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

作 者: 纪丽娟
导 师: 李世平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农地 产权 产权制度 配置效率
分类号: F3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3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地产权制度是经济运作的基础,其对农业土地资源具有资源配置功能、利益分配功能、激励约束功能和外部性内部化功能。这四种功能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产权制度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动都必然引起由它所表现出的功能的变化,从而影响到资源配置效率。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为了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面的理论综合,以使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问题能够在一个更有效的平台上得到讨论,从而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达成更多的共识,促进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一个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前进。产权制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而如何通过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这就构成了本文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产权及产权制度相关理论的阐述,得到进行产权分析的基本框架和理论基础,从而能够深入地认识土地产权及土地产权制度的实质。在简单考察了建国以来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及其内在原因后,认识到土地产权制度变革过程中的产权转化的实质。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农地产权制度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农地产权制度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即通过人口生产的外部性和不同权利对农地投入强度的不同这两条途径表现出来。接着从土地、劳动力及劳动力机会成本出发,重新考虑组成产权的占有、使用和收益这三个方面,通过建立农地产权制度影响评价模型来量化产权制度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运用实地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为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提供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客观依据,旨在通过优化产权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最后再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探讨了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之后,提出了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思路以及改革的规范问题和配套化措施。本文内容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第一章导论分析了研究背景,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就农地产权制度与农地资源配置效率方面介绍评价国内外研究动态后,阐述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指出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产权及产权制度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产权概念和功能的阐述,得到进行产权分析的基本逻辑框架;分析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从而深入认识土地产权及土地制度的实质;分析国外土地产权制度的模式,认识各种模式的开放性与局限性,认识不同模式对农业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问题。第三章建国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沿革通过考察我国近50年来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以及内在原因,认识了土地制度变革过程中的产权转化实质;通过制度变迁的经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21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3
    1.2.1 研究目的  12-13
    1.2.2 研究意义  13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9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15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5-18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8-19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9-20
    1.4.1 研究思路  19
    1.4.2 研究方法  19-20
  1.5 论文创新之处  20-21
第二章 产权产权制度相关理论基础  21-33
  2.1 产权理论  21-22
    2.1.1 产权的概念  21
    2.1.2 产权的功能  21-22
  2.2 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22-25
    2.2.1 土地产权的概念  22-23
    2.2.2 土地产权的功能  23-24
    2.2.3 土地产权制度的特征  24-25
  2.3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  25-28
    2.3.1 土地产权制度及其变迁理论  25-26
    2.3.2 土地产权权能理论  26-27
    2.3.3 土地产权结合与分离权能理论  27
    2.3.4 土地产权商品化及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理论  27-28
  2.4 国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模式分类  28-31
    2.4.1 商品型的市场化产权制度模式  28-29
    2.4.2 非商品型的计划化产权制度模式  29-30
    2.4.3 混合模式  30-31
  2.5 国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模式评价  31-33
    2.5.1 商品型的市场化产权制度模式  31
    2.5.2 非商品型的计划化产权制度模式  31
    2.5.3 混合模式  31-33
第三章 建国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沿革  33-39
  3.1 变革的阶段性分析  33-35
    3.1.1 1949-1953 年农民土地所有制建立的土地改革阶段  33
    3.1.2 1953-1957 年社会主义改造阶段  33-34
    3.1.3 1958-1961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34
    3.1.4 1962-1978 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和土地制度的确立  34-35
    3.1.5 1978 年至今的土地家庭承包制阶段  35
  3.2 对各阶段变革的认识与评价  35-39
    3.2.1 对第一阶段变革的认识与评价  35-36
    3.2.2 对第二阶段变革的认识与评价  36
    3.2.3 对第三阶段变革的认识与评价  36
    3.2.4 对第四阶段变革的认识与评价  36-38
    3.2.5 对第五阶段变革的认识与评价  38-39
第四章 产权制度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  39-48
  4.1 农户经济行为影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39-40
  4.2 产权制度中的人口因素对农户经济行为的作用分析  40-43
    4.2.1 不同农地产权制度下人口生产的外部性分析  41-42
    4.2.2 人口生产外部性的作用机制  42-43
  4.3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民投资激励  43-48
    4.3.1 农民在不同权利地块上的投入强度与产出的差异  44
    4.3.2 农地产权制度对生产率的影响  44-48
第五章 农地产权制度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评价  48-57
  5.1 资源配置与制度的相关关系  48-49
    5.1.1 农地资源配置的含义  48
    5.1.2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相互作用  48-49
  5.2 农地产权制度评价指标体系  49-53
    5.2.1 农地产权制度评价方式及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49-50
    5.2.2 农地产权制度评价模型指标体系  50-53
  5.3 对模型的应用及改进  53-57
    5.3.1 模型的应用  53-56
    5.3.2 模型的改进  56-57
第六章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思路  57-63
  6.1 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  57-58
    6.1.1 排他性弱  57
    6.1.2 转让性差  57
    6.1.3 非继承性  57-58
  6.2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58-60
  6.3 我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步骤  60-61
    6.3.1 界定农地产权为“农户按份共有制”  60
    6.3.2 实行永佃制  60-61
    6.3.3 农户家庭所有制  61
  6.4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61-63
    6.4.1 明确界定土地产权,特别是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61
    6.4.2 实行城乡统一的土地登记制度  61
    6.4.3 加强农村基层管理  61-62
    6.4.4 建立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62-63
致谢  63-64
参考文献  64-67
作者简介  67

相似论文

  1. 我国校办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研究及规范化管理,F271
  2.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3. 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D922.294
  4. 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D923.4
  5. 我国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分析,F832.51
  6. 国际政治视域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F752.7
  7. 江西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与对策研究,F204
  8. 知识产权视角下“山寨现象”研究,F204
  9. 论“小产权”房存在的问题及规制,D923;F293.3
  10. 多通道闪存控制器模块化设计与实现,TP333
  11. “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研究,D922.3
  12. 知识产权质押法律问题研究,D923
  13.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研究,D923.4
  14. 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D923.4
  15. 国有垄断企业产权改革的法律解析,F276.1
  16. 电子商务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922.29
  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研究,F626
  18. 土耳其中小企业在欧洲专利制度整合过程中的作用,G306
  19. 沪深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分析,F276.6
  20. 广西集体生态公益林产权制度改革方式分析,F326.20
  21. 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使用收益问题研究,F123.7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 > 土地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