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课程文化自觉

作 者: 王德如
导 师: 靳玉乐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课程文化自觉 价值取向 方法论 实践策略
分类号: G4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525次
引 用: 1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从哲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跨学科的视角出发,综合运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调查研究等方法,探讨了课程文化自觉问题。本研究主要包括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四方面内容,目的在于揭示课程文化发生、发展的规律,丰富课程论知识基础,为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进行价值导引和方向把握。在本体论部分,本研究立足于文化、着眼于课程,从文化自觉的视角提出了课程文化自觉这一命题。本研究认为:课程文化自觉是人类对课程发展方向的理性认识和把握,并形成主体的一种文化信念和准则,人们自觉意识到这种信念和准则,主动将之付诸实践,在文化上表现为一种自觉践行和主动追求的理性态度。理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本质。课程文化自觉是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客观性的过程,其本质规定性包括理性思维、理性统一、理性态度、理性选择、理性目标,具体体现为:主体的课程文化意识、开放的课程文化胸襟、系统的课程文化结构、鲜活的课程文化生命、超越的课程文化品质等特点。基于文化价值论,笔者认为,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包括价值特性、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三个方面。理性、动态性和标准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特性;如何进行课程文化价值选择?本研究提出:对立是动力,环境是条件,平衡是目的,契合是依据,统一是准则,保持张力是要求;通过本然的回归、向度的统一、生命化的转向、合理主体性的确立,最终建构系统的课程文化价值观,达成价值实现。基于方法论,笔者认为,课程文化走向自觉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方法论基础,以跨学科方法论的特点为参照坐标,以专门学科的研究范式为方法论的具体应用,以构建中国特色的课程文化为目标,通过对现有课程文化局限性的突破和新课程文化模式的探索,促使旧文化形态向新文化形态转换,引发旧课程观的解构和新课程观的建构,促使传统惯性的消解和传统精华的重铸,推动课程文化观念创新、课程文化知识体系创新、课程文化思维方式创新、课程文化管理体制创新,促使课程的重大变革和一代课程新人的涌现。课程文化自觉有三条基本路径:传统课程文化寻根、国际课程文化理解、本土课程文化生成,具体的方法是:反思性尝试、规律性把握和创新性超越等。基于实践论,笔者考察了国家课程文化自觉、地方课程文化自觉和校本课程文化自觉。本研究提出国家课程文化自觉的实践策略是:课程政策的先进文化引导、课程标准的整体文化价值建构、教科书的丰富文化承载、课程管理的弹性文化约束、课程实施的自主文化创新。从地方文化体入手,笔者分析了地方课程文化特征,从价值、依据、原则、程序等方面讨论地方课程文化自觉,以河南省地方课程为案例,分析了地方课程文化自觉实践层面的问题。从校本课程的文化属性入手,分析了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从主体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探讨了校本课程文化自觉的实践策略,并结合“以文化自觉为导向之高中艺术教育课程研究”的实践案例,具体分析了校本课程文化自觉的操作层面的问题。课程文化自觉命题的提出,是课程历史经验的总结,是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当今课程研究之必然。坚持课程文化自觉,对和谐课程文化建设和科学课程发展观的建立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要真正走向课程文化自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借鉴与批判的关系,走基于本土化的自主创新之路。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2
绪论  12-47
  一、问题的由来  12-23
    (一) 历史依据  12-16
    (二) 现实依据  16-21
    (三) 课程文化的发展方向  21-23
  二、研究综述  23-44
    (一) 文化的脉动与课程文化研究的历程  23-33
    (二) 课程文化研究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33-42
    (三) 走出课程文化研究的困境  42-44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44-47
    (一) 研究思路与问题域  44-45
    (二) 基本内容和组织框架  45
    (三)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45-47
第一章 课程文化自觉的意蕴解读  47-81
  一、文化自觉思想的由来及启示  47-62
    (一) 文化自觉思想的由来  47-55
    (二) 文化自觉思想的意义  55-58
    (三) 文化自觉思想对课程研究的启示  58-62
  二、课程文化自觉的解读  62-81
    (一) 课程文化及其特点  62-65
    (二) 课程文化的自觉性及其意义  65-66
    (三) 课程理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本质  66-74
    (四) 课程文化自觉的特点  74-81
第二章 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  81-114
  一、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特性  81-87
    (一) 理性  82-83
    (二) 动态性  83-84
    (三) 标准性  84-87
  二、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选择  87-103
    (一) 对立:课程文化自觉价值选择的动力  87-89
    (二) 环境:课程文化自觉价值选择的条件  89-90
    (三) 平衡:课程文化自觉价值选择的目的  90-91
    (四) 契合:课程文化自觉价值选择的依据  91-93
    (五) 统一:课程文化自觉价值选择的准则  93-99
    (六) 张力:课程文化自觉价值选择的要求  99-103
  三、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实现  103-114
    (一) 本然的回归  103-105
    (二) 终极与现实的关注  105-110
    (三) 生命化的转向  110-111
    (四) 合理主体性的确立  111-112
    (五) 系统课程文化价值观的构建  112-114
第三章 课程文化自觉的方法论抉择  114-154
  一、课程文化走向自觉的指导思想  114-126
    (一)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课程文化走向自觉的方法论基础  114-120
    (二) 跨学科方法论的特点是课程文化走向自觉的参照坐标  120-122
    (三) 专门学科的研究范式是课程文化走向自觉的具体方法应用  122-126
  二、课程文化走向自觉的途径  126-147
    (一) 传统课程文化寻根  126-133
    (二) 国际课程文化理解  133-140
    (三) 本土课程文化生成  140-147
  三、课程文化走向自觉的方法  147-154
    (一) 反思性尝试  147-149
    (二) 规律性把握  149-151
    (三) 创新性超越  151-154
第四章 国家课程文化自觉的实践策略  154-184
  一、课程政策的先进文化引导  154-159
    (一) 课程政策的基点体现文化的先进性  155-156
    (二) 课程决策的准则体现文化的高效性  156-157
    (三) 课程决策的依据体现文化的科学性  157-158
    (四) 课程决策的程序体现文化的民主性  158-159
  二、课程标准的整体文化价值建构  159-166
    (一) 课程标准的结构性分析  160-162
    (二) 课程标准的整体文化价值建构  162-166
  三、教科书的丰富文化承载  166-171
    (一) 我国教科书存在的问题分析  167-168
    (二) 坚持教科书内容的文化系统性  168-170
    (三) 坚持教科书结构的文化规范性  170-171
    (四) 坚持教科书编制的文化整体最优化  171
  四、课程管理的弹性文化约束  171-175
    (一) 课程管理弹性化  171-173
    (二) 课程管理民主化  173-174
    (三) 课程管理规范化  174-175
    (四) 课程管理社会化  175
  五、课程实施中的自主文化创新  175-184
    (一) 从缺席到登场  176-178
    (二) 课程实施中的自主文化创新  178-184
第五章 地方课程文化自觉的实践策略  184-211
  一、地方文化体的存在及其价值  184-187
    (一) 地方文化  185-186
    (二) 政策制度  186
    (三) 区域资源  186-187
    (四) 社会参与  187
  二、地方课程的文化特征  187-190
    (一) 地域性特征  187-188
    (二) 民族性特征  188-189
    (三) 人文性特征  189
    (四) 针对性特征  189
    (五) 现实性特征  189-190
  三、地方课程开发的文化自觉  190-211
    (一) 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  190-193
    (二) 地方课程开发的依据  193-196
    (三) 地方课程开发的原则  196-199
    (四) 地方课程案例分析  199-211
第六章 校本课程文化自觉的实践策略  211-249
  一、校本课程的文化自觉意义  211-219
    (一) 问题分析  212-214
    (二) 独特性把握  214-216
    (三) 自觉的意义  216-219
  二、校本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  219-224
    (一) 以人为本的诉求  219-222
    (二)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222-223
    (三) 课程自主的主体性  223
    (四) 学校特色的个性化  223-224
  三、校本课程文化自觉的实践策略  224-234
    (一) 主体性策略  224-230
    (二) 实践中的策略  230-234
  四、校本课程文化自觉的案例分析  234-249
结束语  249-255
参考文献  255-274
后记  274

相似论文

  1.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2. 哲学思想在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G633.6
  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4. 非主流文化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524
  5. 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的深度透视,B26
  6.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G623.2
  7. A外贸公司ERP系统实施研究,F752
  8. 网络游戏道德问题研究,F49
  9. 颠覆与坚守,I207.42
  10. 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G641
  11. 当代中国社会法制度建构的困境与出路,D920.0
  12.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mages in American Culture: from Mulan to Kung Fu Panda,J954
  13. 哲学诠释学视野下的司法审判活动,D90
  1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全球化视野,A811
  15. RFID标签应用性能评估研究,TP391.44
  16. 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研究,F091.3
  17. 图式的分离,J50-4
  18. 从批评语篇分析角度分析中国代表团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陈述,H052
  19. 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E251
  20.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方法论研究,A841
  21. 媒介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学理论 >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