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岩溶区古气候替代指标及桂林地区14万年来古气候变化研究
作 者: 李彬
导 师: 袁道先
学 校: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专 业: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关键词: 石笋 替代指标 古气候记录 氧同位素记录 夏季风 桂林 氧碳同位素 冬季风 发光性 古气候变化
分类号: P53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1999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学位论文通过桂林雁山气象站5年大气降水的氧、氢同位素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盘龙洞洞穴滴水、现代洞穴碳酸盐的氧碳同位素,以及盘龙洞1号石笋的发光性、Mg/Sr、Mg/Ca比值和丰鱼岩4号石笋的Mg/Sr比值研究,对该地区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的氧碳同位素、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发光性、Mg/Sr和Mg/Ca比值的古气候指代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这些气候替代指标的优缺点及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盘龙洞1号石笋、响水岩1号石笋、水南洞1号石笋和丰鱼岩4号石笋进行了古气候变化信息的高分辨率研究,提出了桂林地区14万年来的古季风气候的变化模式。以此为基础,通过与我国其它地区的记录,以及全球其它记录的对比,并结合我国现代中国季风气候的形成机制,对我国古季风气候的变化动力机制提出了初步的看法。本论文中一些研究方法、基础资料将会为在中国南方地区利用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来重建古气候变化模式提供必要的基础,所提出的14万年来的古气候变化模式也为我国古气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因此,本论文可作为该领域的研究者的参考资料。
|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3-5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1 绪言 11 第一章 前人研究成果及问题的提出 11-15 一、洞穴沉积物记录研究概述 11-12 二、我国近20万年来古气候研究概述 12-14 三、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要点的提出 14-15 第二章 研究区及研究对象 15-24 一、研究区概述 15-20 (一)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5-16 (二) 研究区基本地质背景 16-17 (三) 研究点概述 17-20 二、主要研究对象 20-24 第三章 岩溶区古气候替代指标的意义及其解译基础 24-48 一、氧碳同位素的古气候指代意义 24-35 二、石笋发光性的古环境指代意义 35-41 三、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特征元素的古环境指代意义 41-47 四、石笋的沉积学的环境替代意义 47-48 第四章 桂林14万年来古气候变化信息 48-75 一、研究方法 48-53 (一) 采样方法 48-50 (二) 分析测试方法及讨论 50-53 二、盘龙洞1号石笋的古气候记录 53-64 三、响水岩1号石笋的古气候记录 64-67 四、广西荔浦丰鱼岩4号石笋 67-71 五、桂林水南洞1号石笋的古气候记录 71-75 第五章 桂林14万年来古气候变化模式及其动力机制浅析 75-88 一、中国现代气候的特点及季风气候形成机制 75-77 二、桂林14万年来古气候变化模式 77-79 三、桂林14万年来古气候变化与邻区的对比 79-83 四、桂林14万年来古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对比 83-86 五、桂林地区古季风环流变化的动力机制浅析 86-88 第六章 讨论 88-89 主要参考文献 89-94 致谢 94-95 作者简介 95-96
|
相似论文
-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 抗战烽火中的桂林美术展览研究,J209.2
- 山东蒙阴开普系金刚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P619.28
- 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研究,P461.2
- 抗战时期桂林媒介的“把关”行为研究,K265
- 不同纬度季节内振荡对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冰冻雨雪的影响,P429
- 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研究,G219.29
- 审计质量替代指标有效性的实证研,F239.4
- 桂林—贺州两市自助游发展对策研究,F592
-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桂林漓江旅游地演化过程及机制,F224
- 旅游生态创新研究,F592.7
- 早全新世辽宁暖和洞石笋纹层与气候事件研究,P532
- 桂林古银杏的保护遗传学研究,S792.95
- 区域性户外运动资源开发研究,G895
- 桂林市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与分析,G633.96
- 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现状与对策研究,C912.3
- 新形势下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及传播研究,F592.7
- 黔西南旱全新世高分辨率石笋记录,P532
- 末次冰期黔西南石笋记录的高分辨率亚洲季风变化,P532
- 桂林话语法专题研究,H17
- 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的发展研究,G895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 古气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