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种子保存过程中生活力丧失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作 者: 辛霞
导 师: 刘旭; 卢新雄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作物种质资源学
关键词: 种质资源保存 种子生活力 遗传完整性 蛋白质组 繁殖更新
分类号: S32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种子成熟后即开始进入衰老过程,即使在种质库低温低湿的保存条件下,种子生活力仍然在缓慢降低。了解种子衰老特性是确保种子长期安全保存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种子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生活力丧失特性、不同发芽率更新后种质遗传完整性变化和不同发芽率种子的蛋白质组变化,从发芽能力、遗传和蛋白变化角度深入理解农作物种子的衰老特性,以期为制定种子衰老预警和繁殖更新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低温保存种子生活力监测:通过分析国家库(-18℃)34种作物14706份种子保存20年的生活力监测数据发现,92.9%被监测种子发芽率保持在85%以上,即国家种质库绝大多数种质可安全保存20年以上。但有1.1%种子的发芽率从80%以上降至70%以下,包括小豆、牧草、黄麻等,表明-18℃C保存条件下种子生活力仍在缓慢降低。(2)种子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生活力丧失特性:分析了在中期库(10-4℃)、南昌室温、三亚室温和40℃高温保存的小麦和大豆种子的生活力变化,结果发现各保存条件下的种子寿命均服从正态分布,种子存活曲线均为反S形,不同条件下小麦种子生活力开始快速下降的转折点(Pt)在82.2%至83.6%之间,暗示这些特点均不受保存环境影响,Pt可以作为种子生活力快速下降的预警指标。(3)种子生活力下降的蛋白质组分析:分析了经50℃加速老化玉米种子干胚(未吸胀)中蛋白质组的变化,分离到40个差异表达蛋白,说明老化可引起干种子蛋白质组变化。蛋白质谱鉴定结果表明老化扰乱了种子的转录和信号转导,导致保护能力的下降,诱导了蛋白酶的上调表达,促进贮藏蛋白的降解,削弱了代谢和能量供应能力,最终导致种子生活力下降。其中与能量供应相关的蛋白所占比例最高,涵盖了从糖酵解、TCA循环、电子传递链到氧化磷酸化各个环节,结合对磷酸戊糖途径(G6PDHase酶活性)、Glc-6-P、丙酮酸和ATP含量的测定,认为贮藏糖类物质的动员和能量供应在玉米种子老化和生活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老化种子中新出现或者消失的蛋白点,可作为衰老预警指标。(4)种子生活力下降对遗传完整性的影响:分析了10份小麦异质种质在中期库(10-4。C)保存了16-17年繁殖更新后的农艺性状和醇溶蛋白,发现其中4份材料的部分农艺性状(株高、旗叶长和宽)、醇溶蛋白带型频率和一些遗传参数,如I、He发生了明显改变。这4份材料更新时发芽率小于等于66%,而其余更新发芽率大于等于75%的材料在更新后则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建议将75%作为种子繁殖更新标准的发芽率下限。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前言  10-17
  1.1 种子资源的保存现状  10-11
  1.2 种子保存过程中生活力变化  11-14
    1.2.1 种子存活曲线和老化速度  11
    1.2.2 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素  11-14
  1.3 种子衰老对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14-15
  1.4 种子衰老的蛋白质组研究  15-16
  1.5 本项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6-17
    1.5.1 研究目的  16
    1.5.2 研究内容  16-17
第二章 低温长期保存种子生活活力监测  17-26
  2.1 引言  17
  2.2 材料与方法  17-18
  2.3 结果与分析  18-23
    2.3.1 保存20年后种子生活力整体变化情况  18-19
    2.3.2 不同繁种地点的种子生活力下降差异  19
    2.3.3 田间出苗率  19-23
  2.4 讨论  23-26
第三章 种子衰老—生活力丧失特性  26-36
  3.1 引言  26
  3.2 材料与方法  26-29
    3.2.1 材料和保存条件  26-27
    3.2.2 实验方法  27
    3.2.3 数据分析  27-29
  3.3 结果和讨论  29-36
    3.3.1 种子寿命的正态分布检验  29-30
    3.3.2 种子存活曲线类型  30-33
    3.3.3 转折点,老化速率和贮藏寿命  33-34
    3.3.4 种子生活力快速下降的其他指标  34-36
第四章 种子衰老—蛋白质组分析  36-53
  4.1 引言  36
  4.2 材料与方法  36-39
    4.2.1 材料  36-37
    4.2.2 实验方法  37-39
    4.2.3 数据分析  39
  4.3 结果  39-47
    4.3.1 人工加速老化后玉米种子发芽能力和活力变化  39-40
    4.3.2 种子老化过程中胚蛋白质组变化  40-44
    4.3.3 差异表达蛋白的MALDI-TOF质谱鉴定  44
    4.3.4 生理指标的变化  44-47
  4.4 讨论  47-53
    4.4.1 老化影响干种子的蛋白质组  47-48
    4.4.2 与代谢和能量供应相关的蛋白  48-49
    4.4.3 与蛋白定位和贮藏相关的蛋白  49-50
    4.4.4 疾病/防御相关蛋白  50-51
    4.4.5 与细胞生长/分裂相关的蛋白  51
    4.4.6 其它蛋白点  51-53
第五章 种子衰老—遗传完整性分析  53-63
  5.1 引言  53
  5.2 材料与方法  53-55
    5.2.1 材料  53-54
    5.2.2 实验方法  54-55
    5.2.3 数据分析  55
  5.3 结果  55-61
    5.3.1 MT和LT种子的发芽和田间出苗表现  55-56
    5.3.2 MT和LT种子的农艺性状  56-61
    5.3.3 MT和LT种子的醇溶蛋白差异  61
  5.4 讨论  61-63
第六章 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70
致谢  70-71
博士后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1
申请专利  71

相似论文

  1.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的磷酸蛋白质组学研究,S562
  2. 烟草花粉管内吞作用机制的细胞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Q942
  3. 溶藻弧菌耐四种抗生素的蛋白质组学研究,S941
  4. 水稻抗稻瘟病菌质膜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S511
  5.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芽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与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S565.4
  6.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分析,R692.3
  7. 正常肝细胞系Chang Liver和肝癌细胞系HepG2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R735.7
  8. 二氮嗪后处理在大鼠心肌线粒体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R965
  9. 广泛耐药与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R446.5
  10. 缺血后处理在大鼠心肌线粒体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R614
  11. 玉米幼苗根系在碳酸钠胁迫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S513
  12. 应用SELDI-TOF-MS技术筛选早期胃癌血清生物标志物研究,R735.2
  13.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对寄主和非寄主抗性的调控功能分析,S432.1
  14. 黄酒麦曲浸提液的宏蛋白质组学研究,TS262.4
  15. 孔雀草试管开花及蛋白质组学研究,S681.9
  16.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特征差异分析,R735.1
  17. 肠道亚健康人群结肠粘膜蛋白质组学研究,R574.62
  18. 大鼠海马细胞质膜蛋白质组学研究及二维色谱在毒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Q51
  19. 间斑寇蛛电刺激粗毒的蛋白质组学分析,Q51
  20.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酶学表征,X705
  21. 干酪乳杆菌ATCC 393在不同环境因子胁迫下的生理应答,TS25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学(农艺学) > 作物品种与种质资源(品种资源) > 品种的整理与保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