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土高塬沟壑区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分布特征及其演化

作 者: 车小力
导 师: 王文龙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关键词: 董志塬 溯源侵蚀 前进速度 影响因素 分布特征
分类号: S15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董志塬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中南部,是黄土高原目前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黄土塬,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与“陇东粮仓”。该区水蚀与重力侵蚀强烈,塬面沟谷溯源侵蚀异常严重,常常吞噬塬面肥沃农田,致使塬面不断萎缩。“固沟保塬”对于黄土高塬区域粮食和生态安全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从学科发展看,黄土高塬沟谷溯源侵蚀研究一直相对滞后,资料获取比较困难,研究工作及文献很少,而溯源侵蚀在高塬沟壑区总侵蚀量中所占比例较大,对沟谷发育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黄土高塬沟壑区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沟头溯源侵蚀分布特征前进速度,研究董志塬在南北、东西方向上溯源侵蚀的差异性成因,揭示沟头汇水区域的空间几何特征与溯源侵蚀的关系,探讨沟头溯源侵蚀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董志塬塬面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具有典型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地形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上。近50年沟头溯源侵蚀平均速率可达0.319m/a,西峰区侵蚀沟头数量最多,侵蚀状况最为严重,董志塬溯源侵蚀强度在各县区的大小为:西峰区>宁县>庆城县>合水县;(2)通过野外调查分析沟头形态对溯源侵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活动沟头处拥有跌水陡坎,沟壁垂直陡峭、多裂缝,沟头底部下切、沟壁掏空严重,沟底有明显的水流痕迹和较新的崩塌沉积物,沟头附近多陷穴;而稳定沟头沟壁较平缓,无跌水陡坎,沟头一般具有防护墙,沟内植被生长良好;(3)基于沟头前进速度的大小,将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强度分为5级:微度侵蚀区79.59km~2,占塬面面积的8.3%;轻度侵蚀区427.11km~2,占塬面面积的44.5%;中度侵蚀区333.74km~2,占塬面面积的34.8%;强度侵蚀区65.08km~2,占塬面面积的6.8%;极强度侵蚀区54.54km~2,占塬面面积的5.6%。4)除了降雨量的影响,沟头汇水面积、流域长度和形状系数也会对沟头溯源侵蚀产生影响。汇水面积与沟头前进长度成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675。汇水面积大的流域一方面汇集大量径流对沟头造成冲刷侵蚀,另一方面,能够对暴雨洪水进行一定的调节。对于典型沟头流域,汇水面积越大,越易造成沟头溯源侵蚀;集水流域长度与沟头前进长度之间存在临界地形的正反比关系,即沟头前进长度大于50m时,两者之间具有反比关系,当沟头前进长度小于50m时,两者之间存在正比关系;沟头前进长度与流域形状系数具有较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659。沟头前进长度随流域形状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形状系数大时,水量集中较快,来水量也大,沟头溯源侵蚀强度大。5)董志塬在南北、东西方向上溯源侵蚀具有显著差异性,东西方向上的溯源侵蚀强度明显大于南北方向。通过对塬面地形、降雨径流、水系汇流分析可知,塬面在东西方向上具有更加明显的集流地形,其集流能力远远大于南部,而东部较西部又有明显的集流地形;塬面水流流向主要指向东部,其次为西部,南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水流流向值的分布最小;塬面中部偏东方向上的汇流累积量值最大,汇水流量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侧的塬面上,东部塬面所承受的汇水流量要高于西部塬面;塬面偏东方向上的水流长度值较大,偏西方向上亦有一定的水流长度值分布,但较偏东方向上小,东西两侧的塬面受到的土壤侵蚀强度较大。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3
第一章 绪论  13-22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4
    1.1.1 研究目的  13
    1.1.2 研究意义  13-14
  1.2 研究区概况  14-17
    1.2.1 地形地貌  15-16
    1.2.2 水文气象  16
    1.2.3 土壤与植被  16
    1.2.4 社会经济情况  16
    1.2.5 水土流失情况及其影响  16-17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7-2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7-19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9-22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2-26
  2.1 野外考察  22
    2.1.1 考察范围与方法  22
    2.1.2 建立调查项目编码系统  22
  2.2 GIS 技术应用  22-23
  2.3 研究内容  23-24
    2.3.1 董志塬溯源侵蚀分布特征前进速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3
    2.3.2 董志塬不同典型沟头流域几何特征对沟头溯源侵蚀的影响  23
    2.3.3 董志塬在南北、东西方向上溯源侵蚀显著差异的成因分析  23-24
  2.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案  24-26
    2.4.1 技术路线  24
    2.4.2 研究方案  24-26
第三章 董志塬溯源侵蚀分布特征、前进速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6-40
  3.1 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概况  26-28
  3.2 董志塬溯源侵蚀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8-34
    3.2.1 西峰区溯源侵蚀强度特征  29-31
    3.2.2 宁县溯源侵蚀强度特征  31-32
    3.2.3 庆城县溯源侵蚀强度特征  32-33
    3.2.4 合水县溯源侵蚀强度特征  33-34
  3.3 董志塬溯源侵蚀强度等级分布图  34-38
    3.3.1 溯源侵蚀类型及强度  34-36
    3.3.2 溯源侵蚀强度等级分布  36-38
  3.4 董志塬南小河沟流域溯源侵蚀差异性  38-39
  3.5 小结  39-40
第四章 董志塬不同典型沟头流域几何特征对沟头溯源侵蚀的影响  40-45
  4.1 流域几何特征  40-41
    4.1.1 流域面积  40-41
    4.1.2 流域长度  41
    4.1.3 流域形状系数  41
  4.2 流域几何要素对沟头溯源侵蚀的影响  41-44
    4.2.1 汇水面积对沟头溯源侵蚀的影响  41-42
    4.2.2 流域长度对沟头溯源侵蚀的影响  42-43
    4.2.3 流域形状系数对沟头溯源侵蚀的影响  43-44
  4.3 小结  44-45
第五章 董志塬在南北、东西方向上溯源侵蚀显著差异的成因分析  45-53
  5.1 地形对董志塬南北、东西方向上塬面萎缩强度的影响  45-47
    5.1.1 董志塬塬面地形全局趋势分析  45-46
    5.1.2 董志塬塬面等值面的生成  46-47
  5.2 水文分析在董志塬塬面萎缩强度差异上的应用  47-52
    5.2.1 董志塬塬面 DEM 的生成  47-48
    5.2.2 董志塬塬面水流流向的提取  48-49
    5.2.3 董志塬塬面汇流累积量的提取  49-50
    5.2.4 董志塬塬面水流长度的提取  50-52
  5.3 小结  52-53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53-55
  6.1 结论  53-54
  6.2 创新点  54
  6.3 讨论  54-55
附录  55-68
参考文献  68-72
致谢  72-73
作者简介  73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6.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7.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8.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9.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0.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1.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2.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3.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4.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15.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16.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17.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18.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19. 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S718.5
  20.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21. 刺激表述方式和分布特征对类别表征的影响,B842.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水土保持 >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