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吉海旺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研究

作 者: 衣蕾
导 师: 吉海旺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吉海旺 学术思想 辨治规律 风湿Ⅱ号胶囊 疗效评价
分类号: R25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临床表现变化多端,预后往往较差,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同时可造成心、肺、’肾等多脏器、多系统损害,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RA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病,我国北方地区为本病的高发区。因此,RA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社会意义。中医学中并没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多归属于“痹证”范畴。因该病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临床表现多样,并可造成多脏器、多系统损害,故又将其称为“顽痹”、“骨痹”、“肾痹”、“风湿”、“历节”、“鹤膝风”、“鼓槌风”等,现代中医多以焦树德教授确立的“旭痹”为其诊断名称。吉海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医30余载,致力于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治与研究,治杂病推崇脏腑辨证,从脏腑入手,驾简驭繁。提出从脾论治咳嗽、从肝论治痞满、从脾肾论治痛风、从脾胃论治难治性口腔溃疡、从肝脾肾论治脱发等脏腑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在风湿病的研究领域中,吉海旺教授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建树颇多。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起病较缓、病程长、缠绵难愈的特点,肾虚是发病的基础,外邪侵入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瘀血阻络为其病理基础。这里所说的“外邪”只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寒冷、潮湿等不良环境因素以及现代医学所说的细菌、病毒等因素。肾虚既包括先天禀赋的缺陷,也包括免疫功能的紊乱。提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肾为主,补肾填精以益先天、补肾健脾以养后天、补肾滋肝养阴柔筋、补肾养血充实营卫、补肾温阳活血通络的学术思想。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吉海旺教授将其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三期。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急性期多证属湿热伤肾,治以清热祛风,补肾活血;亚急性期多证属肾虚寒侵,治以祛风除湿,补肾活血;慢性期多证属肾虚血瘀,治以补肾活血,通络止痛。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补肾贯穿始终。用药特点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期,所用药物以祛风清热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补肾药与活血药比例逐渐增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肾为主分期论治的治疗思想相符合。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初步探讨吉海旺教授补肾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治规律。通过选用吉海旺教授研制的风湿Ⅱ号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证实补肾活血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将吉海旺教授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历(门诊及住院病历)70例,共209诊次,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及药物使用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RA最常见症状依次为:关节疼痛占18.03%,晨僵占10.03%,关节肿胀占8.49%,关节屈伸不利占8.39%;其次所占比例较大的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关节畸形、面色晄白、肢冷不温,疼痛遇寒加重,恶风寒,皮色暗红,疼痛夜甚等症状。从舌脉而言,研究发现舌质淡占71.60%;苔薄白占86.43%;细脉占总脉象的34.85%,沉脉为7.20%,沉细脉为19.32%,共占61.37%。从证候分布而言,肾虚血瘀证占50.00%,肾虚寒侵证占33.86%,湿热伤肾证占7.14%,其他证候共占10.00%。从治疗药物而言,祛风湿药所占比例最大,为28.46%;其次为补肾药,占23.07%;再次为活血药,占21.25%;解表药紧随其后,占10.97%,体现出吉海旺教授补肾活血,兼以祛风除湿的用药规律。选择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风湿11号胶囊,4粒/次,1日3次;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7.5mg/次,每周1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补肾活血法(风湿Ⅱ号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在疾病疗效方面,风湿Ⅱ号胶囊总有效率为96.67%,与甲氨蝶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风湿Ⅱ号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甲氨蝶呤。进一步比较两组主要指标疗效,发现无论甲氨蝶呤还是风湿Ⅱ号胶囊,在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及平均握力上,均有显著疗效(P<0.01)。风湿Ⅱ号胶囊在缓解疼痛及关节肿胀上,优于甲氨蝶呤(P<0.01)。在中医症候与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风湿Ⅱ号胶囊疗效优于甲氨蝶呤(P<0.01);对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来说,其疗效与甲氨蝶呤疗效相当(P>0.05);但对于晨僵、关节喜暖畏寒、畏恶风寒、腰膝酸软及神疲乏力等体现肾阳虚的特异性症状上,风湿Ⅱ号胶囊明显优于甲氨蝶呤(P<0.01)。在中医症状改善的起效时间上,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屈伸不利及晨僵为8周(P<0.05);而关节喜暖畏寒、畏恶风寒、腰膝酸软及神疲乏力等症状从第4周就有明显改善(P<0.01)。实验室指标方面,风湿Ⅱ号胶囊在改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甲氨蝶呤疗效相当,而对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 RF)则无明显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变化,表明甲氨蝶呤能够导致白细胞总数降低,而风湿Ⅱ号胶囊则无此副作用。在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甲氨蝶呤组与风湿Ⅱ号胶囊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在药物安全性方面,风湿Ⅱ号胶囊要优于甲氨蝶呤。在总结吉海旺教授治疗RA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RA的病因学、发生学和实验医学等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RA在发病的过程中,不仅存在肾虚血瘀,而且由此而产生的“瘀毒”使该病的治疗更加复杂化,所以今后在治疗RA上,不仅应重视虚瘀同治,更应注重虚、瘀、毒并治,可能收到更为理想的疗效。综上所述,通过跟师学习,本文全面继承整理了吉海旺教授学术思想,系统研究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进一步验证了风湿Ⅱ号胶囊治疗RA的作用及机理,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肾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目录


目录  4-8
摘要  8-11
Abstract  11-14
缩略语表  14-16
前言  16-17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7-44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17-24
    1 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  17
    2 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17-18
    3 治疗的研究进展  18-19
    4 目前在治疗上存在的问题  19-20
    参考文献  20-24
  中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与研究  24-38
    1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的中医溯源  24
    2 历代医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4-30
      2.1 外邪入侵  24-25
      2.2 饮食起居调摄不慎  25-26
      2.3 正气不足  26-30
    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分型  30-31
    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则治法  31-32
    5 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32-35
      5.1 实验研究  32-33
      5.2 临床研究  33-35
    参考文献  35-38
  吉海旺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38-44
    1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学术渊源  38-41
      1.1 秉承内经之旨  38-39
      1.2 旁参诸家之长  39-41
    2 脏腑辨证学术思想溯源  41-44
      2.1 源内经之思想  41-42
      2.2 融各家之精华  42-44
第二部分 吉海旺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44-59
  吉海旺教授学术思想  44-52
    1 治尪痹 主张以肾为主  44-48
      1.1 补肾填精以益先天  44-45
      1.2 补肾健脾以养后天  45-46
      1.3 补肾滋肝养阴柔筋  46-47
      1.4 补肾养血充实营卫  47
      1.5 补肾温阳活血通络  47-48
    2 治杂病推崇脏腑辨证  48-50
      2.1 从脾论治咳嗽  48
      2.2 从肝论治痞满  48-49
      2.3 从脾肾论治痛风  49
      2.4 从脾胃论治难治性口腔溃疡  49
      2.5 从肝脾肾论治脱发  49-50
    参考文献  50-52
  吉海旺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52-59
    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52-54
      1.1 外邪入侵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重要条件  52
      1.2 肾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的根本  52-53
      1.3 瘀血阻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基础  53-54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54-59
      2.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期与治则  54
      2.2 急性期临床表现与治疗  54-56
      2.3 亚急性期临床表现与治疗  56-57
      2.4 慢性期临床表现与治疗  57-59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59-97
  研究一 吉海旺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辨治规律研究  59-76
    1 研究对象  59
    2 研究方法  59-60
      2.1 诊断及排除标准  59-60
      2.2 观察方法  60
      2.3 观察内容  60
      2.4 统计方法  60
    3 研究结果  60-66
      3.1 一般情况  60
      3.2 症状分布结果  60-62
      3.3 舌脉分布情况  62
      3.4 证候分布情况  62-63
      3.5 药物使用情况  63-66
    4 讨论  66-73
      4.1 症状研究结果分析  66
      4.2 舌脉研究结果分析  66
      4.3 证候研究结果分析  66
      4.4 药物使用结果分析  66-67
      4.5 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67-73
    参考文献  73-76
  研究二 吉海旺教授补肾活血法(风湿Ⅱ号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76-97
    1 研究对象  76-77
      1.1 病例来源  76
      1.2 病例选择  76-77
    2 研究方法  77-79
      2.1 分组方法  77
      2.2 观察方法  77-79
      2.3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79
    3 研究结果  79-88
      3.1 一般资料  79-80
      3.2 疗效评价  80-87
      3.3 不良反应观察  87-88
    4 讨论  88-95
      4.1 风湿Ⅱ号胶囊的组方及现代药理研究  88-91
      4.2 风湿Ⅱ号胶囊的临床疗效评价  91-93
      4.3 不良反应的评价  93-94
      4.4 风湿Ⅱ号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往研究结果  94-95
    参考文献  95-97
第四部分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再认识(创新点)  97-104
  1 癖毒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关系  97-99
  2 疲毒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的现代研究  99-100
  3 化疲解毒法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100-102
  4 展望  102-103
  参考文献  103-104
结论  104-105
附录1 中医症状评分表  105-106
附录2 风湿Ⅱ号胶囊  106-107
致谢  107-110
个人简历  110

相似论文

  1. 许心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泻肺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R259
  2.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痹玉康Ⅰ号”方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3.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4.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5. 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R249.2
  6. 王应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和诊治小儿外感发热独创望上腭及特色用药研究,R249.2
  7. 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小儿腹泻病用药规律研究,R249.2
  8.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9. 危北海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胃肠复元法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治疗作用的探讨,R249.2
  10.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11.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R249.2
  12. 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研究,R249.2
  13. 柯微君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ITP用药规律研究,R249
  14. 何干之学术思想研究,D092
  15.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16. 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宣痹通络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17. 陈彤云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粉刺理法方药的研究,R249.2
  18.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淋巴结病变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研究,R445.2
  19.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593.22
  20. IL-32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的影响,R593.22
  21. Tim-3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高活动度患者中的病理意义,R593.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