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 者: 张文雅
导 师: 谭培文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交往异化 广西桂林高校
分类号: C91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进入网络世界,热衷于网络交往,网络交往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逐步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然而网络交往在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其中带来的异化现状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目前国内理论界关于网络异化的研究还很少,网络交往异化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课题尝试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网络交往异化现状。虽然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异化现象已经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对于大学生的网络交往现象的各个层面都有论述,这其中多数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探讨,本文将结合本学科特点从马克思交往异化理论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交往。纵观以往研究发现,目前学者们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结合实证调查还很鲜见,特别是在广西桂林市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现状问题提出建议的研究则更加缺乏。本文研究目的是在延续先前学者研究的成果上,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共五所广西桂林市高校的实证调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角度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进行理性思考,为引导和指导大学生科学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降低其消极影响,最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数据调查结果的分析,将从大学生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大学生作为主体在网络交往中存在的异化表现与特征:分别是大学生自我关系异化包括人格异化、角色异化和能力异化;大学生与他人关系的异化包括伦理关系异化、人际交往异化和信任感异化;大学生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包括社会责任感异化、社会价值观异化、理想信念异化和社会适应能力异化。从网络特性、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寻找原因并提出对策。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的形成原因有:网络交往空间特性包括开放性、虚拟性和匿名性;大学生自身原因包括对网络的非理性认识、大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特点、心理压力和精神空虚;学校教育存在漏洞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网络道德教育欠缺、教师职责缺失、校园文化生活单调;家庭监督难以奏效包括家庭管教突然松绑、家庭教养方式错误、家长网络知识缺乏;社会环境负面影响包括网络法律建设相对滞后、网络技术监控难度大、网络道德调控缺乏、社会舆论导向错误。消除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的对策是:首先,大学生自身要严格要求自我,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包括树立健康网络交往观、认识自我充实自我、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其次,学校方面要强化校园网络教育建设包括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网络道德教育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拓展教师的职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再次,家庭方面要发挥家庭教育积极作用包括牢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增强家庭辅导作用、提高家长的网络与教育技能;最后,社会方面要扩大社会的正面效应包括完善网络法律和法规、加强网络监控技术、构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本研究采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法和文献法。通过对问卷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文献资料的整理汇总,运用相关理论进行统计分析。问卷法是使用设计的自填式问卷,开展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利用SPSS和EXCEL进行分析处理。文献法是通过对相关书籍、论文、网络资料等的分析与综合,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实证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通过个案实证调查,从实证、客观角度科学探索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现象,从异化理论角度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现状进行了辩证分析,有针对性地为加强高校网络交往管理提供对策和建议,希望为校园建立一个和谐、健康和文明的网络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一、导论 10-24 (一) 研究对象 10-11 (二) 基本概念界定 11-19 1、网络交往的概念界定 11-13 2、网络交往的特征 13-15 3、网络交往异化的含义 15-18 4、网络交往异化的特征 18-19 (三) 研究现状 19-24 1、对异化问题的研究 19-20 2、网络交往问题的研究 20-22 3、网络交往异化问题的研究 22-24 二、网络交往异化理论的基础阐述 24-33 (一)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异化理论 24-27 1、《詹姆斯·穆勒一书摘要》中的交往异化 24-25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交往异化 25 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异化 25-26 4、《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的交往异化 26-27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异化理论 27-30 1、萨特的交往异化思想 27-28 2、弗洛姆的交往异化思想 28 3、哈贝马斯的交往异化思想 28-30 (三) 马克思交往异化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30-33 三、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表现与特征——以桂林五所高校为个案 33-56 (一)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33-44 1、研究目的 33 2、研究假设 33 3、研究对象 33 4、研究工具 33-34 5、调查方法 34 6、研究程序 34 7、统计工具 34 8、研究结果 34-44 (二) 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表现与特征 44-56 1、大学生主体自我关系异化 44-48 2、大学生与他人关系的异化 48-51 3、大学生与社会关系的异化 51-56 四、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的原因分析 56-66 (一) 网络交往空间先天特性 56-57 1、网络交往空间的开放性 56 2、网络交往空间的虚拟性 56-57 3、网络交往空间的匿名性 57 (二) 大学生自身原因 57-60 1、对网络的非理性认识 57-58 2、大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特点 58-59 3、心理压力和精神空虚 59-60 (三) 学校教育存在的漏洞 60-62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 60 2、网络道德教育欠缺 60 3、教师职责缺失 60-61 4、校园文化生活单调 61-62 (四) 家庭监督难以奏效 62-64 1、家庭管教突然松绑 62-63 2、家庭教养方式错误 63-64 3、家长网络知识缺乏 64 (五) 社会环境负面影响 64-66 1、网络法律建设相对滞后 64 2、网络技术监控难度大 64-65 3、网络道德调控缺乏 65 4、社会舆论导向错误 65-66 五、消除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的对策研究 66-73 (一) 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66-67 1、树立健康网络交往观 66 2、认识自我充实自我 66-67 3、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67 (二) 强化校园网络教育建设 67-69 1、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67-68 2、渗透网络道德教育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68 3、拓展教师的职能 68-69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69 (三) 发挥家庭教育积极作用 69-70 1、牢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69-70 2、增强家庭辅导作用 70 3、提高家长的网络与教育技能 70 (四) 扩大社会的正面效应 70-73 1、完善网络法律和法规 70-71 2、加强网络监控技术 71-72 3、构建网络交往道德规范体系 72 4、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 72-73 注释 73-76 参考文献 76-80 附录一 80-8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84-85 致谢 85-86
|
相似论文
-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 大学生道义推理研究,B841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社会关系、社会约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