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与就业问题研究

作 者: 王丽艳
导 师: 王东京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城镇贫困 转型 就业
分类号: F24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741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贫困是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的难题,尽管当今世界经济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但贫困不仅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消除,反而有日益加重的趋势。这一现象在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城镇表现得尤为明显。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贫困主要表现为农村贫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镇贫困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本篇论文是以经济转型为背景,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转型期城镇贫困及就业问题。论文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分析了我国转型期城镇贫困的现状,本文分别从城镇贫困群体的界定、城镇贫困群体规模的估算、城镇贫困的特征以及城镇贫困群体的分布几个方面来进行的。通过现状分析发现,下岗、失业人员是目前城镇贫困人口最集中、最引人注目的群体。这部分贫困群体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都存在着不平衡的特点,他们的消费结构单一,身心健康状况堪忧。与此相对应,城镇贫困中两种类型的贫困是最主要的,一是失业型贫困,二是就业质量低引起的贫困。论文随后分别对这两种类型的贫困展开分析。在对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本文探讨了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大、产业结构调整这三者对就业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有效就业人数正相关,而城镇收入差距与城镇失业人数具有正相关。这一结果意味着在减少失业型贫困的政策措施上,不仅仅要重视在城镇内部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而且要加大对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影响城镇居民的就业,达到扶贫的目的。对于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变动的关系验证的结果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同步发展,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发展,具体讲,就业结构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而产业结构已经表现出向第二、第三产业倾斜的特点,这种滞后进一步加重了失业现象。在有关就业质量的研究中,论文通过7个维度(工资、福利、工作的稳定性、职业发展机会、工作-家庭平衡、劳资关系、公平和员工进谏行为)分析了目前我国城镇贫困群体就业质量的现状。结果表明,城镇贫困群体的就业质量很低,不仅仅表现在工资收入低,而且更主要的是没有完善的福利待遇,随时有被解雇的危险,职业发展机会由于教育和技能水平不高非常渺茫,经常加班加点,不能保持工作-家庭的平衡,劳资关系冲突严重,贫困群体自我感觉不公平且维权意识不强。文章还分析了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人口学变量、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就业质量会随着企业所在行业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另外国家的政策法规对就业质量也有促进和监督作用。最后,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构建反贫困战略体系的政策建议,建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展开。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1、将就业质量的分析引入贫困研究中。以前的学者更多的是关注失业对贫困的影响,这属于就业数量的研究,而本文则全面考虑了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两个纬度对贫困的影响。2、本文论述的就业质量的7个维度(工资、福利、工作的稳定性、职业发展机会、工作-家庭平衡、劳资关系、公平和员工进谏行为)是在综合以前学者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本文提出的衡量就业质量的7个维度,不仅仅包括了贫困群体最关注的工资、福利等低层次的需要,也涵盖了对组织的参与性、工作与家庭平衡等高层次的需求,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就业质量的相关因素。论文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不足:1、由于数据的获得非常困难,因此,论文主要是依据历年的统计年鉴,对宏观因素如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微观方面对企业职工就业质量的研究,主要通过对以前学者的相关成果进行总结、比较和研究,并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由于资料有限,本文没有把影响就业的诸多因素整合到一个模型中,而只是单独的对各个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因此,回归系数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导论  12-20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5
    一、研究背景  12-13
    二、研究意义  13-15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5-16
    一、研究对象  15-16
    二、研究方法  16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8
    一、研究思路  16-17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7-18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  18
  第四节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18-20
    一、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8-19
    二、研究的主要不足  19-20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0-49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20-26
    一、经济转型的含义  20-21
    二、贫困的含义  21-24
    三、就业与失业的含义  24-26
  第二节 贫困的测量  26-30
    一、贫困线的测定  26-27
    二、贫困程度的度量指标  27-30
  第三节 国外有关贫困理论研究的综述  30-45
    一、马克思及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派关于贫困的理论  30-32
    二、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贫困的理论  32-42
    三、贫困社会学理论考察  42-45
  第四节 国内有关城镇贫困理论研究的综述  45-49
    一、国内对城镇贫困致因的研究  45-47
    二、国内对城镇反贫困的研究  47-49
第三章 转轨时期城镇贫困的现状分析  49-66
  第一节 城镇贫困群体的界定  49-54
    一、政府部门对城镇贫困群体的界定  49-50
    二、权威机构和学者对城镇贫困群体的界定  50-54
  第二节 转轨时期城镇贫困的规模及特征  54-59
    一、转轨时期城镇贫困规模估计的差异性  54-56
    二、转轨时期城镇贫困规模的变化趋势  56-57
    三、转轨时期城镇贫困的特征  57-59
  第三节 中国城镇贫困人口的构成  59-60
  第四节 中国城镇贫困人口的分布  60-62
    一、中国城镇贫困人口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60-61
    二、中国城镇贫困人口的行业差异逐渐拉大  61-62
  第五节 中国城镇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  62-66
    一、城镇贫困群体的收入极大地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62
    二、中国城镇贫困群体的消费结构单一  62-63
    三、中国城镇贫困群体的健康状况  63-65
    四、代际转移趋势  65-66
第四章 转轨时期城镇失业性贫困的实证研究  66-87
  第一节 经济转轨过程中失业与城镇贫困  66-67
  第二节 转轨经济下就业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7-87
    一、城镇失业的性质  67-69
    二、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  69-74
    三、城乡收入差距与失业  74-78
    四、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78-87
第五章 转轨时期城镇贫困群体的就业质量研究  87-105
  第一节 就业质量的含义  87-88
  第二节 衡量就业质量的维度  88-91
  第三节 城镇贫困群体就业质量的现状  91-97
    一、工资收入  91-92
    二、福利  92-93
    三、工作稳定性  93-94
    四、职业发展机会  94
    五、工作-家庭平衡  94
    六、劳资关系  94-97
    七、公平和进谏行为  97
  第四节 城镇贫困群体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97-105
    一、人口学变量  98-99
    二、人力资本  99-101
    三、社会资本  101-102
    四、企业所处的行业  102-103
    五、国家制定的就业政策  103-105
第六章 转轨时期城镇反贫困战略  105-119
  第一节 制定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思路与出发点  105-108
    一、对城镇反贫困战略的再认识  105-106
    二、制定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指导原则  106
    三、城镇反贫困战略的重点  106-108
  第二节 三个层面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构建  108-114
    一、宏观层面:以反贫困为导向的经济政策  109-111
    二、中观层面:规范企业行为  111-113
    三、微观层面:加大贫困者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  113-114
  第三节 政策建议  114-119
    一、实行以就业增长为核心的经济政策组合  114-115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15
    三、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机制  115-116
    四、增强贫困群体素质,提高就业质量  116-118
    五、多方动员,协调努力  118-119
结语  119-121
参考文献  121-126
后记  126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3.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4. 浙江省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性研究,G647.38
  5.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6.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7. 农村失地妇女的就业状况研究,F249.2
  8. 武汉市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研究,F249.27
  9. 农科大学生择业观、就业服务需求与高校就业服务优化,G647.38
  10. 发展服务外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探析,G647.38
  11.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07.4
  12. 政府职能转换背景下人大执法检查工作的完善,D624
  13. 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G40-057
  14. 广西师范生就业力发展现状及改进研究,G657.38
  15. 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创新,G647.38
  16. 项目课程视角: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研究,G717.38
  17. 东亚转型国家民主巩固的困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73
  18.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19.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C912.82
  20. 体验式就业教育,G647.38
  21.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府责任研究,G647.38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劳动经济 > 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