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乌拉尔甘草有效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作 者: 李文燕
导 师: 葛淑俊
学 校: 河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甘草酸 甘草苷 异甘草素 动态变化
分类号: S567.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同时在食品、化妆品、轻工、石油等许多行业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又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固沙植物。近年来,随着甘草需求量的不断增长,野生甘草资源的日益匮乏,栽培甘草逐渐成为甘草原料的重要来源。因此有必要明确甘草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田间栽培管理措施的改进提供科学指导,进而提高栽培甘草品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本研究以张北地区3年生栽培甘草为实验材料,利用HPLC法测定了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了各成分的分布部位及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农艺性状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3种有效成分同时测定的HPLC方法,其回归方程分别为:甘草酸:Y=4.62×10~7X + 22.57,r=0.9993(n=6);甘草苷:Y=2.09×10~8 X﹣25446.26,r=0.9996(n=6);异甘草素:Y=1.27×10~8 X﹣2949507.8,r=0.9992(n=6)2.不同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的性状有芽数与根重、根粗,株高与根重、根分支数,根重与茎粗,根分支数与根重、根粗等;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的性状有株高与茎粗,根重与根粗等。不同农艺性状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甘草酸含量与茎粗、根粗、根重呈极著正相关,异甘草素含量与芽数呈显著正相关。3.甘草地下器官中甘草酸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10月份达全年最高峰,地上部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变化平稳,波动不大;地下部甘草苷含量在整个时期均呈升高-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在花前期和果熟期含量较高,且在花前期为全年最高;茎叶中甘草苷的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在盛花期达到高峰;异甘草素的含量变化在全年均呈双峰状,地下部在花前期和果熟期含量较高,且在果熟期含量最高,枯萎期含量最低;地上部在盛花期和果熟期含量较高,且在盛花期含量最高,结果期含量最低。4.有效成分变化动态分析结果显示,甘草地上及地下部分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动态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变化规律。在根中花前期和果荚成熟期呈现两个高峰期,在盛花期最低;而在茎叶中则为盛花期最高,花前期和果期含量较低。综合考虑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秋季为甘草的最适采收期。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14
  1.1 甘草药材的研究概况  9-10
    1.1.1 甘草的形态特征  9
    1.1.2 甘草的生长习性  9-10
  1.2 甘草药材质量的研究  10
    1.2.1 甘草药材的性状  10
    1.2.2 甘草中的化学成分  10
  1.3 甘草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  10-11
    1.3.1 甘草皂苷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0-11
    1.3.2 甘草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1
  1.4 甘草有效成分与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  11-12
  1.5 甘草中各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12-13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4
2 材料与方法  14-17
  2.1 试验材料  14
  2.2 试验方法  14
    2.2.1 取样时间  14
    2.2.2 取样方法  14
  2.3 农艺性状调查  14-15
  2.4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体系  15-16
    2.4.1 仪器和试剂  15
    2.4.2 色谱条件  15
    2.4.3 标准溶液的制备  15-16
    2.4.4 样品溶液的制备  16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16-17
3 结果与分析  17-29
  3.1 甘草不同生长时期农艺性状分析  17-19
    3.1.1 甘草地上部农艺性状分析  17-18
    3.1.2 甘草地下部农艺性状分析  18
    3.1.3 甘草地上部性状与根部性状相关性分析  18-19
  3.2 HPLC 方法学考察  19-21
    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9
    3.2.2 精密度试验  19
    3.2.3 重复性试验  19-20
    3.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20
    3.2.6 样品测定  20-21
  3.3 甘草各类有效成分动态积累变化分析  21-28
    3.3.1 甘草酸含量变化分析  21-24
      3.3.1.1 甘草地上不同部位中甘草酸含量变化  22
      3.3.1.2 甘草地下不同部位中甘草酸含量变化  22-24
    3.3.2 甘草苷含量变化分析  24-26
      3.3.2.1 甘草地上不同部位中甘草苷含量变化  24
      3.3.2.2 甘草地下不同部位中甘草苷含量变化  24-25
      3.3.2.3 地上与地下不同营养器官中甘草苷含量变化动态的比较  25-26
    3.3.3 异甘草素含量变化动态  26-28
      3.3.3.1 甘草地上不同部位异甘草素含量变化  26
      3.3.3.2 甘草地下不同部位中异甘草素含量变化  26-27
      3.3.3.3 地上与地下不同营养器官中异甘草素含量变化动态的比较  27-28
  3.4 甘草农艺性状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28-29
4 讨论  29-32
  4.1 HPLC 法测定甘草有效成分含量体系的建立  29
  4.2 甘草中甘草酸的分布和积累变化规律  29-30
  4.3 甘草中黄酮类物质的分布和积累变化规律  30-32
5 结论  32-33
参考文献  33-37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7-38
作者简介  38-39
致谢  39-40

相似论文

  1. 近五年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的动态研究,G842
  2. 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青贮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S816.53
  3. 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R575.5
  4. 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与工作记忆对英语阅读理解之预测力的动态变化,G633.41
  5. 脑外伤病人外周血CD34~+细胞及白细胞含量的动态变化,R651.1
  6. 2002-2009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动态变化研究,G812.0
  7. 基于3S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X826
  8. 次乌头碱与甘草苷合用对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R966
  9. 羊草草原主要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作用,S812.2
  10. 陕北设施农业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S158
  11. 永春县森林乔木层碳储量特征动态研究,S718.5
  12. 基于RS和GIS的阿克苏绿洲近2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P237;F301
  13. 长株潭核心区森林景观动态变化分析,S731.2
  14. 抗病毒中药的固有免疫调节机理研究,R285.5
  15. 基于3S技术的武汉市湿地景观变迁研究,P208
  16. 甘草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体外抗宫颈癌活性研究,R287
  17. 马钱子碱与甘草次酸、甘草苷配伍后对大鼠肝脏CYP450酶基因表达与蛋白活性的影响,R285
  18.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异研究,S718.5
  19. 安吉县毛竹林碳储量时空变异遥感研究,S795.7
  20. 干旱和外源激素对甘草生理特性及甘草酸积累的影响,S567.71
  21. 次乌头碱对大鼠心肌GaM及Cx43表达的影响及甘草苷的干预作用,R285.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药用作物 > 喜温药物 > 甘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