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作 者: 罗国芝
导 师: 陆雍森
学 校: 同济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水产养殖 可持续发展 工作框架 指标体系 制度配置
分类号: X820.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333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的水产养殖在为满足世界水产品需求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面临着来自水环境状况的恶化、社会舆论的监督、政策及法规的监控及水产品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等方面的压力。如何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企业、环境工作者和水产养殖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论文在对国内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尤其是国外水产养殖可持续管理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Aquaculture Pla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APEIA))技术体系;针对我国水产养殖规划的不同类型,初步构建了相应的环评框架,拓展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水产养殖规划领域的相关内容,为今后开展该领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必需的技术支撑。论文研究了水产养殖规划(Aquaculture Plan,AP)和其他规划的关系、实施的保障体系、制定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及其对于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程序和框架;建议了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配置和优化以及质量管理等行政保障手段。最后以太湖渔业养殖规划为案例对上述部分成果进行验证。首先,针对我国水产养殖快速发展而可持续管理基础薄弱的状况,提出较为系统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水产养殖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体系,从理论上探讨我国应如何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其次,面向环评工作的复杂性,提出了识别显著环境影响和建立关键评价指标的方法,以提高环评工作的效率,增加其可推广度。针对目前水产养殖规划养殖规模确定的随意性,建立了养殖容量的概念模型、计算模型和水产养殖完全成本计算方法,为水产养殖规划提供了养殖规模定量工具,其估算结果可作为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根据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推荐应用参与性快速测评(Rapid Rural Appraisal and Participatory,RRAs&PRAs)法和分析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法(Analytical Pl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ANPEIA)的应用。为了实现与水产养殖规划制定过程的同步评价,构建了集成式APEIA基本框架。为了使APEIA更有针对性,构建了规划层次水环境状态反应层次两级指标体系,供不同类型水产养殖规划环评选择。按照我国四种不同类型的水产养殖规划的特点,构建了不同的环评框架。最后,在剖析我国现有水产养殖规划制定相关制度配置的基础上,从管理层次和技术层次分别提出了对现有制度的初步的完善措施,并尝试性地提出了APEIA生命周期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概念。太湖渔业养殖规划(2007年2月)是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和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在湖泊养殖容量估算的基础上制定的。本文运用前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的结果表明,该规划对环境有负面影响但可以接受。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5条修改、缓解措施。本文最重要的观点是强调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效率和效果。因为背景研究和资料的缺乏,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比较少,有些观点尚缺少深度。今后必须逐步大力推进相关信息化管控数据库的建设,为决策的准确性快速提供及时的、翔实的、准确的信息,这些都是是规划制定和环评的必要基础。此外,还需更具体地开展应用性较强的APEIA方法,比如分析式方法和快速测评方法的实施程式和技术。对于水产养殖容量和水产养殖成本的估算仍需要联系更多的实例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比如不同的养殖模式、不同性质的养殖水域和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估算模型。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7
第1章 绪论  17-48
  1.1 研究背景  17-42
    1.1.1 世界水产养殖现状及其趋势  18-21
    1.1.2 中国水产养殖现状  21-26
    1.1.3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  26-31
    1.1.4 水产养殖规划(AP)和环境评价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31-32
    1.1.5 中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取得的初步成果  32-37
    1.1.6 中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研究现状  37-41
    1.1.7 可借鉴的经验  41-42
  1.2 选题依据  42-43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43-45
    1.3.1 研究内容  43-44
    1.3.2 研究意义  44-45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45-48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  45-47
    1.4.2 研究方法  47-48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与评述  48-71
  2.1 国外战略环境评价理论研究  48-51
    2.1.1 发展与现状概述  48-50
    2.1.2 总结和评述  50-51
  2.2 国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及其实践历程  51-55
    2.2.1 概述  51-54
    2.2.2 评述  54-55
  2.3 中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立法  55-58
    2.3.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55
    2.3.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55-57
    2.3.3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57-58
  2.4 中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状况  58-63
  2.5 国外水产养殖可持续性管理实践  63-71
    2.5.1 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  63-66
    2.5.2 法规(Regulations)  66
    2.5.3 采用的决策工具(Decision making tools)  66-67
    2.5.4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方法  67-68
    2.5.5 水产养殖规划的制定  68
    2.5.6 国家层次的水产养殖管理实践  68-71
第3章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学基础  71-91
  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71-75
    3.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71-73
    3.1.2 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73
    3.1.3 水产养殖规划的可持续性特征  73-75
  3.2 生态学理论  75-83
    3.2.1 生态健康理论  75-78
    3.2.2 水环境承载力  78-81
    3.2.3 水生态修复理论  81-83
  3.3 水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理论  83-91
    3.3.1 水资源价值及其经济学评估  83-89
    3.3.2 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89-91
第4章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理  91-144
  4.1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91-106
    4.1.1 水产养殖的概念  91
    4.1.2 我国现有水产养殖模式  91-93
    4.1.3 水产养殖的活动特点  93-94
    4.1.4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94-106
  4.2 水产养殖规划的基本理论  106-128
    4.2.1 水产养殖规划的特点  107-110
    4.2.2 水产养殖规划与制度  110
    4.2.3 水产养殖规划的功能  110-113
    4.2.4 水产养殖规划的基本分类  113-115
    4.2.5 水产养殖规划的指导原则  115-118
    4.2.6 水产养殖规划的关键技术内容和方法  118-125
    4.2.7 水产养殖规划的保障体系  125-128
  4.3 水产养殖规划的环境影响原理  128-133
    4.3.1 环境问题的本质  128-130
    4.3.2 规划缺陷的产生机理  130-131
    4.3.3 行政管理对环境影响的机理分析  131-132
    4.3.4 水产养殖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机理  132-133
  4.4 养殖容量  133-141
    4.4.1 目前关于“养殖容量”的几种观点分析  133-135
    4.4.2 环境评价学意义上的养殖容量  135-138
    4.4.3 基于环评的养殖容量的计算模型  138-141
  4.5 制度配置状态  141-144
    4.5.1 制度配置的基本含义  142
    4.5.2 制度耦合、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  142-144
第5章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影响识别、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  144-183
  5.1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  144-149
    5.1.1 基本定位  144-145
    5.1.2 基本思路和特点  145-147
    5.1.3 水产养殖规划环评与水产养殖项目环评的关系  147
    5.1.4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147-149
  5.2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显著环境影响的识别与判断  149-150
    5.2.1 显著环境影响  149
    5.2.2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显著环境影响识别  149-150
  5.3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150-158
    5.3.1 指标设计基础  150-152
    5.3.2 关键目标指标  152
    5.3.3 关键评价指标  152-156
    5.3.4 指标层次  156-158
    5.3.5 指标权重的确定  158
  5.4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  158-160
    5.4.1 中国现行的环境标准体系  158-159
    5.4.2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  159
    5.4.3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来源  159-160
  5.5 APEIA方法  160-183
    5.5.1 基本方法  160-161
    5.5.2 快速测评方法  161-166
    5.5.3 环境经济学方法  166-171
    5.5.4 以计算为基础的推理式(Rational)方法  171-177
    5.5.6 分析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77-180
    5.5.7 水体状态评价方法  180-183
第6章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框架构建  183-197
  6.1 评价体系结构  183-184
  6.2 评价主体与客体  184
  6.3 基本工作程序  184-188
    6.3.1 HJ/T130-2003工作程序  184-186
    6.3.2 对HJ/T130-2003工作程序的分析  186
    6.3.3 集成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86-188
  6.4 四种主要类型的APEIA框架  188-197
    6.4.1 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APEIA框架  188-191
    6.4.2 以水域(湖泊)为基础的APEIA体系框架  191-195
    6.4.3 以养殖模式为基础的APEIA体系框架  195-196
    6.4.4 以养殖种类为基础的APEIA框架  196-197
第7章 完善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配置初步研究  197-213
  7.1 完善水产养殖规划环评制度配置的必要性  197-206
    7.1.1 中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  197-198
    7.1.2 中国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198-200
    7.1.3 我国水产养殖规划的行政管理体系  200-205
    7.1.4 完善我国APEIA制度的必要性  205-206
  7.2 水产养殖规划环评制度优化  206-208
    7.2.1 环评制度的优化  207-208
    7.2.2 规划制度的优化  208
  7.3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管理与控制  208-213
    7.3.1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生命期与组织  208-210
    7.3.2 公众参与  210
    7.3.3 信息化管控  210
    7.3.4 风险管理  210-213
第8章 案例分析─太湖渔业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13-256
  8.1 背景介绍  213-237
    8.1.1 规划背景  213-214
    8.1.2 太湖水环境质量现状  214-216
    8.1.3 渔业管理现状  216-219
    8.1.4 太湖水产养殖历史与现状  219-229
    8.1.5 太湖捕捞渔业及问题分析  229-232
    8.1.6 水产养殖对太湖水环境污染份额  232
    8.1.7 东太湖水产养殖对水质指标的影响  232-234
    8.1.8 东太湖的沼泽化  234-235
    8.1.9 东太湖代表性养殖模式氮、磷排放及投入和产出统计  235-237
  8.2 规划分析  237-241
    8.2.1 规划目标  237
    8.2.2 规划对太湖湖区的功能划分  237-238
    8.2.3 规划的养殖规模与布局  238-239
    8.8.4 规划的保障措施  239
    8.2.5 规划的阶段目标  239-240
    8.2.6 规划相容性分析  240-241
  8.3 显著环境影响识别和关键评价指标  241-247
    8.3.1 显著环境影响的确定  241-243
    8.3.2 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的确定  243
    8.3.3 关键评价指标  243-245
    8.3.4 指标权重  245-246
    8.3.5 评价标准  246-247
    8.3.6 评价数据来源  247
  8.4 评价结果分析  247-254
    8.4.1 现有网围养殖状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47-249
    8.4.2 东太湖网围养殖成本核算  249-251
    8.4.3 规划养殖规模N、P投放量预测  251
    8.4.4 太湖纳污能力预测  251-252
    8.4.5 东太湖环境容纳量和养殖容量估算  252-254
    8.4.6 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  254
  8.5 规划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与建议  254-256
第9章 结论和展望  256-260
  9.1 结论  256-257
  9.2 创新点归纳  257-258
  9.3 不足  258
  9.4 展望  258-260
致谢  260-261
参考文献  261-276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76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4.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5.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6.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7.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8.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9.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0.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1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12.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3. 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G647
  14. 应急物流通道的选择与评价研究,X43
  15.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6.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7.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18. 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G643
  19. 中职生通用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实施研究,G712.0
  20.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危机评价研究,G258.6
  21.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 一般性问题 > 环境影响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