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语》礼征研究

作 者: 田家溧
导 师: 杨天宇; 吴漫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历史文献
关键词: 论语 告朔 主皮 祷疾 三年丧
分类号: B22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语》中有若干篇章,因涉及先秦古礼而导致文意晦涩难懂,或出现歧义。其中有《八佾》篇的“告朔”礼和“主皮”含义的争论,以及《述而》篇的“祷疾”仪式和《阳货》篇的“三年丧”之争论,颇为典型。“告朔”礼在先秦是一种很重要的礼。“告朔”礼的顺利施行,能使全国政令、时令修备,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但“告朔”礼从鲁文公开始遭到破坏,其后渐废而不行。“告朔”不仅是天子权威的象征,更是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孔子希望可以保存“告朔”礼。“主皮”的含义随着先秦射礼的发展,而有不同的意义,所以才会在《周礼》和《仪礼》中出现不同的解释。孔子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礼射的教育,强调其中德性的重要,寓德于射。把原来只有贵族可以参加的礼射普及到社会下层。“祷疾”是先秦社会各阶层通行的一种很普遍的仪式典礼。它流行的背后正体现了时人对鬼神力量的崇信。孔子虽然不迷信鬼神的庇佑,注重自身德性的修养,但囿于社会现实,他从俗并不排斥祷疾同鬼神祭祀,并在其中强调“孝、弟、忠、信”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将“德”的观念传递给普通民众。“三年丧”到了春秋末年,其实行在社会上已难以为继,孔子却仍旧坚持,并在其中强调对已故亲人的爱敬之心,在礼中强调仁的意义,使人在尽发哀伤之情的同时,又止于合理的礼节。礼制可以随时代的变化而消亡,但其中的“仁孝”精神,却永久传承。通过对细节礼仪制度的考证,不仅可以更加明了《论语》原文的含义,还可以更加清晰地从中体会孔子在面临时代变革的情形下,对礼所做的创造性变革的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15
  1.1 选题意义  9-11
  1.2 学术史的回顾  11-13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5
2 “告朔”考  15-22
  2.1 “告朔”礼的具体内容  16-18
  2.2 闰月是否当行告朔礼  18-19
  2.3 告朔礼与鲁文公的关系  19-22
3 “主皮”考  22-29
  3.1 “主皮”含义在《仪礼》和《周礼》中的不同解释  22-24
  3.2 问题的澄清  24-27
  3.3 《论语》中“主皮”含义的理解  27-29
4 “祷疾”考  29-39
  4.1 春秋时代不同文化阶层鬼神信仰观念分析  30-34
  4.2 孔子鬼神观念辨析  34-38
  4.3 孔子对待“祷疾”仪式的高明之处  38-39
5 “三年丧”考  39-48
  5.1 略论“三年丧”在春秋时期的发展状况  39-41
  5.2 孔子师徒关于“三年丧”争论的实质  41-42
  5.3 儒家对“三年丧”的整齐与创新  42-48
6 结论  48-50
参考文献  50-53
后记  53-54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54

相似论文

  1.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2.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教学研究,G633.3
  3. 《论语》心理形容词研究,H131
  4. 新课改下《论语》(选修)教材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实践,G633.3
  5. 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角度看《论语》的英译,H315.9
  6. 《论语》的师德观念在当代师德建设中的运用,G451.1
  7. 从译者责任的角度看林语堂和林戊荪的《论语》翻译,H059
  8. 《论语》话语的语用分析,H13
  9. 从描述翻译学视角比较《论语》的两个英译本,H315.9
  10. 《论语》引《诗》刍议,I206.2
  11. 《福乐智慧》与《论语》伦理思想比较研究,B82
  12. 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研究,B222.2
  13. 定州汉墓竹简《论语》文本研究,K877.5
  14. 论辜鸿铭《论语》英译中人名翻译的思想倾向,H315.9
  15. 《论语》中文化负载概念的翻译,H059
  16. 《论语》古今解读的差异论略,I206.2
  17. 《论语》所包含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G633.3
  18. 辜鸿铭《论语》翻译: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H315.9
  19. 新诗的求“真”与求“诚”,I207.25
  20. 从接受美学看《论语》韦利译本,H315.9
  21. 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研究,H315.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四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