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补肾活血法对老年代谢综合征血压及纤维蛋白原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 者: 魏治鹏
导 师: 郭宏敏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补肾活血法 老年代谢综合征(MS) 高血压(HT) 纤维蛋白原(FG) 动脉粥样硬化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物质代谢与中医气化的相关性,以研究老年MS阴虚血瘀的现代化机理,并探讨补肾活血法对老年MS患者血压、FG、IR、中医症候等的干预作用,以研究此法对老年MS患者IR、HT、FG、中医症候的影响,并探讨中药有效性的可能机理。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对老年MS患者血压、FG、MAU、血糖、IR的影响,对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压、FG、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作出客观评价,为揭示中药补肾活血法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老年MS患者分为西药加补肾活血法组(以下简称治疗组,28人)及西药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29人)。治疗组给以降糖药、降压药及调脂药等常规治疗和补肾活血法(每次1包,每日两次)。对照组给以西药降压药、降糖药及调脂药等常规治疗。给药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敏感指数、MAU、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变化。安全性指标观测:用药前后各记录一次体温、呼吸、心率、血液常规、血压、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ECG)检查。结果: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收缩压、胰岛素敏感指数、纤维蛋白原有全面改善作用(P<0.05);并能降低体重指数及患者心率(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对改善老年MS临床症状,降低胰岛素抵抗、收缩压、纤维蛋白原及心率;对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有改善作用。

全文目录


序  7-8
中文摘要  8-9
英文摘要  9-11
第一部分 文献和理论研究  11-25
  一.引言  11
  二.MS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19
    1.概念及流行病学  11-12
      1.1 概念研究  11
      1.2 流行病学研究  11-12
    2.代谢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12-13
      2.1 WHO诊断标准  12
      2.2 NCEP-ATPⅢ诊断标准  12
      2.3 IDF诊断标准  12-13
      2.4 CDS诊断标准  13
      2.5 中国诊断标准确立的依据及优点  13
    3.MS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13-15
      3.1 IR  14
        3.1.1 "节约基因型"假说  14
        3.1.2 遗传、环境因  14
      3.2 脂质损伤学说与代谢综合征  14-15
    4.MS与高血压  15-16
      4.1 IR与高血压  15
      4.2 IR与高胰岛素血症  15
      4.3 IR/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  15-16
    5.MS与糖尿病  16
    6.MS与纤维蛋白原  16-17
    7.MS与尿微量白蛋白  17
      7.1 IR与尿微量白蛋白  17
      7.2 高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  17
      7.3 MAU与动脉粥样硬化  17
    8.老年MS的特点  17-18
    9.MS的西医治疗  18-19
      9.1 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  18-19
      9.2 代谢危险因素的治疗  19
  三.老年MS的中医认识及病因病机研究  19-25
    1.病因病机  19-23
      1.1 "郁"与MS  20
        1.1.1 "郁"的内涵  20
        1.1.2 "郁"与MS的发生  20
      1.2 "瘀"与MS  20-21
        1.2.1 "瘀"的形成  20-21
        1.2.2 "瘀"与MS的演变  21
      1.3 阴虚与老年MS  21-22
      1.4 血瘀与老年MS  22-23
        1.4.1 血瘀与衰老  22-23
        1.4.2 血瘀与MS  23
    2.MS的中医辨治  23-25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25-40
  一.研究目的  25
  二.研究对象  25-28
    1.病例来源  25
    2.病例选择  25-28
      2.1 诊断标准  25-28
        2.1.1 中医诊断标准  25-27
        2.1.2 代谢综合征西医诊断标准  27
        2.1.3 尿微量白蛋白  27
        2.1.4 纳入标准  27
        2.1.5 病例排除标准  27-28
        2.1.6 病例剔除和脱落  28
  三.研究方法  28-30
    1.分组方法  28
    2.治疗方法  28-29
      2.1 治疗组  28
      2.2 对照组  28
      2.3 基础治疗  28
      2.4 疗程  28-29
    3.观察指标  29-30
      3.1 安全性观测  29
      3.2 疗效指标测定  29
      3.3 观测时点  29
      3.4 观测方法  29
        3.4.1 人体测量  29
        3.4.2 实验室检查  29
      3.5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记录  29-30
        3.5.1 预期不良反应范围  30
        3.5.2 记录与报告  30
        3.5.3 处理  30
      3.6 中医证候疗效  30
    4.统计学处理  30
  四.研究结果  30-34
  五.讨论  34-40
    1.病机探讨  34-35
      1.1 MS的疾病演变是由"郁"到"瘀"的转化过程  34
      1.2 阴虚血瘀兼郁为老年MS的病机  34-35
    2.治法与方药分析  35-37
    3.疗效分析  37-39
      3.1 症候改善的影响  37
      3.2 现代医学治疗机理探讨  37-39
    4.存在问题及展望  39-40
参考文献  40-44
致谢  44-45
附录  45-46
发表论文  46-49

相似论文

  1. 2型糖尿病患者A-FABP血清水平变化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R587.1
  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816.1
  3. 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时血管内膜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及中膜CPT-Ⅰ、GLUT-4的变化,R543.5
  4. 高糖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16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R587.2
  5.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与载脂蛋白C3、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R743.33
  6. IL-8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机制及G31P的作用初探,R363
  7. P-选择蛋白对人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成熟的影响,R543.5
  8. Cx-43、caspase-3、MMP-2在人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内皮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初步研究,R541.4
  9.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蛋白对病理性血管内皮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R363
  10. 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评价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颈动脉硬化及管壁弹性,R445.1
  11. EL antisense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R543.5
  12.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研究,R541.4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R563.9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一氧化氮合酶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R743.33
  15. MPO、IL-18和INF-γ在人冠状动脉中的表达及与斑块稳定性的初步研究,R541.4
  16. PD-L2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及辛伐他汀的调节作用,R541.4
  17. 盐酸法舒地尔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骨架作用及机制的研究,R96
  18. 家蝇蛆粉对ApoE-/-小鼠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R965
  19. 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分析,R749.4
  20.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LOX-1和脂联素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R541.4
  21. 不同中医治法对AD模型大鼠海马区GSK-3β表达的影响,R28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