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作 者: 陈格君
导 师: 周文斌; 张卫民
学 校:
专 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分布特征 来源分析
分类号: X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鄱阳湖湿地是中国第一批加入拉姆萨尔湿地公约的湿地,是国际重要的湿地。本文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湿地土壤丰、枯水期含量及基本理化性质,研究丰、枯水期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分布特征,分析并探讨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的来源,为区域的碳氮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丰水期,湿地以水域型为主,面积约为2778.22km~2;枯水期,以苔草型为主约为828.84km~2。丰、枯水期四种不同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差异,植被群落也具有一定差异。(2)土壤C、N含量表现为丰水低,枯水高,TC在丰、枯水期都为苔草型>芦苇型>泥滩型>水域型,TN则为芦苇型>苔草型>泥滩型>水域型,有机碳、氮含量较高的是芦苇型和苔草型湿地。土壤C、N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为主。(3)鄱阳湖北湖L1柱和南湖L2柱沉积物中有机质的δ13C值为-25.49‰~-20.89‰之间,δ15N值在4.00‰~6.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两柱的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有机物源为主;氮素在时间尺度上相一致,L1柱氮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随后以水生植物为主,L2柱在80年代以前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随后以藻类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8
目录  8-10
插图和附表清单  10-11
1 绪论  11-19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3
    1.1.1 选题背景  11-13
    1.1.2 选题意义  13
  1.2 文献综述  13-17
    1.2.1 湿地研究进展  13-14
    1.2.2 湿地土壤研究进展  14-15
    1.2.3 湿地土壤研究进展  15-16
    1.2.4 湿地土壤研究进展  16
    1.2.5 鄱阳湖湿地的研究现状  16-17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9
    1.3.1 研究内容  17-18
    1.3.2 技术路线  18-19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19-27
  2.1 研究区域概况  19-23
    2.1.1 研究区域概况  19
    2.1.2 地形地貌  19-20
    2.1.3 气候  20
    2.1.4 水文  20-21
    2.1.5 土壤  21-22
    2.1.6 生物资源  22-23
  2.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3-27
    2.2.1 资料收集与准备  23
    2.2.2 土壤样品与水样采集  23-24
    2.2.3 样品前处理  24
    2.2.4 样品分析  24
    2.2.5 数据处理  24-27
3 鄱阳湖水文特征及湿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27-33
  3.1 鄱阳湖水域季节性变化特征  27-28
  3.2 鄱阳湖湿地类型特征  28-29
  3.3 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  29-31
  3.4 鄱阳湖水域面积与湿地类型的变化关系  31
  3.5 小结  31-33
4 鄱阳湖湿地土壤 C、N 含量分布特征  33-45
  4.1 湿地土壤组成、分布特征  33-37
    4.1.1 湿地 C、N 含量特征分析  33-34
    4.1.2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统计学特征值分析  34-36
    4.1.3 有机碳、全氮和 C/N 比的相关性研究  36-37
  4.2 鄱阳湖湿地 C、N 分布水平差异分析  37-40
    4.2.1 同类型湿地 C、N 含量季节性差异分析  37-38
    4.2.2 水域面积变化下的 C、N 含量季节性差异分析  38-40
  4.3 鄱阳湖湿地 C、N 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0-42
    4.3.1 土壤理化因素  40-41
    4.3.2 植被  41-42
  4.4 小结  42-45
5 鄱阳湖沉积物碳、氮垂直分布特征及有机质来源分析  45-55
  5.1 沉积物剖面 TOC、TN 和 C/N 垂直分布特征  45-46
  5.2 沉积物剖面δ15N、δ13C 垂直分布特征  46-47
  5.3 利用碳稳定同位素和 C/N 分析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  47-51
    5.3.1 沉积物δ13C 与 C/N 和 TOC 相关性分析  48
    5.3.2 运用碳稳定同位素值分析有机质来源  48-49
    5.3.3 运用 C/N 值研究有机质来源  49-50
    5.3.4 鄱阳湖有机质年代来源分析  50-51
  5.4 氮稳定同位素记录沉积物氮的来源  51-52
  5.5 小结  52-55
6 结论与展望  55-57
  6.1 主要结论  55-56
  6.2 工作展望  56-57
7 致谢  57-59
8 参考文献  59-63
9 研究成果  63

相似论文

  1. PBO/SWNT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TQ340.64
  2. 煤粉再燃反应条件对NH3非催化还原NOx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X701
  3. 氮杂环化合物介质阻挡放电降解的实验研究及机理初探,X703
  4. 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TP3
  5. 云南高原湖泊底泥堆积区生态条件下磷、氮等污染物的转化规律,X131.2
  6. 携带WSSV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和环境因子胁迫的研究,S945
  7.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8. 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对三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Q945
  9.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Au@Pt、Au@Pd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O643.36
  10. 喹喔啉-1,4-二氧化物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914
  11. Bi、N共掺杂TiO2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O614.411
  12.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TS254.9
  13.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14. 氮肥对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发育的影响,S541.9
  15.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16.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17. 我国碳减排服务外包理论与对策探索,X321
  18.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19. 花铃期遮荫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生长发育及氮素代谢特征的影响,S562
  20. 四川会理烤烟叶片生长发育及物质代谢特性研究,S572
  21.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双季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S51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地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