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纸浆林尾细桉杂种无性系选育研究

作 者: 彭仕尧
导 师: 徐建民; 莫晓勇; 房桂干
学 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专 业: 林木遗传育种
关键词: 尾细桉无性系 生长 材性 化学组分 制浆特性 抗性 综合选择
分类号: S792.3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135个尾叶桉及其杂种无性系为对象,在桉树主栽区雷州林业局3种立地条件下多地点、多年度重复筛选优良无性系的基础上,对5年生适应、高产和抗风的尾细桉等杂种无性系开展了生长性状、木材材性化学组分及其制浆性能的研究,经科学统计分析筛选出了一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优良无性系。论文最终获得以下结论:(1)135个桉树无性系年均单位材积生长量排名前3位的是LL70号、LL53号和A01号,分别为37.64、33.62和30.79m3.hm-2.a-1。生长性状重复力在0.85690.8932之间,在10%入选率下,性状遗传增益可达13.89%77.46%,多数性状重复力较高,表明性状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41个尾细桉无性系重复力在0.83440.9380之间,在12%入选率下,性状遗传增益达13.00%44.40%;135个无性系以10%入选率筛选,入选的14个材积生长量最优无性系是LL70、LL53、A01、LH5、LL244、BP1、LL246、LL241、LL59、LL123、LH4、JJ53、LH1和LL120。3个地点的无性系生长表现,以唐家和石岭林场两个林场较好,北坡林场生长较差。通过多点适应性评价,不同无性系适宜不同的立地条件;稳定性评价将41个无性系分为四类,即高产稳定型19个、高产不稳定型5个、低产稳定型7个及低产不稳定型11个家系。(2)木材材性测定,135个无性系平均树皮率为15.24%;44个无性系的平均木材基本密度为482kg.m-3;11个无性系纤维长度排名前3位的是A16、A07和A18;纤维长宽比平均值为41.50,排名前3位分别为A16、A15和A18;细小纤维含量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A18、A07和A01。综合11个无性系的材性分析表明,A18、A15和A01材性优良。(3)11个桉树无性系化学组分和制浆性能,灰分、1%NaOH热水抽出物含量、苯醇抽出物含量、聚戊糖含量、综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52%、2.09%、12.32%、0.73%、20.84%、82.74%和24.66%。11个无性系化学组分和制浆性能坐标综合评定法评定筛选最优的3无性系是LL67、A16和A20,对照ZU6排第5位。(4)尾细桉LH1和ZU6无性系,其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均随树龄呈增加趋势,纤维长度在0.60.8mm之间,长宽比在34.442.4之间,同龄LH1的长宽比高于ZU6;随林龄增加木材质量和制浆造纸性能提高。ZU6、LH1灰分含量在0.5%1.1%之间,有随树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ZU6及LH1的苯醇抽出物含量在0.5%1.1%之间,以3年生ZU6的苯醇抽出物含量最高为1.09%,4年生LH1的苯醇抽出物含量最高为0.87%。1%NaOH抽出物含量随树龄呈下降趋势,ZU6高于LH1。随树龄变化,ZU6及LH1聚戊糖含量变化不明显,以ZU6稍高。无性系综纤维素含量随树龄呈上升趋势至第4年后基本保持不变,4年生桉木综纤维素含量已接近82%;木素含量随树龄变化略有上升;制浆得率及抗张指数随树龄呈上升趋势,LH1制浆得率在60%65%之间,明显高于ZU6;23年生LH1化学浆抗张指数略高于ZU6,45年生两者的抗张指数几乎相等,达到64.5N.m.g-1;桉树木粉白度在30%ISO左右,随树龄增加ZU6及LH1木粉白度总体增加,3年生ZU6白度最高,4年生LH1白度最高,综合比较以LH1木粉白度较高。制浆性能综合比较,以LH1优于ZU6。(5)综合木材材性和化学组分的分析,尾细桉A15是满足选育目标的优良无性系,其材性综合排名第2位,化学组分和制浆性能排名第4位,是最适雷州推广应用的尾细桉优良无性系。(6)综合分析135个桉树无性系受风害影响,低于15%受害率的桉树无性系有11个,以赤桉纯种无性系抗风性最优,11个无性系中尾细桉无性系有3个,分别是LL91、LL77和LH3。因此,根据人工林风害影响在自然选择基础上可筛选出11个抗风无性系,它们分别是LL81、LL79、LL90、LL92、LL60、BP17、LL53、LL91、LL77、LL61和LH3,其平均风害率在713.9%之间。(7)77个无性系青枯病感染死亡率变幅在041.7%之间。其中死亡率为0的15个无性系中,尾细桉无性系8个、赤桉无性系4个,分别是A01、BP22、LH1、LH4、LL123、LL244、LL246、LL62、LL71、LL81、LL98、SH7、SX9、TJ29和ZU6。因青枯病与风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故其无性系选择结果基本相似,综合分析表明无性系遗传组成中含有细叶桉和赤桉遗传成分的无性系,其抗风性和抗青枯病能力均表现较强,具重要的利用价值。(8)经对生长、材性及化学组分的全面分析,以坐标综合评定法和平均隶属函数法两种方法对42个无性系进行评定,坐标法评定最优5个无性系为LH5、LL53、LL70、LH4和LL59,对照ZU6排第15位;隶属函数法评定最优5无性系为LH5、LL70、LH4、LL53和LL59,对照ZU6排第28位。两比较种评定方法发现,评定的前10名优良无性系有9个相同,它们是LH5、LL53、LL70、LH4、LL59、LL91、LL67、LH3和LL81,其中6个无性系为尾细桉杂种无性系,表明通过两种方法获得的最优9个无性系选择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是今后纸浆林培育最具推广应用价值的优良无性系和育种基因资源。(9)结合大径材培育要求:高产、材质优和抗逆性强等特性,如在雷州半岛及周边筛选区域性的优良无性系,今后需对入选无性系开展进行进一步观测、选择和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5-8
ABSTRACT  8-16
表目录  16-19
图目录  19-20
第一章 绪论  20-30
  1.1 引言  20-23
    1.1.1 研究背景  20-21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23
    1.1.3 项目的经费和来源  2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23-28
    1.2.1 研究现状  23-27
    1.2.2 研究评述  27-28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28-29
    1.3.1 研究目标  28
    1.3.2 主要研究内容  28-29
  1.4 研究技术路线  29-30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30-42
  2.1 试验地概况与测定林设计方案  30-32
    2.1.1 试验地概况  30-31
    2.1.2 测定林设计方案  31-32
  2.2 桉树无性系生长性状测定材料与方法  32-35
    2.2.1 材料  32-34
    2.2.2 方法  34-35
  2.3 桉树无性系材性测定材料与方法  35-37
    2.3.1 材料  35-36
    2.3.2 方法  36-37
  2.4 桉树无性系木材化学成分测定材料与方法  37-38
    2.4.1 材料  37
    2.4.2 方法  37-38
  2.5 桉树无性系木材制浆特性测定材料与方法  38
    2.5.1 材料  38
    2.5.2 方法  38
  2.6 尾细桉无性系抗性测定材料与方法  38-39
    2.6.1 材料  38-39
    2.6.2 方法  39
  2.7 尾细桉无性系多性状综合选择研究材料与方法  39-40
    2.7.1 材料  39
    2.7.2 方法  39-40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40-42
第三章 桉树无性系生长性状测定结果与分析  42-84
  3.1 生长性状测定结果与分析  42-72
    3.1.1 Expt.1999 无性系测定结果与分析  42-48
    3.1.2 Expt.2000 测定结果与分析  48-53
    3.1.3 Expt.2001 测定结果与分析  53-58
    3.1.4 Expt.2002 测定结果与分析  58-62
    3.1.5 Expt.2006 测定结果与分析  62-67
    3.1.6 Expt.2007 测定结果与分析  67-72
  3.2 不同试验中 5 年生 ZU6 的生长比较  72-73
  3.3 尾细桉无性系适应性及稳定性评价  73-77
    3.3.1 地点效应分析  74-75
    3.3.2 无性系(基因型)×地点效应分析  75-76
    3.3.3 无性系适应性评价  76
    3.3.4 无性系稳定性评价  76-77
  3.4 5 年生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综合分析  77-80
  3.5 小结  80-84
第四章 桉树无性系材性性状测定结果与分析  84-94
  4.1 树皮率测定结果与分析  84-85
  4.2 木材基本密度测定结果与分析  85-88
  4.3 木材纤维形态测定结果与分析  88-91
    4.3.1 木材纤维形态测定结果与分析  88-89
    4.3.2 两个主要尾细桉无性系纤维形态分析  89-91
  4.4 木材性状的综合分析  91-92
  4.5 小结  92-94
第五章 桉树无性系木材化学组分和制浆性能分析  94-105
  5.1 化学组分测定结果  94-95
  5.2 化学组分随树龄变化的分析  95-97
    5.2.1 灰分变化分析  95-96
    5.2.2 苯醇抽提物的变化分析  96
    5.2.3 1%NaOH 抽出物的变化分析  96
    5.2.4 聚戊糖含量的变化分析  96-97
    5.2.5 综纤维素的变化分析  97
    5.2.6 木素成分的变化分析  97
  5.3 制浆性能的测定分析  97-100
    5.3.1 纸浆得率、抗张强度和木粉白度测定结果  97-98
    5.3.2 纸浆得率及抗张强度预测模型及分析  98-99
    5.3.3 木粉白度的分析  99-100
  5.4 木材化学成分和制浆性能的综合分析  100-102
  5.5 小结  102-105
第六章 桉树无性系抗性选择  105-119
  6.1 抗风性测定结果与分析  105-111
  6.2 抗青枯病测定结果与分析  111-113
  6.3 抗枝瘿姬小蜂测定结果和分析  113-116
  6.4 抗性选择  116-117
  6.5 小结  117-119
第七章 桉树无性系多性状综合选择  119-127
  7.1 综合性状统计分析结果  119-121
  7.2 坐标综合评定法分析结果  121-122
  7.3 平均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  122-123
  7.4 性状相关性分析  123-125
  7.5 多性状综合选择结果  125-126
  7.6 小结  126-127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127-131
  8.1 结论  127-129
  8.2 讨论  129-130
  8.3 展望  130-131
参考文献  131-137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137-138
致谢  138-139
摘要  139-141

相似论文

  1. 拟南芥热激因子HSFA1d响应甲醛胁迫的作用研究,Q945.78
  2. 经典Wnt信号关键基因在人早期牙齿发育中的表达检测,R78
  3. 牡蛎壳海卤缓释氮肥对辣椒和香菜生长影响的研究,S145.6
  4.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5. 军曹鱼生长激素基因(GH)的克隆和表达,Q786
  6. 调环酸钙合成工艺研究及其类似物合成,TQ452
  7. 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S482.2
  8.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9. 基于随机森林的植物抗性基因识别方法研究,Q943
  10. 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抗性机理的研究,S451.2
  11. 二化螟温州种群Cry1Ab抗性基因频率的F2检测及氨肽酶N基因CsAPN3的克隆,S435.112.1
  12.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风险评估,S433
  13. 水氮耦合对宜宾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的研究,S572
  14.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15.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16. 马铃薯甲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硫丹的抗性及其机理,S435.32
  17.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18.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19.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20.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21. 雪茄外包皮烟关键栽培技术研究,S57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阔叶乔木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