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胡锦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论与实践之研究

作 者: 黄月慧
导 师: 唐根华
学 校: 湖南科技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胡锦涛 民族精神 理论与实践
分类号: D64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无数历史与现实的经验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因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是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内在要求,又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的其外在诉求。正惟其如此,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坚持前几代党的领导人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这一问题,进而使之成为不断推动我国社会前进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有鉴于此,为了能较为全面而客观的反应出他在此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本文拟主要研究五大问题:一是研究胡锦涛倡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原因。首先这是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以应对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的需要;这是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应对全球化浪潮的需要;这是进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这还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二是研究胡锦涛倡导弘扬的六大中华民族精神,主要包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本色精神;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坚韧精神;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民族创新精神;淡泊名利,默默无闻的民族奉献精神;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民族团结精神和不畏强权,卫我尊严的民族独立精神。三是研究胡锦涛倡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所提出的基本要求。首先是营造一种氛围:即宣传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和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然后是开展五种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国历史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最后要做到体现三个结合,即传统性与时代性结合、世界性与民族性结合、全民性与重点性结合。四是研究胡锦涛倡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所具有的五大时代特征。主要包括处理对台方式的刚柔性、应对分裂事件的果断性、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定性、反对外来干涉的针对性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力性。五是研究胡锦涛倡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振奋国人民族精神,以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有助于进一步对外展示民族形象,以便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助于进一步发扬光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以便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改革,以便努力培养出“四有”合格人才。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绪论  10-15
  1.1 研究缘由  10-11
  1.2 研究现状  11-12
  1.3 研究架构  12-13
    1.3.1 主要思路  12
    1.3.2 重要观点  12-13
  1.4 研究方法  13
    1.4.1 文献查阅法  13
    1.4.2 定性分析法  13
    1.4.3 比较分析法  13
  1.5 研究创新点  13-15
    1.5.1 原创性  13-14
    1.5.2 完整性  14-15
第一章 胡锦涛倡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原因  15-19
  1.1 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以应对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15-16
  1.2 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需要  16-17
  1.3 进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17
  1.4 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17-19
第二章 胡锦涛倡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19-24
  2.1 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本色精神  19
  2.2 弘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坚韧精神  19-20
  2.3 弘扬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民族创新精神  20-21
  2.4 弘扬淡泊名利、默默无闻的民族奉献精神  21
  2.5 弘扬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民族团结精神  21-22
  2.6 弘扬不惧强权、卫我尊严的民族独立精神  22-24
第三章 胡锦涛倡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  24-33
  3.1 营造一种氛围:即宣传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  24-25
  3.2 做到两个坚持  25-27
    3.2.1 坚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25-26
    3.2.2 坚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26-27
  3.3 开展五种教育  27-30
    3.3.1 爱国主义教育  27-28
    3.3.2 理想信念教育  28-29
    3.3.3 中国历史教育  29
    3.3.4 基本国情教育  29-30
    3.3.5 革命传统教育  30
  3.4 体现三个结合  30-33
    3.4.1 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30-31
    3.4.2 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结合  31-32
    3.4.3 全民性与重点性相结合  32-33
第四章 胡锦涛倡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33-40
  4.1 对台处理方式的刚柔性  33-34
  4.2 应对分裂事件的果断性  34-35
  4.3 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定性  35-36
  4.4 反对外来干涉的针对性  36-37
  4.5 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力性  37-40
第五章 胡锦涛倡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40-45
  5.1 有助于进一步振奋国人民族精神,以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0-41
  5.2 有助于进一步对外展示民族形象,以便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41-42
  5.3 有助于进一步发扬光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以便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  42-43
  5.4 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改革,以便努力培养出“四有”合 格人才  43-45
结语  45-46
参考文献  46-49
致谢  49-50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0

相似论文

  1.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论,D64
  2. 胡锦涛公仆思想研究,D61
  3.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4. 体操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的调查研究,G643
  5. 胡锦涛新闻思想研究,G210
  6. 胡锦涛党建思想研究,D26
  7. 陕西民间吉祥图案在现代小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S941.2
  8. 杨之华早期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442.9
  9. 城市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学理分析,G631
  10. 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G633.6
  11. 胡锦涛增加农民收入思想研究,F320
  12. 胡锦涛党内民主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262.11
  13. 胡锦涛耕地保护思想研究,F301
  14. 悖论的背后:杨丽萍原生态歌舞理论与实践分析,J607
  15.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624.1
  16. 胡锦涛民生思想研究,D61
  17. 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61
  18. 胡锦涛社会科学思想研究,C012
  19. 试论土家族习俗与恩施州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K892.3
  20. 论曹丕的文学理论建树及其创作实践,I206.2
  21. 越南共产党“六大”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333.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国际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