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三学生异性交往自我的探究

作 者: 扈从汉
导 师: 张玫玫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学科教学
关键词: 自我 异性交往自我 自我体验 自我认知 自我行为控制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务必得与人交往。“学会交往”是中小学心理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青少年整体素质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青少年异性交往是其交往活动的重要方面,是其社会化发展的“必修课程”。异性交往自我是个体在异性交往情境中所形成的有关自己与异性交往情况的比较稳定的认知、评价、体验和行为调控,是青少年社会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性别角色成长、成熟的重要条件,更是其性别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青少年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异性交往既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令人向往、颇具魅力的交往,又是十分神秘、令人困惑的人际关系。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对异性交往的认识和准备不足,使得他们的交往通常具有盲目性和不稳定性。本研究是以北京市潞河中学高三两个班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高三学生异性交往自我的水平以及异性交往在班级和性别上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对异性交往自我的探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社会自我的理论,推动自我研究向纵深发展,异性交往自我的研究还有助于为解决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及行为问题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为学校、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提供参考,最终是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1 问题提出  9-10
2 文献综述  10-19
  2.1 概念界定  10-18
    2.1.1 自我理论  10-15
      2.1.1.1 佛洛伊德自我理论  10-11
      2.1.1.2 罗杰斯自我理论  11-12
      2.1.1.3 当代心智哲学的自我理论  12-15
    2.1.2 异性交往自我  15-18
      2.1.2.1 异性交往自我的内涵  15-17
      2.1.2.2 异性交往自我在自我结构中的定位  17-18
  2.2 研究意义  18-19
    2.2.1 理论意义  18
    2.2.2 实践意义  18-19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
3 研究设计  19-21
  3.1 研究目的  19
  3.2 研究对象  19
  3.3 研究假设  19-20
  3.4 研究方法  20-21
    3.4.1 问卷编制  20-21
    3.4.2 实施测量  21
4 结果与分析  21-40
  4.1 结果  21-39
  4.2 结论分析  39-40
5 讨论建议  40-42
  5.1 本研究的不足与待完善之处  40
  5.2 建议  40-42
参考文献  42-43
致谢  43-44
附录一  44-48
附录二  48-52

相似论文

  1. 对促进中学生写作中自我纠错能力提高的研究,G633.41
  2. 反思式生活,自我人种志式书写,G633.41
  3.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4.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5.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6.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7.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8. 东莞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G637
  9.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10.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效果的研究,R473.73
  11.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12. 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B842.3
  13. 外国留学生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研究,G648.9
  14. 自我交通感及任务性质对学业拖延及自我设限关系的影响,B844.2
  15. 团队内情绪智力、员工效能感和工作绩效的多水平研究,B849
  16. 对80后社会角色担当问题的思考,D669.5
  17. 大学生社会键问卷的编制及其犯罪预防,C913.5
  18. 时间管理倾向在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间的中介分析,B842.3
  19. 中学生自我意识问题分析,G632.4
  20. 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管理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B849
  21. 大连市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分析,R181.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