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祛风止痒颗粒药效学及相关机制研究
作 者: 王丽
导 师: 余林中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中药学
关键词: 祛风止痒颗粒 抗过敏 止痒 抗炎 药效学 机制探讨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与意义: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是多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病因复杂、反复发作、难以预防的特征。中医认为,虽然二者表现为表皮腠理之患,但与脏腑气血息息相关。主要是由机体禀赋不受,脾失健运,导致湿热内蕴,此时外感风邪就会出现风湿热邪相搏,浸淫皮肤,从而表现出一系列湿热型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的症状:例如风团皮损色红、水疱糜烂、剧烈瘙痒等等。祛风止痒颗粒是我校中医皮肤科专家的临床常用验方开发的中药复方新制剂,由近十味中药组成,临床主要用于风热型慢性荨麻疹、湿毒郁结肌肤症、皮肤瘙痒症、湿热型慢性湿疹等皮肤病。本课题依据中药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的技术要求,研究了祛风止痒颗粒功能主治相关的主要药理作用,并且讨论了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该制剂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实验方法:1、试验药物祛风止痒颗粒,由东方药林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皮敏消胶囊,沈阳澳华制药有限公司;扑尔敏,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醋酸地塞米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动物昆明种小鼠,SPF级,18-22g,雌雄各半;SD大鼠,SPF级,160-200g,雌雄各半;90-100g,雄性;豚鼠,清洁级,200-300g,雌雄各半;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粤2006-0015。3、观察指标:3.1祛风止痒颗粒抗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3.1.1祛风止痒颗粒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实验的影响3.1.2祛风止痒颗粒对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3.2祛风止痒颗粒对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的影响3.2.1祛风止痒颗粒对二甲基亚砜致豚鼠耳肿胀的影响3.2.2祛风止痒颗粒对桂皮酸致豚鼠耳肿胀的影响3.3祛风止痒颗粒对外源性药物致动物皮肤瘙痒的影响3.3.1祛风止痒颗粒对右旋糖酐致小鼠皮肤瘙痒的影响3.3.2祛风止痒颗粒对组织胺致豚鼠皮肤瘙痒的影响3.3.3祛风止痒颗粒对4-氨基吡啶致小鼠皮肤瘙痒的影响3.4祛风止痒颗粒抗炎作用研究3.4.1祛风止痒颗粒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3.4.2祛风止痒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3.5祛风止痒颗粒抗Ⅰ型变态反应机制探讨3.5.1祛风止痒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大鼠血清中IFN-γ含量的影响3.5.2祛风止痒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大鼠血清中IL-4含量的影响3.5.3祛风止痒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大鼠血清中IgE含量的影响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比较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多重比较方差齐时采用LSD法,不齐时用Dunnett’s T3。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1、祛风止痒颗粒抗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1.1祛风止痒颗粒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实验的影响各组大鼠1:1抗血清注射点皮肤吸光度值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3.776,P=0.005),需进一步两两比较;1:2抗血清注射点皮肤吸光度值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F=1.922,P=0.106)。结果:1:1抗血清注射点,扑尔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皮敏消胶囊组、祛风止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给药组均可降低抗血清引起的大鼠背部皮肤蓝斑的吸光度值。1.2祛风止痒颗粒对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各组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154.57,P=0.000),需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增加,造模成功;扑尔敏组、皮敏消胶囊组、祛风止痒颗粒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祛风止痒颗粒低剂量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给药组均可使抗血清所致的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率降低。2.祛风止痒颗粒对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的影响2.1祛风止痒颗粒对二甲基亚砜致豚鼠耳肿胀的影响各组豚鼠在各时间点耳廓肿胀程度采用重复测量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时间点和组别之间没有交互效应(F=0.762,P=0.716);组别之间有主效应(F=3.548,P=0.008);各时间点之间有主效应(F=121.580,P=0.000),需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除45min点祛风止痒颗粒低剂量组,120min、180min点祛风止痒颗粒中、低剂量组外,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给药组均可减轻二甲基亚砜所致豚鼠耳肿胀(P<0.05)。2.2祛风止痒颗粒对桂皮酸致豚鼠耳肿胀的影响各组豚鼠在各时间点耳廓肿胀程度采用重复测量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时间点和组别之间有交互效应(F=3.746,P=0.000);组别之间有主效应(F=8.773,P=0.000);各时间点之间有主效应(F=497.646,P=0.000),需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除15min,30min时间点各给药组,120min点的祛风止痒颗粒低剂量组,180min的祛风止痒颗粒中、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桂皮酸致豚鼠耳肿胀度降低。3.祛风止痒颗粒对外源性药物致动物皮肤瘙痒的影响3.1祛风止痒颗粒对右旋糖酐致小鼠皮肤瘙痒的影响各组小鼠30min内皮肤搔痒次数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5.662, P=0.000); 30min内皮肤搔痒持续时间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F=2.603,P=0.024),均需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30min内皮肤搔痒次数明显增加(P<0.01),搔痒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扑尔敏、皮敏消胶囊和祛风止痒颗粒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祛风止痒颗粒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右旋糖酐所致小鼠搔痒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3.2祛风止痒颗粒对磷酸组胺致豚鼠皮肤瘙痒的影响各组豚鼠需涂抹组胺次数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8.073,P=0.000);涂抹组胺用量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F/Welch=12.935, P=0.000);均需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祛风止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扑尔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涂抹组胺用量增加;除皮敏消胶囊组外,扑尔敏组、祛风止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涂抹组胺次数增加(P<0.01)。3.3祛风止痒颗粒对4-氨基吡啶致小鼠皮肤瘙痒的影响各组小鼠涂抹4-氨基吡啶后10min内皮肤搔痒次数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3.905,P=0.004),皮肤搔痒持续时间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F=9.631,P=0.000);均需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扑尔敏组、皮敏消胶囊组、祛风止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皮肤搔痒次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扑尔敏组、皮敏消胶囊组、祛风止痒颗粒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皮肤搔痒持续时间缩短,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4.祛风止痒颗粒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4.1祛风止痒颗粒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各组大鼠皮肤吸光度值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11.390,P=0.000),需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扑尔敏组、皮敏消胶囊组、祛风止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吸光度值降低(P<0.01)。4.2祛风止痒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各组小鼠耳肿胀度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4.873,P=0.001),需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醋酸地塞米松组、皮敏消胶囊组、祛风止痒颗粒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可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程度(P<0.05)。5.祛风止痒颗粒抗Ⅰ型变态反应的机制探讨5.1祛风止痒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大鼠血清中IFN-γ、IL-4含量的影响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含量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3.111,P=0.010),需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IFN-γ含量减少;扑尔敏组、皮敏消胶囊组、祛风止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给药组均可使Ⅰ型变态反应大鼠血清中IFN-γ含量增加。各组大鼠血清中IL-4含量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3.468,P=0.005),需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L-4含量增加;扑尔敏组、皮敏消胶囊组、祛风止痒颗粒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降低Ⅰ型变态反应大鼠血清中IL-4含量。大鼠血清中的IFN-γ/IL-4含量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6.118,P=0.000),需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比值减小;扑尔敏组、皮敏消胶囊组、祛风止痒颗粒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比值增加。5.2祛风止痒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大鼠血清中IgE含量的影响各组大鼠血清中IgE含量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11.343,P=0.000),需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IgE含量增加;扑尔敏组、皮敏消胶囊组、祛风止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IgE含量减少。实验结论:1、祛风止痒颗粒具有抗过敏作用:能够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抑制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可对抗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2、祛风止痒颗粒具有止痒作用:可抑制右旋糖酐和4-氨基吡啶致小鼠皮肤瘙痒,增加豚鼠耐受磷酸组胺量。3、祛风止痒颗粒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磷酸组胺所致的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4、祛风止痒颗粒可能是通过调节Ⅰ型变态反应的相应细胞因子IL-4、IFN-γ及IgE的水平,起到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
全文目录
摘要 3-10 ABSTRACT 10-19 前言 19-24 材料和方法 24-34 1 实验材料 24-25 2 实验方法 25-32 3 统计学分析 32-34 实验结果 34-45 1 祛风止痒颗粒抗过敏实验 34-35 2 对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的影响 35-39 3 祛风止痒颗粒止痒作用的研究 39-41 4 祛风止痒颗粒抗炎作用的研究 41-42 5 祛风止痒颗粒抗Ⅰ型变态反应的相关机制研究 42-45 讨论 45-48 小结 48-49 参考文献 49-52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52-54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54-55 致谢 55-57 统计学证明 57
|
相似论文
- 天山雪莲指纹图谱及总黄酮提取物研究,R284.1
- 天舒胶囊效应部位组的探索性研究,R283
- 罗格列酮对合并糖尿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作用,R587.1
- 蓝布正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R29
- 水中草颗粒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分子机制研究,R285.5
- “四黄注射液”对动物热证的药效学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S853.7
- 新型非甾体抗炎药ML4000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R96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R782.054
-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分析,R593.23
- 姜附汤干预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损伤大鼠的药效学实验研究,R285.5
- 鼻窍通汤药学及药效学实验研究,R285.5
- 固本止咳平喘颗粒的药效学研究,R285.5
- 紫丹颗粒对鼠足肿胀及迟发型超敏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R285.5
- 中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抑菌实验),R285
- 药对配伍对柴胡—黄芩主要药效作用影响的研究,R285.5
- 芪鲜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初步药效学研究,R285
- 散结止痛巴布剂的质量标准、稳定性和药效学研究,R286
- 麻夷鼻炎喷雾剂的临床前研究,R285
- 灰兜巴提取物及其制剂的研究,R284.1
- 维药罗勒不同提取物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R29
- 新疆黑槌虫草发酵工艺及药效学,TQ920.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