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嗜酸乳杆菌La-5微胶囊的制备及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作 者: 王少君
导 师: 张铁华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微胶囊 嗜酸乳杆菌La-5 乳清蛋白 酸奶 干酪
分类号: TS25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包埋技术。本研究主要以海藻酸钠-乳清蛋白-钙凝胶为壁材,以嗜酸乳杆菌La-5为芯材,添加多糖制备微胶囊。研究微胶囊在贮藏期间的菌种变化情况及在乳制品中的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微胶囊制备的研究:通过对益生菌保护剂的选择及乳清蛋白pH的筛选,确定了乳清蛋白(WPC)及多糖体系,乳清蛋白的pH为6.5。乳清蛋白对La-5菌种的保护作用不明显,比空白组多了不到0.3log(0天)。低pH对空白样品的菌种有很大的伤害作用,在模拟胃液(SGF)中处理120min后,La-5菌落数下降了3log,而微胶囊组菌落数从原来的2.78±0.27×10~6下降到1.22±0.22×10~5。在模拟肠液中,空白组和微胶囊组的活菌数都有所增加,而微胶囊组的增幅明显高于空白组,这说明微胶囊在模拟肠液(SIF)中具有很好的肠溶性。2微胶囊酸奶的研究:以R-704为发酵剂,La-5和微胶囊化的La-5为辅助发酵剂,共制备不同酸奶样品三种,分别以R-704和La-5为发酵剂制备酸奶样品两种。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在pH和滴定酸度方面变化差异不大。而样品2(辅助发酵剂为La-5)样品3(辅助发酵剂为0.35mg/100mL微胶囊)和样品4(辅助发酵剂为0.20mg/100mL的微胶囊)使用了混合菌种,所以样品中蛋白质分解作用强,样品的失水率较低,粘度较高。其中辅助发酵剂为0.35mg/100mL微胶囊的样品3失水率最低,发酵剂为R-704的样品1和发酵剂为La-5的样品5失水率,比样品3分别高出了10.85%和8.7%。辅助发酵剂为La-5的样品2粘度最高,比空白组样品(样品1和样品5)分别高出12.7%和11.87%。样品2和样品1、样品5的粘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所有样品的La-5的菌落数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经过28天贮藏,样品2中La-5菌落数下降迅速,从1.41×10~7降到2.31×10~5,而样品3只下降了0.5log,样品4下降了将近1log。以微胶囊为辅助发酵剂制备的样品(样品3和样品4)和其它样品在质构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样品2、样品3和样品4的硬度变化趋势相同,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之后又有所下降。所有样品的弹性和粘聚性在贮藏期间都有微小的下降,但变化程度不大。3微胶囊干酪的研究:以R-704和La-5为发酵剂制备了四种干酪。所有干酪中的菌落数都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在干酪中添加经微胶囊化的菌种保护了菌种La-5的存活。微胶囊干酪(干酪3和干酪4)经28天贮藏初始菌落数只下降了原来的5.7%和11.8%;而其他干酪样品初始菌落数下降明显。所有干酪样品的硬度、弹性及粘聚性变化趋势相同,都在贮藏期间有所下降,而添加微胶囊的干酪指标下降速度更快。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21
  1.1 微胶囊技术简介  10-11
  1.2 益生菌微胶囊技术的主要壁材  11-15
    1.2.1 海藻酸钠  11-13
    1.2.2 淀粉  13
    1.2.3 壳聚糖  13-14
    1.2.4 牛奶蛋白  14-15
  1.3 益生菌微胶囊技术的主要方法  15-18
    1.3.1 挤压法  15-16
    1.3.2 乳化法  16
    1.3.3 酶法微胶囊技术  16-17
    1.3.4 喷雾干燥法  17-18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18-21
    1.4.1 研究意义  18-19
    1.4.2 研究内容  19-21
第2章 益生菌微胶囊制备的研究  21-29
  2.1 材料与仪器  21-22
    2.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1
    2.1.2 试验设备与仪器  21
    2.1.3 培养基  21
    2.1.4 模仿人工胃液  21-22
    2.1.5 模仿人工肠液~([])  22
    2.1.6 PBS 溶液~([])  22
  2.2 试验方法  22-24
    2.2.1 本章工艺路线  22-23
    2.2.2 菌种的活化  23
    2.2.3 冻干菌粉的制备  23
    2.2.4 菌种混合液  23
    2.2.5 微胶囊的制备  23
    2.2.6 微胶囊中的活菌计数  23-24
    2.2.7 乳清蛋白 pH 对微胶囊的影响  24
    2.2.9 稳定性指标测定  24
  2.3 结果与分析  24-28
    2.3.1 微胶囊中菌种的测定结果  24-26
    2.3.2 乳清蛋白 pH 的筛选  26
    2.3.3 微胶囊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26-28
  2.4 小结  28-29
第3章 益生菌微胶囊在酸奶中的应用  29-40
  3.1 材料与仪器  29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9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9
  3.2 试验方法  29-32
    3.2.1 菌种的活化  29
    3.2.2 益生菌微胶囊酸奶的制备  29-30
    3.2.3 酸奶产酸能力的测定  30
    3.2.4 酸奶失水率测定  30
    3.2.5 酸奶粘度的测定  30-31
    3.2.6 微胶囊在乳制品中的存活  31
    3.2.7 感官评价  31-32
    3.2.8 质构的测定  32
  3.3 结果与讨论  32-38
    3.3.1 产酸能力的测定结果  32-33
    3.3.2 失水指数测定结果  33-34
    3.3.3 粘度测定结果  34-35
    3.3.4 微胶囊在酸乳中的存活  35
    3.3.5 感官评价结果  35-36
    3.3.6 酸奶质构的变化  36-38
  3.4 小结  38-40
第4章 益生菌微胶囊在干酪中的应用  40-48
  4.1 材料与仪器  40-41
    4.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40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0-41
    4.1.3 蛋白胨水溶液  41
  4.2 试验方法  41-43
    4.2.1 菌种的活化  41
    4.2.2 益生菌微胶囊干酪的制备  41
    4.2.3 干酪的感官评定  41-42
    4.2.4 干酪中 La-5 菌落数的测定  42
    4.2.5 质构的测定  42-43
  4.3 结果与分析  43-47
    4.3.1 干酪中 La-5 菌落数的测定  43-44
    4.3.2 干酪质构的变化  44-46
    4.3.3 干酪感官分析  46-47
  4.4 小结  47-48
第5章 全文结论  48-49
参考文献  49-55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55-56
致谢  56-57
导师简介  57

相似论文

  1. 曲拉精制干酪素褐变因素及工艺优化研究,TS252.5
  2. 橄榄油(茉莉香精)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225.1
  3. 几种抗生素对酸奶发酵过程的影响,TS252.54
  4.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R-藻红蛋白的生物修饰及活性保护研究,TS201.21
  5. 杜仲叶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微胶囊化研究,R285.5
  6. 固定化乳酸菌发酵产L-乳酸的研究与应用,TQ921.3
  7. 副干酪乳杆菌絮凝沉淀甘薯淀粉机理及其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TS231
  8. 乳清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R587.1
  9. 干酪乳杆菌LC2W细胞组分对巨噬细胞活性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R371
  10. 聚合物基功能性材料的制备与性能,TB34
  11. 微胶囊壁的形态控制及磁性、半充满微胶囊的制备,TB383.4
  12. 肉桂油微胶囊的制备及评价,R283
  13.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茶多酚EGCG的微胶囊载体作用,O636.1
  14. 含GMA的物理发泡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TQ320.7
  15.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微胶囊壁材制备及应用研究,TS236.9
  16. 含硅—磷微胶囊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TQ314.248
  17. 电泳显示微胶囊的制备及Y型微通道反应器搭建,TB383.4
  18. 微胶囊化月桂酸单甘油酯的制备,TS202.3
  19. 狭鳕鱼皮胶原蛋白特性及其性能改造,TS254.9
  20. 牛初乳免疫球蛋白IgG微胶囊化研究,TS252.1
  21. 多拉菌素的分离纯化工艺及其微胶囊剂型的初步研究,S859.7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乳品加工工业 > 基础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