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冠心Ⅱ号方成分配伍对心肌梗塞大鼠主要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 者: 曾晓维
导 师: 于军;胡松年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生物信息学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心II号 脂肪酸代谢 心脏特异基因 VEGF Cx32 Srf PPAR MAPK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心肌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肌损伤原因,多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当心肌供血受限或心肌对氧和营养物质需求过盛,都能造成心肌中氧和营养物质的缺乏;临床上常见为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供血不足,造成心肌严重功能障碍,甚至坏死。西医在治疗上主要采取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尽管可供选择的药物较为广泛,然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病人多难以接受。随着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此类疾病良好疗效的显现,并且较小的副作用,充分显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冠心Ⅱ号方就是此类药物的代表,它是20世纪70年代研发的中药复方,由丹参、川芎、红花、赤芍、降香5味中药组成,药味数目适当,组方严谨,疗效确切,其针对的胸痹心痛证与现代医学相通之处较多,且其单味药药效、植物化学及其成分动力学研究积累较多,比较适合作为中药复方方剂配伍现代研究的选题。多年的临床及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冠心Ⅱ号具有调节血液循环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性、血凝状态及血小板功能,预防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对垂体后叶素和结扎冠状动脉诱发的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自主研制的心血管相关寡核苷酸芯片研究心肌梗塞模型基因表达的时序变化以及冠心Ⅱ号及其成分配伍对心血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为心肌梗塞的病理以及冠心Ⅱ号的药理的研究提供参考,建立起系统生物学技术与药理学相结合的方剂复杂组效关系与配伍规律的研究技术平台,为中药方剂配伍理论提供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心脏特异基因的筛选及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的选择,我们确定了1285个受试基因,设计并合成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后点制到氨基修饰的玻璃基片上,制成心血管相关寡核苷酸芯片。经过质量检测,各点浓度、大小均一,形状规则,样品自杂交显示相关性较高,因此适合后续的研究。选用结扎左冠脉前降支致心肌梗塞的大鼠模型研究心肌梗死后1天、3天、7天、15天以及30天大鼠心血管相关基因的改变,发现相对于假手术组,结扎后第3天基因变化最为剧烈;1天、3天和7天基因变化趋于一致,而与后面两个时间点的基因变化存在较大差异,而前期药理学检测表明,结扎后期心室壁明显变薄,而且存在大面积的疤痕,说明在疤痕形成期的基因变化较疤痕稳定期剧烈,而且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性较少。心肌梗塞模型中与脂肪酸代谢密切相关的PPAR代谢通路中的各基因在几个受试时间点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而参与脂肪酸代谢通路中的各基因在结扎后一天表现出强烈抑制,而3天后上调的基因比例有所升高,这有可能是大鼠自身的调节引起的。心脏特异表达的基因在模型组各个时间点中的变化表明,在第30天,特异表达基因大部分下调,说明在结扎后30天,大鼠的心脏功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这与前期的药理学检测结果一致。给予冠心Ⅱ号及其各成分以后,基因的变化呈现出与模型相反的表达趋势,说明我们的药物对心血管相关基因具有保护作用。梗死早期发生变化的基因主要是由药物刺激引起的,而梗死中期(7天)大部分基因的表达通过药物干预后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到了梗死后期(30天),单独由药物作用引起变化的基因比例又大大增加,因此可以认为梗死早期为药物治疗期,梗死中期为药物起效阶段,而在梗死后期,可能就是一个恢复期或者说巩固期。汤剂组的基因表达变化在前面的时间点(1d和7d)与血分药中药配伍组(红花、丹参、赤芍)的基因变化比较相近,而在第30天的时候与降香的基因变化相近,因此我们认为,在梗死的早期,在汤剂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血分药中药配伍的成分,可能对疤痕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到了梗死后期,降香作为理气为主的药在汤剂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因此气分药(川芎、降香)可能对疤痕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效果。冠心Ⅱ号及其各组分均能使间隙连接蛋白(Cx32)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正常水平,提示冠心Ⅱ号可能通过调控Cx32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周期使得细胞增殖。前期的药理学检测结果表明,冠心Ⅱ号能够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但是在本研究中,人们广泛关注的与血管新生相关的基因(如VEGF、FGF等)在我们的给药组中并为得到很好的效果,这说明冠心Ⅱ号促进血管新生可能存在另外的途径,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全文目录
致谢 5-7 前言 7-8 摘要 8-11 Abstract 11-14 缩略词表 14-20 第1章 绪论 20-37 1.1 前言 20-21 1.2 基因芯片简介 21-27 1.2.1 基因芯片的起源及原理 21-22 1.2.2 基因芯片实验基本流程 22-27 1.3 基因芯片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27-33 1.3.1 心肌肥大与心力衰竭 28-29 1.3.2 缺血性心肌病 29-31 1.3.3 动脉粥样硬化 31-32 1.3.4 先天性心脏病 32 1.3.5 其他 32-33 1.4 基因芯片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33-35 1.4.1 揭示中药药理及药效学物质基础 33-34 1.4.2 筛选中药有效部位和成分 34 1.4.3 中药质量控制 34-35 1.5 基因芯片的现状及前景 35-37 第2章 心血管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的制作及质量控制 37-44 2.1 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的选取 37-39 2.1.1 心脏特异基因的选取 37-38 2.1.2 文献报道的已知心肌梗塞相关基因的选取 38 2.1.3 其他已知相关基因的选取 38 2.1.4 芯片上所选基因概述 38-39 2.2 寡核苷酸的设计与合成 39 2.3 芯片制作 39-41 2.3.1 主要试剂和仪器 39 2.3.2 氨基基片制备 39-40 2.3.3 芯片点制 40 2.3.4 芯片后处理 40-41 2.4 芯片质量检测 41-43 2.5 结论 43-44 第3章 心肌梗塞模型的基因表达变化 44-65 3.1 实验目的 44-45 3.2 材料与方法 45-46 3.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45-46 3.2.2 实验动物和模型的建立 46 3.3 实验方法 46-50 3.3.1 实验分组 46-47 3.3.2 芯片实验设计 47 3.3.3 总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47 3.3.4 芯片实验 47-50 3.4 实验结果 50-62 3.4.1 概述 50-56 3.4.2 聚类分析 56-57 3.4.3 基因功能分类(GO)结果 57-58 3.4.4 差异表达基因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58-61 3.4.5 心脏特异基因在模型组的表达情况 61-62 3.5 讨论 62-65 第4章 冠心II号成分配伍对心血管相关基因的影响 65-94 4.1 实验目的 66 4.2 材料与方法 66 4.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66 4.2.2 实验动物及模型的建立 66 4.3 实验方法 66-67 4.3.1 实验分组 66-67 4.3.2 给药剂量及药物浓度 67 4.3.3 芯片实验设计 67 4.3.4 总RNA提取与质检 67 4.3.5 芯片杂交 67 4.4 实验结果 67-88 4.4.1 概述 67-75 4.4.2 差异表达的基因分类 75-79 4.4.3 聚类分析 79-81 4.4.4 方剂配伍研究 81-82 4.4.5 VEGF代谢通路研究 82-88 4.5 讨论 88-94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94-98 5.1 结论 94-95 5.2 主要创新点 95-96 5.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96 5.4 研究展望 96-98 参考文献 98-104 作者简介 104-107 教育经历 104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列表 104-105 在读期间完成的主要科研工作 105-107 附录一 主要试剂的配制 107-109 附表一 各给药组相对于模型组在各时间点基因数目的变化情况 109-110 附表二 各给药组相对于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基因数目的变化情况 110-111 附表三 芯片上所选基因位于KEGG中VEGF通路上的基因列表 111-113 附表四 与血管新生相关因子在各时间点模型组中的表达情况 113-114 附表五 与血管新生相关因子在各时间点模型组及给药组中的表达情况 114-116
|
相似论文
- 稻瘟病菌转录因子Moswi6的功能研究,S435.111.4
-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对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损伤的保护作用,R96
- 两个与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及七个与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S562
- 小胶质细胞不同功能状态下MAPK信号通路变化及梓醇对其影响,R363
- 外加低压稳恒直流电场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541.4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对机械应力刺激的反应,R329
- ROCKⅠ对PDGF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分子机制的研究,R363
- ROCK表达下调对PDGF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的调控,R363
- 心肌梗死区VEGF、SDF-1对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R542.22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R575.5
- 辛伐他汀对伴高脂血症的阿尔茨海默病双转基因小鼠作用研究,R589.2
- 低温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PPAR-γ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R605.971
- Cx26、Cx32的表达、基因突变在病理性皮肤瘢痕及瘢痕癌中的意义,R739.5
- NRP-2和VEGF在大肠腺癌及大肠腺瘤中表达的研究,R735.34
- 微囊化人胃癌细胞培养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R735.2
-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联合恩度靶向治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R734.2
- VEGF在肝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R735.3
- 蓝光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α1D亚基蛋白表达及分泌功能的影响,R774.1
- 硅油填充继发青光眼患者前房液中生长因子含量变化的相关分析,R779.6
- 骨桥蛋白通过MAPK信号通路上调MMP9表达及与胚胎着床相关性分析,R321
- PPARγ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R32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