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GIS的豫中烟草区划研究

作 者: 张笛
导 师: 于建军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烟草学
关键词: 烟草 豫中 区划 GIS
分类号: S5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豫中烟区生态条件和烟叶品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豫中烟区生态特点和品质特点,对豫中烤烟种植生态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应用GIS技术实现了烤烟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和烟叶品质区划,主要结论如下:(1)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形条件3个方面选择了15个评价指标并进行分析,豫中地区烤烟生育期气候条件整体较为适宜,各指标分布规律基本都为自南向北阶梯状变化;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和坡度变化规律均由东向西阶梯状变化;豫中烟区土壤类型多样,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在10-20g.kg-1的范围内。全氮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土壤pH值大部分在6.0-8.0之间,速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含量整体较低,且部分地区变异较大。(2)根据生态适宜性综合得分将豫中烟区划分为四个区域: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为最适宜区,占研究总面积的39.42%;西部沿东南方向到东部一带为适宜区,占研究总面积的30.68;西南沿东南方一带和北部小部分地区为较适宜区,占研究总面积的20.02%;最西部和最南部以及各市市区为不适宜区,占研究总面积的9.88%。(3)豫中烟区烟叶颜色处于橘黄到柠檬黄之间,成熟度处于成熟到完熟之间,叶片结构为疏松到尚疏松,身份整体为中等,油分为有到多,色度强到浓。变异系数以成熟度最大,颜色变异系数最小。根据烟站外观质量综合得分可将25个烟站的烟叶样品聚为3大类,得分排序为第二类>第一类>第三类,不同类型烟叶外观品质综合得分在各类间达到极显著差异,颜色和成熟度在三类间均达到显著差异,二、三类间达到极显著差异;结构和身份在三类间均为显著性差异,油分第二类与一、三类达到显著性差异,色度第三类与一、二类达到显著性差异。(4)豫中烟区烟叶物理特性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基本处于全国适宜范围内,单叶重和拉力变异系数较大,含梗率的变异系数最低。根据烟叶的物理特性综合得分可将25个烟站聚为三大类,得分排序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物理特性综合得分在各类间达到显著差异,单叶重在三个类别间达到显著差异,厚度和平衡含水率第二类与一、三类达到显著差异,含梗率、叶质重和填充值在三个类别中差异不显著。(5)豫中烟区烤烟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平均值均处在适宜范围内,钾含量低于适宜水平,氯含量高于适宜水平,氮碱比和糖碱比与适宜范围接近,钾氯比明显低于适宜范围。变异系数以氯含量最大,达到41.24%,其次为糖碱比,氮碱比差异最小。根据烟叶的化学成分综合得分可将25个烟站聚为三大类,化学成分综合得分排序为第二类>第一类>第三类。化学成分综合得分在各类间达到极显著差异,还原糖和总糖第三类与一、二类显著性差异,氯含量第三类与一、二类呈极显著差异,一、二类间为显著性差异,钾含量第三类与一、二类呈极显著差异,糖碱比和钾氯比在三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烟碱、总氮、淀粉和氮碱比在三类间无显著性差异。(6)豫中烟叶中性致香成分以新植二烯含量最高,平均为781.32μg/g,其次为类胡萝卜素类,为42.92μg/g,苯丙氨酸类含量最低,为17.82μg/g。根据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综合得分可将25个烟站聚为三大类,致香成分综合得分排序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类胡萝卜素类第三类和一、二类间达到显著水平,新植二烯和总量在三类间均达到显著水平,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类西柏烷类和其它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7)豫中烟区烤烟感官质量整体较为适宜。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得分相对较高,余味和劲头得分相对较低,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较小。根据烤烟的感官质量可将25个烟站聚为三大类,综合得分排序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感官综合得分、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在各类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香气质第三类与一、二类达到显著性差异,余味第一类与二、三类达到显著性差异,浓度和劲头在各类间无显著性差异。(8)豫中烟区烤烟综合品质得分以紫云烟站最高,王洛和堂街烟站次之,固厢烟站和新店烟站最低,根据烟叶综合品质得分可将25个烟站聚为三大类,综合品质得分排序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综合品质得分在各类间达到显著性差异,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在三类间均呈显著性差异,外观质量第一类与二、三类显著性差异,致香物质第三类与一、二类呈显著性差异,物理特性在三类间无显著性差异。

全文目录


致谢  4-7
摘要  7-9
1 文献综述  9-17
  1.1 影响烤烟品质形成的生态条件  9-11
    1.1.1 气候  9-10
    1.1.2 地形海拔  10-11
    1.1.3 土壤  11
  1.2 国内外烤烟种植区划进展  11-12
    1.2.1 国外烤烟种植区划进展  11-12
    1.2.2 国内烤烟种植区划进展  12
  1.3 国内外烤烟品质区划进展  12-14
    1.3.1 国外烟草品质区划研究进展  13
    1.3.2 国内烟草品质区划研究进展  13-14
  1.4 烤烟区划方法研究进展  14-15
  1.5 豫中烟区生态和烟叶品质研究现状  15-17
    1.5.1 豫中烟区生态研究现状  15
    1.5.2 豫中烤烟品质研究现状  15-17
2 引言  17-18
3 材料与方法  18-20
  3.1 研究区域概述  18
  3.2 数据来源  18-19
    3.2.1 气象数据  18
    3.2.2 土壤数据  18
    3.2.3 烟草样品数据  18-19
  3.3 研究方法  19-20
    3.3.1 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  19
    3.3.2 烟叶样品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19-20
    3.3.3 烟叶品质数据处理方法  20
4 结果与分析  20-56
  4.1 豫中烟区烤烟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20-33
    4.1.1 评价指标的选择  20-21
      4.1.1.1 选取指标的原则和方法  20
      4.1.1.2 豫中地区烤烟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的确定  20-21
    4.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21-24
      4.1.2.1 建立层次结构  21-22
      4.1.2.2 判断各指标相对重要性  22-23
      4.1.2.3 确定权重  23-24
    4.1.3 隶属函数的构建  24-32
      4.1.3.1 豫中烟区各评价指标阈值确定及概况分析  24-30
      4.1.3.2 各指标隶属函数确定  30-31
      4.1.3.3 隶属度的计算  31-32
    4.1.4 综合评价指标值的计算  32-33
  4.2 豫中烟区烤烟品质区划  33-56
    4.2.1 豫中烟区烤烟外观质量综合评价  33-37
      4.2.1.1 豫中烟叶外观质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4.2.1.2 烟叶外观质量的因子分析  33-36
      4.2.1.3 豫中烟区烟叶外观质量聚类分析  36-37
    4.2.2 豫中烟区烤烟物理特性综合评价  37-41
      4.2.2.1 豫中烟区烤烟物理特性描述性统计分析  37-38
      4.2.2.2 烟叶物理特性的的因子分析  38-40
      4.2.2.3 烟叶物理特性的的聚类分析  40-41
    4.2.3 豫中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综合评价  41-46
      4.2.3.1 豫中烟区烤烟化学成分描述性统计分析  41-42
      4.2.3.2 烟叶化学成分的的因子分析  42-44
      4.2.3.3 烟叶化学成分的的聚类分析  44-46
    4.2.4 豫中烟区烤烟中性致香成分综合评价  46-49
      4.2.4.1 豫中烟区烤烟中性致香成分描述性统计分析  46
      4.2.4.2 豫中烟区烤烟中性致香成分的因子分析  46-48
      4.2.4.3 烟叶中性致香成分的的聚类分析  48-49
    4.2.5 豫中烟区烤烟感官质量综合评价  49-52
      4.2.5.1 豫中烟区烤烟感官质量赋分  49-50
      4.2.5.2 豫中烟区烤烟感官质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50-51
      4.2.5.3 豫中烟区烤烟感官质量的聚类分析  51-52
    4.2.6 豫中烟区烤烟综合品质  52-56
      4.2.6.1 豫中各烟站烤烟品质综合得分  52-54
      4.2.6.2 豫中烟区烤烟综合品质的聚类分析  54-56
5 结论与讨论  56-59
  5.1 豫中烤烟种植区划  56
  5.2 豫中烤烟品质区划  56-59
参考文献  59-63
ABSTRACT  63-65

相似论文

  1. 临沧特色烤烟品质区划研究,S572
  2. 烟草花粉管内吞作用机制的细胞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Q942
  3.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4. 一个油菜菌核病抗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初步分析,S435.654
  5.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和烟草致病变种egfp标记突变体的构建,S436.412
  6. 烟草物料中药用成分的分离纯化及鉴定,S572
  7. 烟草中NAC类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分析,Q943.2
  8.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9.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10.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11. 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土传烟草青枯病生防研究中的应用,S435.72
  12.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13. 新型含氟化合物的合成及对TMV的诱导抗性研究,S435.72
  14.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15. 防治土传烟草黑胫病微生物有机肥的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S435.72
  16. 转小麦类蛋白激酶基因TA50-10烟草及其抗病性分析,S572
  17. 论平梁烟草公司激励性薪酬制度的构建,F272.92
  18. 基于模型与GIS的棉铃品质地域分异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62
  19. 典型石油开采区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系统研究与构建,X826
  20. 豫中区冬小麦高产氮肥调控效应研究,S512.1
  21. 青岛市大气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X2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烟草(菸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