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代酒令研究

作 者: 艾志云
导 师: 李晓明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历史文献学
关键词: 清代 酒令 传统文化
分类号: K2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清代酒令的繁荣时期,酒令作品层次不穷。酒令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背景,更离不开社会群体的参与,社会经济的进步为酒令的繁荣提供了沃土。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中国古代酒令的产生和演变过程。酒令起源于先秦的酒礼,以节制饮酒为目的。自魏晋以后,酒令向娱乐化方向转变,人们把文学、游戏、舞蹈移入酒令,酒令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一朵奇葩。第二部分对清代酒令著作进行全面梳理,包括作者的生活背景和作品文献分析,并尝试对清代酒令重新分类。清代酒令作品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分布:一是地域差异,作者几乎全部生活于南方;二是时间差异,清代前期的作品也占压倒性优势。关于酒令的分类,笔者总结前人的经验,根据酒令的性质将其分为六大类别,分别是角色扮演类、口头文字类、射覆类、博戏类、手势类和杂类。口头文字类中的酒令以经史百家、诗词歌赋为主;射覆类酒令比较古老,是一种猜谜游戏;博戏类酒令内容庞大,受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手势类,顾名思义,主要是传统的划拳酒令;杂类为古代接近消亡的酒令,或是酒令中的旁枝末流。第三部分是清代酒令的文化内涵。清代酒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色彩。此外,清代酒令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为我们今天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一、绪论  10-14
  1、选题缘起  10
  2、研究现状  10-13
    (1) 酒令专著  11
    (2) 酒文化中的酒令研究专著  11
    (3) 研究酒令的学术论文  11-13
  3、写作思路  13-14
二、酒令的起源与演变  14-21
  1、酒令的起源  14-15
  2、清代以前酒令发展特点  15-21
    (1) 先秦时期——萌芽  15-16
    (2) 两汉至隋唐——成熟  16-18
    (3) 宋代至明代——繁荣  18-21
三、高度繁荣的清代酒令  21-45
  1、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21-22
  2、清代的酿酒业  22-25
    (1) 北方地区酒的生产和消费  23-24
    (2) 南方地区酒的生产和消费  24-25
  3、清代酒令著作  25-35
    (1) 清代前期的酒令著作  27-33
    (2) 清代后期的酒令著作  33-35
  4、酒令的分类和程序  35-45
    (1) 角色扮演类  36-40
    (2) 口头文字类  40-42
    (3) 博戏类  42-43
    (4) 射覆类  43
    (5) 手势类  43-44
    (6) 杂类  44-45
四、清代酒令的文化内涵  45-54
  1、文人交游  45-46
  2、文人与酒令  46-48
  3、周易与酒令  48-51
  4、小说与酒令  51-54
结语  54-57
  1、传统文化传承的媒介  54-56
  2、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6-57
参考文献  57-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3. 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白血病相关病症)用药规律的研究,R255.5
  4. 碰撞与融合,R-092
  5. 清代满族婚姻习俗变迁,K892.22
  6. 试论清代《尔雅》古注辑佚,H131.2
  7. 石韫玉诗歌研究,I207.22
  8. 清代前期“新满洲”管理策略研究,K249
  9. 清代行政处分制度初探,K249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变”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之影响研究,G122
  11. 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创作趋势研究,J722.4
  12. 清代前期旌表制度研究,K249
  13. 杨家埠木板年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4
  14. 中国传统闲逸美学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态,B83
  15. 经济法本土资源研究,D922.29
  16. 清代前期咏藏诗歌文献研究,I207.22
  17. 论中国当代油画中的本土情结,J213
  18. 论清代六科给事中制度的异化与借鉴,K249
  19. 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及流人诗作研究,I207.22
  20. 《清诗别裁集》研究,I207.22
  21. 论现代陶瓷首饰的艺术特色,J527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通史 > 文化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