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作 者: 刘津慧
导 师: 关信平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社区矫正 性质 根据 矫治社会工作 制度构建 未成年人
分类号: D926.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696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s或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s),也称社区矫治,是普遍盛行于20世纪西方国家,被联合国预防与控制犯罪组织肯定与倡导的以社区为基础矫正罪犯的制度与方法。社区矫正的萌芽可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是出于人道的关爱和对轻微犯罪者的同情,往往由志愿者进行,而其后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体现更多的是人权保护观念的深化。社区矫正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刑罚制度反思和变革的产物,其中包含了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行刑社会化倾向。本研究针对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整体思路和观点都是围绕我国情况展开。关于国外部分的相关介绍,一样是根据对我国的借鉴价值而进行取舍。通过对我国的罪犯改造制度和含有社区矫正因素做法的梳理,考察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生长的本土化因素。通过对社区矫正基础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对社区矫正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并指出社区矫正具有刑事执法、社会工作、社会福利及跨部门的综合性质。通过对矫治社会工作的介绍及其与社区矫正关系的分析,指出:我国传统的罪犯改造与社区矫正虽有共通之处,但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现代意义的社区矫正制度必须要引入社会工作理念,有矫治社会工作的介入,社区矫正最终应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实行。最后结合整体研究,构建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体系,并提出现阶段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独立价值与完善建议。本研究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的背景、目标和意义,当前研究状况的综述,以及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社区矫正的概念、历史沿革以及我国社区矫正溯源。第三章深入探讨社区矫正的有关理论问题。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视角,探寻社区矫正制度产生的理论根据,并归纳为八个方面的内容逐一进行阐述分析。就社区矫正的性质问题进行独到的解读,提出了与主流理论不同的观点,认为社区矫正具有刑事执法、社会工作、社会福利性质以及跨部门的综合性质。第四章立足我国国情,阐述我国社区矫正的根据。通过对我国罪犯改造制度的回顾,勾画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制度前身背景;通过对我国刑事政策的梳理,寻求社区矫正制度建立的政策根据;通过对我国当前国情的分析,指出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建立的现实根据。第五章是对各国社区矫正做法的介绍。有针对性地选取了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四个在社区矫正方面各具特色的国家,分别进行介绍和分析,为构建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提供参考。第六章主要阐述矫治社会工作的介入。通过对社会工作价值和矫治社会工作内容的介绍,创造性地提出:现代意义的社区矫正制度必须要有矫治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最终应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实行,我国原有的罪犯改造帮教模式,必须加入矫治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内容,才能实现社区矫正制度设计的初衷。第七章是对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考察。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较全面地展示了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三年多来的总体情况,抽取首批试点的三个直辖市作为具体考察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并就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八章综合全文研究,分析了制度构建所需的社会基础,从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社区矫正相关制度完善等几个方面构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指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在我国现阶段具有独立价值,并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Abstract 4-12 第一章 导论 12-25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12-14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14-22 第三节 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22-25 1.3.1 研究视角 22-23 1.3.2 研究方法 23-25 第二章 社区矫正概述 25-40 第一节 社区矫正的概念 25-29 2.1.1 社区的概念 25 2.1.2 矫正的概念 25-26 2.1.3 社区矫正的概念 26-29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历史沿革 29-36 2.2.1 刑罚理念的发展变化 29-32 2.2.2 社区矫正的实践 32-36 第三节 我国社区矫正溯源 36-40 2.3.1 我国古代社区矫正 36 2.3.2 我国近现代社区矫正 36-39 2.3.3 我国当代社区矫正 39-40 第三章 社区矫正的基本理论 40-59 第一节 社区矫正的理论根据 40-50 3.1.1 刑罚人道主义思想 40-41 3.1.2 深化的复归理论 41-42 3.1.3 新社会防卫论 42-44 3.1.4 犯罪学上的标签理论 44-45 3.1.5 行刑经济化理论 45-46 3.1.6 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理论 46-47 3.1.7 “大社会”观念和社会福利思想 47-48 3.1.8 科学的刑罚观及矫正刑理论 48-50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性质 50-59 3.2.1 刑事执法的性质 51-53 3.2.2 社会工作的性质 53-55 3.2.3 社会福利的性质 55-56 3.2.4 跨部门的综合性质 56-59 第四章 我国社区矫正的根据 59-84 第一节 我国矫正制度(罪犯改造制度)回顾 59-65 4.1.1 罪犯改造的含义 59 4.1.2 我国罪犯改造的基本理论 59-62 4.1.3 我国罪犯改造的制度与实践 62-65 第二节 我国社区矫正的刑事政策根据 65-76 4.2.1 刑事政策的概念 65-66 4.2.2 刑事政策的基本理论 66-68 4.2.3 我国社区矫正的刑事政策根据 68-76 第三节 我国社区矫正的现实根据 76-84 4.3.1 对我国转型期犯罪现象的反思 76-79 4.3.2 犯罪预防的深层要求 79-81 4.3.3 和谐社会的政治追求 81-84 第五章 各国社区矫正的实践 84-109 第一节 英国的社区矫正 84-89 第二节 美国的社区矫正 89-97 5.2.1 美国社区矫正的发展 89-90 5.2.2 美国社区矫正的种类 90-97 5.2.3 美国社区矫正的组织形式 97 5.2.4 美国社区矫正的特征 97 第三节 德国的社区矫正 97-103 5.3.1 缓刑考验帮助 99-100 5.3.2 余刑的缓刑(假释) 100 5.3.3 赦免缓刑 100-101 5.3.4 保安处分中的行为监督 101 5.3.5 针对青少年的社区矫正措施 101-103 第四节 日本的社区矫正 103-109 5.4.1 日本社区处遇的历史发展 103-104 5.4.2 日本社区矫正制度的主要内容 104-105 5.4.3 日本社区处遇机关 105-106 5.4.4 日本的社区处遇的特点 106-109 第六章 矫治社会工作的介入 109-124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价值 109-113 6.1.1 社会工作概述 109-110 6.1.2 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 110-111 6.1.3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 111-113 第二节 矫治社会工作的涵义和功能 113-116 6.2.1 矫治社会工作的涵义 113-115 6.2.2 矫治社会工作的功能 115-116 第三节 矫治社会工作的介入 116-120 6.3.1 矫治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 116-117 6.3.2 矫治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 117-118 6.3.3 矫治社会工作社区介入的主要内容 118-120 第四节 矫治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的关系 120-122 第五节 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122-124 第七章 我国社区矫正试点考察 124-149 第一节 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概述 124-130 7.1.1 现行规定的考察 124-127 7.1.2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概述 127-130 第二节 试点地区差异考察 130-143 7.2.1 北京社区矫正情况 130-134 7.2.2 上海社区矫正情况 134-140 7.2.3 天津社区矫正情况 140-143 第三节 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43-149 第八章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 149-202 第一节 制度建设所需的社会基础 149-157 8.1.1 理性的现代刑罚观念 149-151 8.1.2 成熟的社区 151-153 8.1.3 不断壮大的民间社团和志愿者队伍 153-154 8.1.4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54-156 8.1.5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培训 156-157 第二节 社区矫正对象的科学界定 157-164 8.2.1 社区矫正的基本精神 157-158 8.2.2 社区矫正的对象 158-160 8.2.3 界定的理由 160-164 第三节 社区矫正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 164-168 8.3.1 社区矫正的机构设置 164-167 8.3.2 社区矫正的人员组成 167-168 第四节 社区矫正相关制度的完善 168-188 8.4.1 缓刑制度的完善 168-176 8.4.2 假释制度的完善 176-182 8.4.3 管制刑的完善 182-184 8.4.4 增设社区服务刑 184-188 第五节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188-202 8.5.1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独立价值 190-195 8.5.2 关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几点建议 195-202 致谢 202-203 参考文献 203-207 附录 207-214
|
相似论文
- 辐射问题的球谐函数—离散坐标法研究,TK124
-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S451
- 易错PCR定向进化扩展青霉FS1884脂肪酶,Q78
-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 柔性、刚性混配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表征,O621.1
- 红曲米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研究,TS251.65
- 精白保胚发芽米淀粉特性研究,TS235.1
- 大米蛋白酶解—接枝共聚综合改性技术的研究,TS201.2
-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 高温蛋白酶Pgsey及解旋酶Htc16特征的初步研究,Q814
- Thermobifida Halotolerans YIM 90462~T木聚糖酶基因克隆表达以及酶学特性研究,Q78
-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 Aspergillus niger Z-25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Q78
- 新型菊酯类农药降解酶的生化鉴定及分子改造研究,X172
- 水溶性竹红菌素/二氧化钛给药体系的构建及其性质研究,TQ460.1
- α-半乳糖苷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和性质研究,TQ925
-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 米谷蛋白的酶法脱酰胺及其功能性质的研究,TS201.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司法制度 > 劳动教养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