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作 者: 王晶
导 师: 李亚里
学 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专 业: 妇产科学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分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 帕金森病 神经移植
分类号: R742.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建立体外诱导人的胚胎干细胞(hESCs)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条件,以期在培养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较纯的、具有功能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为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开辟新的前景。【方法】将hESCs置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饲养层上培养,细胞接近融合状态时进行传代,程序降温法冻存,速溶方法复苏,确定解冻后细胞复苏率、克隆生长与分化情况,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分三阶段诱导hESCs定向生成神经干细胞(NSCs)。形态学观察结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NSCs分化试验对所诱导的NSCs的分化潜能进行检测。模拟体内多巴胺神经元分化发育的不同阶段及微环境,采用早期添加音猥因子(SHH)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的方法,诱导hESCs定向生成多巴胺能神经元(A组),并与传统的诱导方法(B组)相比较,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RT-PCR法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标志,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诱导后细胞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利用立体定位技术将分化后的细胞移植到PD大鼠的纹状体内,对照组植入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证实移植细胞的存活并以诱发旋转行为的改善来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hESCs稳定增殖了5个月,传代20代;细胞在MEF上呈集落生长,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程序降温法冻存后复苏,细胞复苏率达到78.3%;解冻后第12代细胞仍具有稳定的46XX核型;表达hESCs特异性蛋白及基因。经三步法最终可诱导形成纯度高达90%以上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nestin基因;所诱导生成的细胞反复传代,仍表现为nestin阳性,并可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诱导的细胞表达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基因及蛋白。A组TH的阳性表达率(73.68±4.71%)明显高于B组(31.37±1.63%);RT-PCR检测结果显示A组TH、Nurr1、Lmx1B表达量均高于B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A组终止诱导后细胞内及细胞外DA、HVA含量均高于B组(P<0.01,P<0.05)。移植前1-4周、移植后1-8周大鼠旋转行为检测结果:治疗组由移植前289±60圈/30分钟下降至229±37(P<0.05);而对照组移植前(290±47)、移植后(286±34),临床表现无改善(P>0.05)。TH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移植后治疗组大鼠纹状体内存在着TH阳性细胞,散在分布;而对照组纹状体内未见TH阳性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hESCs体外培养模式,为研究hESCs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细胞模型和细胞来源;三步诱导法可诱导hESCs生成较高纯度的NSCs,并能较好维持其干细胞特性和具有进一步分化的能力;SHH及FGF8早期联合作用可高效的促进hE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有分泌多巴胺的功能;诱导分化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后,PD模型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对P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PD提供了基础。

全文目录


一、缩略词表  5-7
二、中文摘要  7-9
三、英文摘要  9-11
四、前言  11-16
五、第一部分  16-30
  材料  16-19
  方法  19-24
  结果  24-27
  讨论  27-30
六、第二部分  30-38
  材料  30-31
  方法  31-33
  结果  33-36
  讨论  36-38
七、第三部分  38-49
  材料  38-39
  方法  39-42
  结果  42-46
  讨论  46-49
八、第四部分  49-59
  材料  49-50
  方法  50-53
  结果  53-56
  讨论  56-59
九、小结  59-61
十、结论  61-62
十一、参考文献  62-69
十二、文献综述  69-100
十三、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100-101
十四、个人简历  101-102
十五、致谢  102-103

相似论文

  1. 猪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抵抗素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R587.1
  2.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大鼠的实验研究,R742.5
  3. 社会阶层分化视野下的党群关系研究,D252
  4. miRNA-23a在C2C12细胞成肌分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Q952.5
  5. miR-23在小鼠骨骼肌中的表达及其对骨骼肌再生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Q78
  6.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在交配行为、mtDNA与共生菌相关基因上的分化,S433
  7.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8. 小麦族St基因组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分类,S512.1
  9. 异丙威影响神经发育主要细胞的迁移分化及突起生长的体外研究,R329
  10. 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体系在sf9细胞中重组表达保守性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R346
  11.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的研究,R329
  12. 棉铃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流研究,S435.622.3
  13.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样(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R622
  14. 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R742.5
  15. 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生理分化和遗传多态性研究,S435.131
  16. 杂草稻ORFs区域遗传多样性及籼粳血缘分化,S511
  17. 温室、田间条件小麦若干生育指标及幼穗分化的比较研究,S512.1
  18. 氮磷钾营养对观赏向日葵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花期调控基础研究,S681.9
  19. 黄芪丹参药对及其有效组分对肾纤维化JAK/STAT信号途径的干预作用,R285.5
  20. 人参皂苷Rg1对优化培养的人脐血MSCs增殖、分泌功能与ERK、p38信号分子的影响,R285.5
  21. 兔脂肪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能力的比较,R32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部疾病 > 震颤麻痹综合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