态  14-16
  第三节 论文内容及研究方法  16-19
    1.3.1 论文内容  16-17
    1.3.2 研究方法  17-19
第二章 公司社会责任界定及其正当性分析  19-26
  第一节 公司社会责任的起源  19
  第二节 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19-23
    2.2.1 和谐社会与公司社会责任  20
    2.2.2 公司社会责任的涵义界定  20-22
    2.2.3 公司社会责任的性质  22-23
  第三节 公司社会责任正当性的理论依据  23-26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24
    2.3.2 现实主义法学理论  24-25
    2.3.3 社会整体利益理论  25-26
第三章 公司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26-34
  第一节 公司社会责任内容的界定原则  26-28
    3.1.1 合法利益原则  26
    3.1.2 维护社会秩序原则  26-27
    3.1.3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27-28
    3.1.4 长期利益原则  28
  第二节 公司社会责任内容的范围  28-34
    3.2.1 公司对雇员的社会责任  28-29
    3.2.2 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29-30
    3.2.3 公司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30-31
    3.2.4 公司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31-32
    3.2.5 公司对社区的社会责任  32
    3.2.6 公司对公益活动的社会责任  32-34
第四章 公司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和原因  34-42
  第一节 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  34
  第二节 公司社会责任的问题  34-38
    4.2.1 公司社会责任文化缺失  35
    4.2.2 政府对公司社会责任监管缺位  35-36
    4.2.3 消费者对公司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36
    4.2.4 环境社会责任的缺失  36-37
    4.2.5 雇员保护不到位  37-38
    4.2.6 产品安全责任缺失  38
  第三节 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38-42
    4.3.1 股东缺乏社会责任观念  38-39
    4.3.2 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规范缺失  39-40
    4.3.3 政府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实施缺乏督导  40
    4.3.4 公司社会责任承担的社会监督机制缺失  40-42
第五章 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及其实现机制  42-51
  第一节 关于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制度完善  42-47
    5.1.1 完善《公司法》  42-43
    5.1.2 完善《劳动合同法》  43-44
    5.1.3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4-45
    5.1.4 修订《环境保护法》  45-46
    5.1.5 进一步完善企业纳税责任机制  46-47
  第二节 严格执法,健全外部引导机制  47
  第三节 公司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47-48
  第四节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48-49
  第五节 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  49-51
结论  51-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5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6

相似论文

  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与业绩的实证研究,F224
  2.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研究,F275
  3.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4. 中乌公司法比较研究,D951.13
  5. 公司社会责任视野下的劳资和谐,D922.5
  6.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922.291.91
  7. 国有控股与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比较研究,F272;F224
  8.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研究,F276.6
  9. 民营企业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同状况研究,F270
  10.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F275
  11. 集团公司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F224
  12.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F224
  13. XX保险公司四川省分公司社会责任案例研究,F842.3
  14. 责任型领导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F272.91
  15. 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F276.7
  16.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现金股利关系研究,F832.51;F224
  17.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F832.51
  18. 广州市番禺区河涌水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环境社会学研究,X52
  19.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F832.51;F224
  20. 我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应研究,F275
  21.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研究,F832.5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经济法 > 企业法、公司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