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完全雄性柿种质的分类学地位及其作为花粉供体的应用潜力研究

作 者: 黄瑜芳
导 师: 罗正荣; 张青林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园艺学
关键词: 完全雄性柿种质 cpDNA nSSR 花粉生物学特性 RO2 亲缘关系 甜柿育种
分类号: S66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完全雄性柿种质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华中农业大学在湖北省大别山地区发现的特异柿属植物,全株仅开雄花为其最大特征,不同于栽培柿(Diospyros kaki Thunb.)品种一般仅开雌花或雌雄同株异花的特性。但其属柿种还是属柿属植物的新物种,与同一分布地的中国原产完全甜柿(简称“中国甜柿”或C-PCNA)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其作为专用授粉品种和完全甜柿育种亲本的应用价值,迄今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利用叶绿体DNA (cpDNA)片段序列和核基因组SSR (n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分类学地位探讨的基础上,系统评价其花粉生物学特性,杂交亲和性及其F1代中与完全甜柿自然脱涩性状连锁的R02标记的分离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8份柿属材料(包括7份完全雄性种质以及7个柿属不同种)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matK, psbA-trnH, trnL-trnF和trnL intron序列分析表明,7份完全雄性种质的各片段序列与柿(D. kaki Thunb.)及其变种野柿(D. kaki var. silvestris Mak.)完全相同,而区别于其他5个近缘种。利用邻接法(NJ法)、最大似然法(ML法)和最大简约法(MP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7个种得到分别区分,而供试7份完全雄性种质与D. kaki Thunb.聚为一类。据此可判断完全雄性种质属于柿属柿种(D. kaki Thunb.),并非柿属新的物种。2.采用26对nSSR引物探讨完全雄性柿种质与中国、日本甜涩柿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雄株1号、雄株2号、雄株3号、雄株8号和雄株9号与中国甜柿‘罗田甜柿’聚为一类;而雄株11号与4份中国原产完全涩柿聚为同组;雄株10号被聚类至日本原产完全甜柿(简称“日本甜柿”或J-PCNA)组。上述结果可能发映其各自的起源途径,但其确切的遗传关系还需作进一步探讨。3.花粉生物学特性观察显示,供试7份完全雄性种质花粉量相对较高;花粉离体萌发率在不同年份间相对稳定,与‘禅寺丸’相当而高于其他供试具雄花的品种。花粉柱头萌发观察结果表明,完全雄性种质与‘90-3-99’(C-PCNA)和‘前川次郎’(J-PCNA)表现柱头亲和。因此,供试完全雄性种质可能具有作为授粉品种的基本条件。4.以一个与中国原产完全甜柿自然脱涩性状连锁的DNA标记(R02)对供试完全雄性种质进行SCAR-PCR分析,结果显示雄株1号、雄株2号、雄株3号、雄株8号和雄株10号具有特征带,可能说明其与中国甜柿带有相同或相似的自然脱涩基因,因而有作为完全甜柿育种亲本的应用潜力。而雄株9号和雄株11号无此特征标记,可能说明其具有不同的起源和遗传背景。5.包括‘磨盘柿’×雄株1号、‘罗田甜柿’×雄株1号、‘磨盘柿’×雄株2号、‘罗田甜柿’×雄株8号、‘恭城水柿’×雄株8号和‘阳丰’×雄株8号等6个杂交组合共授粉650朵雌花,获得396个果实(坐果率29%-85%);采用胚抢救技术供获得921株胚培苗;对‘磨盘柿’×雄株1号、‘罗田甜柿’×雄株1号、‘磨盘柿’×雄株2号、‘罗田甜柿’×雄株8号、‘恭城水柿’×雄株8号的F1代进行SCAR-PCR分析显示,其带有和不带有R02标记的个体分离比例分别为34:37,78:16,34:34,42:15,41:35。基本符合1:1和3:1的期望分离比,说明供试完全雄性可能带有CPCNA基因(控制显性自然脱涩性状)。综上所述,中国原产完全雄性种质属于柿属柿种(Diospyros kaki Thunb.),部分种质与中国甜柿‘罗田甜柿’亲缘关系较近,可能具有显性自然脱涩性状;此外,其具备作为授粉材料基本要求。因此,其有作为完全甜柿专用授粉品种和遗传改良亲本的应用潜力。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缩略词表  10-11
1 前言  11-19
  1.1 课题的提出  11-12
  1.2 前人研究进展  12-18
    1.2.1 中国甜柿的鉴定、起源及其亲缘关系研究  12-13
    1.2.2 完全雄性种质的发现、系统发育和花粉各项指标分析  13-14
    1.2.3 植物cpDNA序列在系统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14-16
    1.2.4 柿属植物DNA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16
    1.2.5 与中国甜柿自然脱涩性状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16-18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18
  1.4 技术路线  18-19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9-30
  2.1 试验材料  19-23
    2.1.1 植物材料  19-22
      2.1.1.1 完全雄性柿种质亲缘关系分析材料  19-20
      2.1.1.2 花粉生物学特性分析材料  20
      2.1.1.3 完全雄性种质授粉试验  20-22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22-23
  2.2 试验方法  23-30
    2.2.1 基因组总DNA提取及质量检测  23
      2.2.1.1 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  23
      2.2.1.2 试剂盒法提取基因组DNA  23
    2.2.2 完全雄性柿种质的cpDNA和nSSR分析  23-27
      2.2.2.1 cpDNA片段序列分析  23-26
      2.2.2.2 nSSR分子标记分析  26-27
    2.2.3 完全雄性柿种质的花粉生物学研究  27-29
      2.2.3.1 花粉采集  27
      2.2.3.2 花粉量检测  27
      2.2.3.3 花粉离体萌发率测定  27
      2.2.3.4 花粉亲和性观察  27-28
      2.2.3.5 花粉电镜观察  28
      2.2.3.6 人工授粉  28
      2.2.3.7 胚抢救  28-29
    2.2.4 完全雄性种质及F_1代RO2标记分析  29-30
3 结果与分析  30-41
  3.1 完全雄性种质与柿及其近缘物种的亲缘关系  30-34
    3.1.1 cpDNA片段测序结果与分析  30-32
    3.1.2 n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与分析  32-34
  3.2 完全雄性种质花粉生物学特性  34-37
    3.2.1 花粉量  34
    3.2.2 花粉离体萌发率  34-35
    3.2.3 花粉柱头亲和性  35
    3.3.4 花粉表面纹饰  35-37
  3.3 完全雄性种质的RO2标记及其分离比例  37-41
    3.3.1 完全雄性种质RO2标记  37
    3.3.2 完全雄性种质F_1代中RO2分离比例  37-41
4 讨论  41-47
  4.1 完全雄性种质的分类学地位  41-44
  4.2 完全雄性种质作为专用授粉品种的应用潜力  44-45
  4.3 完全雄性种质作为中国甜柿育种亲本的应用潜力  45-46
  4.4 进一步研究建议  46-47
参考文献  47-55
附录  55-71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1-72
致谢  72

相似论文

  1. 牡丹EST-SSR引物开发及其亲缘关系分析,S685.11
  2.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3. 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梨、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661.2
  4. 酸竹属遗传多样性研究,S795
  5. 广西扁柑及部分地方柑橘种质资源调查和亲缘关系分析,S666
  6. 荷兰水仙育性研究,S682.21
  7. 云南地方南瓜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S642.1
  8. 中国南方冷杉属物种谱系地理分析揭示其复杂起源和遗传渐渗,S791.14
  9. 中国滨藜亚科的地理分布与分子系统学研究,Q948
  10. 淇河鲫鱼形态学和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S917.4
  11. 安徽常绿杜鹃花上斑痣盘菌物种多样性研究及散斑壳属两近似种的分子鉴定,S763.1
  12. 主要梨品种细胞质遗传多态性分析,S661.2
  13.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棉花基因组的组成及进化,S562
  14. 华仁杏遗传多样性的SSR和ISSR分析,S662.2
  15. 树上干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抗寒性研究,S662.2
  16. 四川重楼属植物细胞学及ITS序列研究,S567.239
  17. 湘西黄金茶珍稀特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S571.1
  18. 基于叶绿体DNAtrnL-FB序列研究天然红松的分子系统地理学,S791.247
  19. 浙江省甲3亚型流感流行与猪型流感的关系探讨,S852.65
  20. 杉松和臭冷杉的细胞质DNA遗传变异和物种界定,S791
  21. 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及其近缘种间的分子谱系关系研究,S66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果树园艺 > 杂果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