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慈溪市林场生态公益林林种结构调整及效益研究

作 者: 冯林国
导 师: 余树全;徐绍清
学 校: 浙江农林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结构调整 混交林 生态效益
分类号: F32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慈溪市林场地处中亚热带。2009年,该场将6261亩(417.4hm2)用材林和竹林界定为“生态公益林”。由于其森林存在着“人工林多,天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生产经营多,生态建设少;采伐量大,生长量小”等问题,生态效益发挥较小,因此,进行生态林改造,全面提高生态林质量已迫在眉睫。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政策措施和林种结构调整等成就后认为,混交造林是生态林建设最实用和有效的方法。由此阐述了混交林各种类型的研究现状,对生态公益林效益进行了评价。根据慈溪市林场林种结构的历史与现状,本文给出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方法与目标。建设内容包括:①松林局部改造:选择杨梅进行块状混交(上坡),木荷×枫香进行带状混交(中坡),樟树×马褂木进行带状混交(下坡)。②低效经济林和开荒迹地改造:在上坡改造成杨梅生态林,在中坡改造成“木荷×枫香”生态林。③杉木林的调整:在中幼龄杉木林内,嵌植少量耐阴性较强的阔叶树。④竹林经营方式的调整:毛竹林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雷竹林覆盖经营时改用环保型覆盖材料,或者实行露地栽培,以减弱对水库水质的负面影响。本项目共计建设高效生态公益林5101亩(340.1hm2)。改造前,市林场森林可发挥水源涵养效益、保持水土效益、增加养分效益、净化大气效益、净化水质效益和森林景观效益合计330.0万元/年。生态改造后,每年可发挥上述生态效益351.9万元/年。实际增加21.9万元/年。同时,因项目实施而新增的杨梅园可增加收入64.0万元/年。合计货币化效益增加85.9万元/年。本文还对该场生态公益林改造的社会效益作了简述。将纯针叶林通过混交方式改造成针阔混交林最切合市林场实际。马尾松与木荷、枫香、樟树或马褂木等阔叶树进行一对一针阔混交作业,前人有大量研究与实践。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发挥综合效益,本研究提出了将马尾松与两种阔叶树(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各占一种)同时混交的的新方法,对各地建设生态公益林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前言  9-11
1 国内外林种结构调整概况  11-36
  1.1 生态公益林建设及对策措施  11-13
  1.2 林种结构调整  13-18
    1.2.1 省外林种结构调整  14-16
    1.2.2 浙江省内林种结构调整  16-17
    1.2.3 文献统计上的林种结构调整  17-18
  1.3 混交造林  18-29
    1.3.1 乔乔混交  22-29
    1.3.2 乔灌混交  29
  1.4 公益林效益评价  29-34
    1.4.1 公益林效益的类型和综合效应  29-30
    1.4.2 改善小气候和净化空气效益  30-31
    1.4.3 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效益  31-32
    1.4.4 公益林效益的货币化测算  32-34
  1.5 公益林补偿  34-36
2 慈溪市林场林种结构的历史与现状  36-42
  2.1 基本概况  36-37
  2.2 林种结构变化  37-40
  2.3 主要问题  40-42
    2.3.1 人工林多,天然林少  40
    2.3.2 纯林多,混交林少  40
    2.3.3 针叶林多,阔叶林少  40
    2.3.4 生产经营多,生态建设少  40
    2.3.5 采伐量大,生长量小  40-42
3 慈溪市林场林种结构调整规划  42-44
  3.1 林种结构改造紧迫性  42
  3.2 指导思想  42
  3.3 规划依据  42-43
  3.4 基本原则  43
    3.4.1 生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43
    3.4.2 高标准原则  43
    3.4.3 突出重点原则  43
    3.4.4 因地制宜原则  43
  3.5 建设目标  43-44
4 规划实施结果  44-51
  4.1 实施结果  44-47
    4.1.1 改造类型和范围  44-46
    4.1.2 造林抚育技术  46
    4.1.3 作业面积  46
    4.1.4 投资金额  46-47
  4.2 林种结构调整的效益  47-51
    4.2.1 经济效益  47
    4.2.2 生态效益  47-50
    4.2.3 社会效益  50-51
5 结论  51-54
  5.1 结论  51-53
    5.1.1 生态公益林现状分析  51
    5.1.2 生态公益林改造的方法与模式  51-52
    5.1.3 生态公益林改造的效益  52-53
  5.2 存在问题  53-54
    5.2.1 资金不足  53
    5.2.2 建设劳力问题  53
    5.2.3 中幼龄林抚育和混交林建设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53
    5.2.4 低效经济林改造后见效慢  53-54
参考文献  54-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2. 小浪底库区不同郁闭度山毛桃侧柏混交林小气候研究,S716.3
  3.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4. 俄罗斯农村学校结构调整模式研究,G551.2
  5.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山市政府外贸管理的问题与对策,F752.8
  6. 环境规制视角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向型经济发展,F224;X2
  7. 广西集体生态公益林产权制度改革方式分析,F326.20
  8. 股票流动性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分析,F224
  9. 基于产业集聚的常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F224
  10. 上海市绿地植物群落绿量及其结构效应研究,S68
  11.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三大产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F124;F224
  12. 外商直接投资对珠三角产业结构影响研究,F127;F224
  13. 赶超战略下东亚产业结构调整的“极限”,F131
  14. 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法律机制研究,D922.68
  15. 结构调整下的保定天鹅化纤集团发展战略研究,F426.72
  16. 近自然河岸带的理论研究与改造实践,TU986
  17.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F326.2
  18. 枞阳马尾松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研究,S718.5
  19. 枞阳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研究,S718.5
  20. 杉木—米老排混交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养分特征研究,S718.5
  21. 杉木—闽粤栲混交林生产力及凋落物动态研究,S718.5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林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