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共意识形态转型机制研究

作 者: 姚梅洁
导 师: 罗兴佐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转型 政治稳定
分类号: D26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革”以后中共意识形态发生了一场深刻的转型,在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其中涉及的合法性依据以及表述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则牵涉到以下问题:如何在打破“文革”给人们留下的刻板印象的同时,保护中共的合法性不受影响;如何在承认“文革”错误的同时继续发挥毛泽东的威信统一全党全军乃至全国;如何完成意识形态合法性基础的重构——由“文革”时的克里斯玛型转向法理型。这些问题所指涉的,就是中共意识形态的转型机制,这种机制的运作模式就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本文的逻辑线索有两条:第一条是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从建国后到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对期间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中共重要的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分阶段展开分析,以此为框架来比较中共两代领导人在政治理念上的异同,在意识形态表述上的扬弃,在揭示转型的动态过程中,逐步探究其内在机制。第二条线索则是关照每个时期中共领导人的认识与当时社会现实的互动。对这一互动的观察有助于了解中共不同阶段的意识形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状况是怎样交互影响的,中共如何将种种社会现实问题纳入到意识形态转型机制中予以解决。这两条线索互相交织,构成了本文分析部分的主体。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中共意识形态转型中的三种机制,其分别是:保护机制、延续机制以及底线可控机制。保护机制是指,中共运用其领导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建立起来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来支持转型后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延续机制是指,中共转型后的意识形态虽和转型前的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但转型后的意识形态仍然来自于中共已有的意识形态资源库,与中共早期的意识形态并未发生断裂。底线可控机制是指中共在意识形态转型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底线,用以规避在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政治风险。这三种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不仅实现了中共从“文革”时先验的、乌托邦式的意识形态到改革开放时世俗、理性的意识形态间的转换,而且在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转型期间的政局平稳,中共合法性也大大增强了。本文认为,中共意识形态的转型成功与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运用相应的政治策略,通过政治实践在历史与现实间建立起积极地互动,有密切关系。其中的运作机制,对其它面临意识形态转型的政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9
一、引言  9-25
  (一) 问题的提出  9-10
  (二) 已有研究回顾与分析  10-18
    1. 转型政治学角度  10-12
    2. 语言学、修辞学角度  12-13
    3. 以新制度主义研究视角  13-15
    4. 政治心理学角度  15-16
    5. 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探讨  16-17
    6. 中苏间关系对比模式  17-18
  (三) 理论资源、研究路径与研究策略  18-24
  (四) 研究的理论范式  24-25
二、毛泽东的“彼岸理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阶段  25-35
  (一) 苏联模式阶段  26-27
  (二) “营房式”模式阶段  27-33
    1. 对社会矛盾的再判断及对“反冒进”的批评  28-31
    2. 反思苏联——以其生产规模和速度为反思路径  31-33
  (三) 军事共产主义阶段  33-35
三、通往“世俗理性”的艰难之旅——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探索  35-48
  (一) “拨乱反正”阶段  36-39
  (二) 提出对社会主义本质判断阶段  39-48
    1. 在毛泽东的革命意识形态库中重选话语资源  41-44
    2. 用毛泽东话语实践和政治实践的号召及示范效应推进生产力发展  44-46
    3. “特征描绘——本质概括”形成了与现实的良性互动  46-48
四、结语  48-52
  (一) 延续性在意识形态转型中的作用  48
  (二) 主导转型中的话语优势  48-49
  (三) 警惕话语圈套  49-50
  (四) 对变革精英的要求  50-51
  (五) 坚实的合法性来源  51-52
参考文献  52-55
致谢  55-56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3.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4.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5.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6.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7.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8.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9. 政府职能转换背景下人大执法检查工作的完善,D624
  10.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11. 东亚转型国家民主巩固的困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73
  12.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C912.82
  13.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14. 资源型经济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F124.5
  15. 转型时期我国工会维权的对策研究,D412.6
  16.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17.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18. 当代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与途径,B018
  19.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20. 经济社会转型期企业信用问题研究,F279.2
  21. 儒家人性论与转型期人性价值的建构,B22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建设 > 思想建设 > 思想教育、路线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