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跨理论模型在肥胖儿童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作 者: 李琛琛
导 师: 周乐山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护理学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阶段变化 社交焦虑 孤独感 自尊
分类号: R473.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以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为理论基础,对肥胖儿童体育锻炼、心理状况进行控制、干预,对处于不同锻炼阶段的肥胖儿童采取与之对应的策略,并评估干预的效果;探索一种实用、简单、易坚持的肥胖儿童心理干预模式,促进肥胖儿童健康成长。方法本研究为准实验性研究。经预试验完善干预方案、评估工具及调查问卷后,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长沙市1所小学符合标准的73例肥胖儿童参与研究。在基线评估后对肥胖儿童发放《肥胖儿童健康教育自评手册》,对处于锻炼前意向、意向阶段的肥胖儿童实施动机性访谈增强其控制体重的动机。在干预1个月(T1)、干预3个月(结束,T3)对肥胖儿童进行同样评估跟进2次。在基线评估后5-8天、干预1个月评估后发放跟进报告,跟进报告是根据肥胖儿童所填写评估问卷,总结锻炼现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采取相应的对策等。干预前后对肥胖儿童的锻炼阶段、社交焦虑自尊、孤独、体质指数(BMI)进行评价,分析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1.基线资料分析:基线资料分析:大部分肥胖儿童处于锻炼前意向/意向/准备阶段,行动/保持阶段比例较小,通过锻炼而控制体重的意识淡薄,社交焦虑、孤独感得分高于正常儿童平均得分,自尊得分低于正常水平。2.干预后资料分析(1)体育锻炼情况不同时点(T0、T1、T3)的变化阶段进行分析,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前(T0)、干预1个月(T1)月及干预3.个月(T3)研究对象变化阶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向前推移,呈趋势性的改善。(2)社交焦虑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点(T0、T1、T3)社交焦虑的害怕否定、社交回避及苦恼进行分析,T0与T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与T0、T1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阶段的向前推进,害怕否定、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孤独情况对不同时点(T0、T1、T3)的肥胖儿童孤独得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与T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与T0、T1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点、变化阶段的向前推进,孤独得分减少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自尊情况对肥胖儿童在不同时点(T0、T1、T3)的自尊得分进行比较显示,T0、T1、T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体质指数(BMI)情况对不同时点(T0、T1、T3)的BMI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BMI不随干预、阶段变化的向前推进而降低,即短时间干预对肥胖儿童的BMI作用不明显。(6)阶段变化与社交焦虑、孤独感、自尊、BMI的关系肥胖儿童害怕否定、社交回避及苦恼、孤独感、自尊心变化与所处锻炼阶段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所处锻炼阶段越高,害怕否定、社交回避及苦恼及孤独感越低,自尊心得分越高;BMI的变化与所处阶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短期干预对BMI的改变不明显。结论1.肥胖儿童中,处于锻炼前意向/意向/准备阶段比例较大,行动/保持阶段比例较小,通过锻炼而控制体重的意识薄弱。2.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案可以使社交焦虑、孤独感降低。3.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案使肥胖儿童锻炼变化阶段向前推进。4.TTM对BMI、自尊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前言  13-18
  1.1 研究背景  13-16
    1.1.1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害及流行趋势  13-14
    1.1.2 肥胖儿童心理问题干预形势及研究  14-15
    1.1.3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心理问题干预模式  15-16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17
  1.3 理论框架  17-18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8-25
  2.1 研究对象  18
    2.1.1 纳入标准  18
    2.1.2 排除标准  18
    2.1.3 研究过程中淘汰标准  18
  2.2 研究设计  18-19
    2.2.1 抽样方法  19
    2.2.2 研究内容  19
  2.3 研究工具  19-20
    2.3.1 一般情况问卷  19-20
  2.4 资料收集过程  20-23
    2.4.1 伦理原则  20
    2.4.2 预实验  20
    2.4.3 联系学校筛选研究对象  20-21
    2.4.4 干预方法  21
    2.4.5 制定干预路线  21-23
  2.5 资料分析  23
  2.6 质量控制  23-24
  2.7 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定义  24-25
第三章 结果  25-35
  3.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25
  3.2 研究对象一般信息  25-26
    3.2.1 人口学资料  25-26
    3.2.2 社交焦虑孤独感自尊得分情况  26
  3.3 TTM干预方案对各指标的效果  26-35
    3.3.1 干预对肥胖儿童锻炼阶段的效果  26-27
    3.3.2 TTM干预对社交焦虑、孤独感、自尊的效果  27-30
    3.3.3 不同变化阶段,不同时点社交焦虑、孤独感、自尊得分的变化情况  30-32
    3.3.4 干预后,BMI的变化情况  32
    3.3.5 不同变化阶段肥胖儿童BMI、社交焦虑、孤独感、自尊心比较  32-35
第四章 讨论  35-40
  4.1 肥胖儿童锻炼阶段情况  35
  4.2 干预对肥胖儿童各指标的效果分析  35-39
    4.2.1 干预对肥胖儿童心理情况的效果分析  35-37
    4.2.2 不同干预时点下不同变化阶段社交焦虑、孤独感、自尊的效果分析  37-38
    4.2.3 不同变化阶段社交焦虑、孤独感、自尊的效果分析  38
    4.2.4 干预对BMI的效果分析  38-39
  4.3 不足与建议  39-40
第五章 结论  40-41
参考文献  41-46
附录一  46-50
综述  50-59
  参考文献  55-59
致谢  59-60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0

相似论文

  1.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2.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3. 广州市小学生社会接纳性、孤独感与学校归属感关系的研究,G625.5
  4.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5.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生活方式的影响,R473.5
  6. 大学英语口语情感教学模式研究,H319
  7. 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G521
  8.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B844.2
  9. 儿童的社交退缩、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B844.1
  10. 论《红字》中的孤独感:人物对待孤独感的态度决定其命运,I712.074
  11. 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B844.2
  12. 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B844.2
  13. 大学生锻炼行为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的实验研究,G807.4
  14. 陈翔鹤小说创作论,I207.42
  15. 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对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管理的应用研究,R473.5
  16. 流变与坚守,I207.42
  17. 与孤独同行—关于孤独感的个人成长探索,B844.2
  18. 网络交际功能对大学生孤独感影响的实验研究,B844.2
  19. 寄宿与非寄宿制小学生自尊和孤独感的现状研究,B844.2
  20.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G647
  21. 学习障碍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关系的研究,B84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 专科护理学 > 儿科护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