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

作 者: 何晓芳
导 师: 张贵新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教育学
关键词: 澳大利亚 高等教育市场化 政府 关系 理想类型
分类号: G64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264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出现了一种范式上的转型,各国相继从凯恩斯模式中跳出来,把市场看作组织教育资源最有效的手段。这使得高等教育市场化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发展的主流。作为一系列现象与趋势的集合,高等教育市场化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假设不存在外部干预,全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引导,高等教育市场化就是一种“量变”引发“质变”的进程。试图在这个多维度的立体的“连续统”上进行划界时,就是在这个“连续统”上寻找和确定“质变”的点,并把每个点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在空间上的多维度的立体“边界”。在这一过程中,当政府通过更有目的的管制或通过系统减少管制利用市场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手段时,力的平衡正在改变。在这一张一弛中,学术寡头的力量、政府权威的力量和市场需求的力量相互作用,确定了国家高等教育体制的学术、管理的模式和方向。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是国际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可以为我们思考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及其引发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的演变等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高等教育市场化从何而来?往何处去?在多大程度上有益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市场化的进程中,政府和市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角色和定位分别是什么?在市场经济与国家权力意识的双重影响下,大学如何继续保有自由和批判精神,同时实现社会功用的最大化?这些既是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本论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绪论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内容、框架、方法以及重要的概念进行说明。第一部分,首先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工具,即连续统思维和马克斯·韦伯(Weber , M)提出的理想类型法。其次从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结合的角度,利用连续统思维和理想类型法,对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以及大学、政府和市场三者之间关系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一种“纯逻辑形式”的特殊标准。第二部分,利用理想类型法从政策分析的视角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进行纵向的轨迹研究。随着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也日益深化,呈现出从最初的市场手段的运用过渡到市场目标和市场伦理的渗入的发展特点。第三部分,从宏观管理层面和政策层面等多个维度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的大学、政府和市场三者权力关系的演变与发展进行深入剖析。运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解释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表象后面的大学理念的嬗变、政府角色和管理方式的转型以及大学、政府、市场之间隐性与显性的权力关系。第四部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在三者权力关系的影响下产生的公私属性、消费主义文化、同态性与多样化、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第五部分,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和补充,对高等教育市场化适度发展、政府和市场在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的定位、大学自主性在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及相关问题进行若干思考。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1
绪论  11-26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3
    (一) 国际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  11
    (二) 市场化进程中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  11-12
    (三)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13
    (四) 澳大利亚的个案  1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1
    (一) 关于大学、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  13-19
    (二) 关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问题的研究  19-21
  三、概念的界定  21-22
    (一) 高等教育  21
    (二) 政府  21-22
    (三) 私有化  22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22-26
    (一) 研究内容  22-23
    (二) 研究方法与手段  23-24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24-26
第一部分 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与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的理想类型  26-58
  一、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连续统中的理想类型  26-29
    (一) 连续统(Continuum)  26-27
    (二) 理想类型(Ideal Type)  27-29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及其理想类型  29-41
    (一) 高等教育市场  29-31
    (二) 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  31-34
    (三) 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的理想类型  34-41
  三、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的实质及其理想类型  41-58
    (一) 自治与控制:大学与政府的博弈  41-47
    (二) 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的较量  47-52
    (三) 理念与效益:大学与市场的矛盾  52-54
    (四) 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的理想类型  54-58
第二部分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进程:政策分析的视角  58-90
  一、市场化前期的博弈:1850 年至1987 年  58-66
    (一) 背景因素  58-60
    (二) 州政府主导模式:1850 年至二战前  60-62
    (三)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协商模式:二战至20 世纪60 年代初  62-63
    (四) 联邦政府主导模式:20 世纪60 年代至80 年代末  63-66
  二、从市场手段到市场目标、市场伦理:1988 年至今  66-90
    (一) 背景因素  66-72
    (二) 道金森改革及其影响:1988 年至1996 年  72-80
    (三) 霍华德政府的改革及其影响:1996 年至2002 年  80-84
    (四) 尼尔森改革及其影响:2002 年至今  84-86
    (五) 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的轨迹分析  86-90
第三部分 澳大利亚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的演变  90-108
  一、大学理念的嬗变  90-93
  二、政府角色的转型  93-97
    (一) 政府的三种角色  93-96
    (二) 从全能式政策到工具化管理  96-97
  三、大学、政府、市场的博弈  97-108
    (一) 从学术主导到政府主导  98-104
    (二) 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  104-108
第四部分 当前关系模式下澳大利亚大学存在的问题  108-122
  一、大学的公私之辩  108-111
    (一) 公与私的二分法  108-110
    (二) 市场化进程导致公、私界限的弱化  110-111
  二、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  111-114
    (一)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  112
    (二) 从学院主义(collegiality)到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  112-114
  三、大学的消费主义文化  114-117
    (一) 企业型大学的出现  115-116
    (二) 知识成为商品  116
    (三) 学生成为消费者  116-117
  四、大学的多样化与同态性  117-122
    (一) 多样化与同态性的矛盾  118-119
    (二)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119-122
第五部分 结语与启示  122-137
  一、结语  122-128
    (一)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度  123-125
    (二) 政府与市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定位  125-127
    (三) 大学的自主性  127-128
  二、启示  128-137
    (一) 在坚持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把握市场化的度  128-132
    (二) 明晰政府在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的角色与定位  132-135
    (三) 鼓励大学的自主发展  135-137
参考文献  137-148
后记  148-149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149

相似论文

  1. 基于BAP的数据压缩、操作与查询处理系统的实现,TP311.13
  2.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3. 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F815.16
  4. 牡丹EST-SSR引物开发及其亲缘关系分析,S685.11
  5. 新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外交研究,D822
  6. 鬼臼毒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284
  7. 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625
  8. 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与新闻媒体的互动研究,D630
  9. 我国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研究,D630
  10.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11. 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完善,D922.68
  12.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13. “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D625
  14.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及构建途径研究,D630
  15. 会理不同海拔烟叶嗜锇颗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烤烟品质的关系,S572
  16.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7. 地方政府信用建设研究,D630.1
  18.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631.4
  19. 建设工程事故致因相互影响关系研究,TU714
  20.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D922.68
  21.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S57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