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以《满韩处处》、《支那游记》、《上海》为例

作 者: 李乐
导 师: 李光贞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日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近代中国形象 日本近代作家 《满韩漫游》 《支那游记》 《上海》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日两国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和历史上长期交流往来的原因,“中国”即成为日本的文学素材,也成为众多日本作家笔下的描写对象。特别是近代以来,很多日本作家到中国游历,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创作内容。当时的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国家的欺凌,民不聊生,一派破落景象,这些也充分地反映在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本稿选定三位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横光利一的以中国为写作对象写成的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力图客观揭示出日本近代作家对中国的认识及其笔下的中国形象。本论文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由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今后的课题组成。第一章主要对夏目漱石的中国游记——《满韩处处》中所描写的中国形象进行分析。《满韩漫游》是夏目漱石1909年应“满铁”总裁中村是公的邀请,游历韩国和中国东北,依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创作的游记作品。当时的日本政府推行积极的外交政策,19世纪中后期,开始向华派遣外交官和军人。夏目漱石到中国东北等处游历后,被中国四分五裂残破衰败的景象所震惊,通过游记中对“中国形象”的刻画,流露明显的厌战情绪,表现了他的对水深火热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兵荒马乱现实的批判。第二章对芥川龙之介在《支那游记》中刻画的中国形象加以探究。文学来源于生活。当时在日本掀起的“中国旅行热”自然蔓延到文坛。芥川龙之介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也一直有来中国旅行的夙愿。1921年芥川龙之介被大阪每日新闻派遣往中国。经典中得到的完美的对中国想象与眼前所见到的残破衰败的现实,这一巨大落差给了芥川龙之介以很大的打击,而他见到的中国知识分子却让他看到了中国崛起的希望。通过这些“中国形象”可以看到芥川龙之介冷静的理智与当时日本文人少有的正义感。第三章对横光利一的小说《上海》中的中国形象加以分析探讨。受芥川龙之介的劝说,同时为了给日渐颓势的新感觉派文学寻找出路,横光利一也决定去中国旅行,他的旅行目的地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殖民城市——上海。横光利一使用了拟人、比喻、反复等新感觉派独特的表现手法,刻画了列强欺压下的中国,以及中国的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等形象。结论部分对本论文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总之,这三篇文学作品,分别为明治、大正、昭和时期很有代表性的、在中国游历后写出的作品。无论是客观性极高的游记还是作者思想感情饱满的小说都明确反应了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学观。从“他者的眼”看到的中国近代形象,带着“他人”的思想感情的烙印,对我们深刻认识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要旨  8-10
はじめに  10-20
  一 論文の動機と意義  10-11
  二 先行研究  11-19
  三 研究方法  19
  四 論文における斬新さと今後の課題  19-20
第一章 『満韓ところどころ』における「中国像」  20-29
  第一節『満韓ところどころ』の経緯  20-23
    一 日本人の中国旅行の急増  20-21
    二 夏目漱石の中国旅行の実現  21-23
  第二節 植民主義に圧迫された東北地方  23-29
    一 夏目漱石の目に入った敗北国像  23-26
    二「運命に対する無関心」の中国平民  26-29
第二章 『支那游記』における「中国像」  29-41
  第一節『支那遊記』の誕生  29-34
    一「支那趣味」が溢れた大正文壇  29-31
    二 芥川龍之介の中国行の達成  31-34
  第二節 憧憬と落差が大きい気持ち  34-41
    一 脱神話化の中国  34-36
    二 旧しき知識人  36-38
    三 新しき賢人  38-41
第三章 『上海』における「中国像」  41-53
  第一節『上海』の創作背景  41-45
    一『上海』の成し遂げ  41-43
    二 なぜ上海を選んだのか  43-45
  第二節 混乱な『上海』  45-53
    一 退廃な都市  45-47
    二 西洋が横行する『上海』  47-49
    三 鮮明な「中国革命者」  49-53
      (一)群体像の革命群衆  49-50
      (二)代表的な人物像の芳秋蘭  50-53
結論  53-55
注釈  55-59
参考文献  59-63
謝辞  63-64
在学期間の研究成果  64

相似论文

  1.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2. 邻苯二甲酸酯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生物有效性研究,X53
  3. 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研究,D631.2
  4. 上海地区竹种调查及其在园林中的配置与应用,S795
  5. 上海市体育中考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6. 高中男生支撑跳跃练习中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和调节方法的实践研究,G633.96
  7. 沪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阅读部分比较研究,G633.3
  8. 残疾人游客满意度研究,D669.69
  9. 基于语料库的上海世博会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H052
  10.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问题浅析,D814.1
  11. 移民作家笔下的二十世纪“上海书写”,I207.42
  12. 上海联通3G业务发展模式分析及优化,F626
  13. 别样的上海书写,I207.42
  14.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化景观特色研究,TU986
  15. 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战略研究,F426.72
  16. 上海农商银行网上银行系统的优化研究,F832.2
  17. 上海神仙酒厂营销渠道设计与管理研究,F426.82
  18. 目的论视域下上海世博会中英宣传材料的对比研究与应用,H315.9
  19.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徐汇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的发展,G122
  20. 期货程序化交易系统,TP399-C2
  21. 张爱玲20世纪40年代小说中的市民世界,I207.4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