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性能优化
作 者: 姜彩荣
导 师: 孟广耀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氨燃料 氧离子导体 质子导体
分类号: TM911.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00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作为一种举世公认的绿色能源,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大力研发,进展十分快速。但在走向实用化进程中,还有若干问题没有解决。其中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是,尽管SOFCs与其他类型的燃料电池相比,具有燃料适应性强的特点,廉价易得的碳氢化合物燃料不会产生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那样的CO中毒问题,但SOFCs通常使用的镍基阳极对碳氢化合物的催化活性过高,因而容易产生电极积碳使电池性能退化,这个问题虽经长期研究但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另一方面,SOFCs技术首先市场化的方向是小型化、便携式的分散电源,首选的是液体燃料,醇类当然最为令人中意,但上述积碳问题甚至比目前广泛研究的天然气燃料还要严重。本实验室打破常规的思维,将被人们忽视的工业液氨用作SOFCs的燃料,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可行性,但电池的性能水平还比较低。本论文就是在此基础上,以发展中低温SOFCs为目标,主要对YSZ和Sm掺杂的氧化铈(SDC)为电解质的SOFCs在制备技术和性能上进行优化,以便获得更高水平的电池功率输出。工作侧重于氨燃料在YSZ和SDC电解质基SOFCs中的应用研究,通过优化的电池材料和电池结构来提高电池性能。此外,氨燃料在新近发展的质子导体电解质SOFCs中的应用也进行了初步探索。本论文第一和第二章简要介绍了SOFCs的基本原理,论文所涉及到的电池材料,主要是电解质材料和阴极材料的基本性能。综述了SDC电解质粉体及薄膜制备的各种工艺和方法,并对SDC电解质基SOFCs性能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了SOFCs的发展趋势。以提高SOFCs功率输出为主线,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YSZ电解质的稳定性高、机械强度好,但其局限性就是中低温下电导率低。中低温下研究较多的就是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掺杂氧化铈类电解质,但掺杂氧化铈类材料的致密化温度一般很高(>1500℃左右)。本论文利用实验室发展的聚乙烯醇(PVA)辅助的燃烧合成方法获得的高活性的Ce0.8Sm0.2O2-δ(SDC)电解质粉体,采用干压法这一简单、便捷、膜厚易于控制的工艺获得阳极支撑型、10μm厚度的SDC电解质薄膜,将SDC电解质膜的致密化烧结温度有效地降低到1250℃。以常用Sm0.5Sr0.5CoO3-δ为阴极,在以3mol%H2O+H2为燃料的条件下获得了较好的电池性能。在650,600和550℃的温度下,电池的开路电压分别为0.803,0.844,0.87V,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936,470和189mW cm-2。SDC电解质基燃料电池的性能优化的另一个考虑就是电池阴极材料的选择。新近发展的阴极材料Ba0.5Sr0.5Co0.8Fe0.2O3-δ(BSCF),在掺杂氧化铈基燃料电池中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和高的活性已得到证实。为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性能,本论文同样利用干压共烧工艺获得了10μm的SDC电解质膜。研究表明,采用BSCF作为阴极组装的电池获得了极高的功率输出。在650℃时,3mol%H2O+H2为燃料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872mW cm-2,这是迄今所知国际文献的最高报道值。更低的温度也显示了很好的电池性能,600和550℃的最大功率分别为1357,748mW cm-2。电池的优越性能归因于薄的电解质膜和高催化性阴极的使用。但电池的开路电压却比预料的低,650,600和550℃的开路电压只有0.747,0.787,0.816V。通过SDC电解质基SOFCs开路电压的理论推导,并结合实验结果,开路电压偏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本论文中获得的薄的电解质膜及高的阳极室氧分压。SOFCs的燃料适应性强使得开发其他可替代氢的燃料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最近氨的开发利用呈现很好的前景。本实验室在氨燃料电池性能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尝试了将氨燃料应用在氧离子导电的YSZ和SDC电解质基SOFCs上,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证实了氧离子导体基氨燃料电池无NO等毒性气体的产生,然而,电池性能输出并不理想,以YSZ为电解质时,750℃下电池最大功率密度只有299mW cm-2,同样SDC电解质基氨燃料电池性能也不高,700℃下电池最大功率密度只有253mW cm-2,这可能主要由于厚的电解质膜(约50μm),不完善的电池微结构及低的阴极催化活性有关。本论文中以优化的电池结构研究了氨燃料SOFCs的性能。以YSZ为电解质的氨燃料SOFCs的性能研究表明,采用优化的电池结构获得了高的电池性能。在中温(800℃和750℃)下操作,氨和氢燃料SOFCs性能没有明显的差异:在800℃时氢和氨为燃料的SOFCs的功率分别为1206,1137mW cm-2,而750℃时分别为645,637mW cm-2;低温(700℃)下氨燃料的电池性能要比氢燃料的电池性能要逊色。以SDC为电解质的氨燃料SOFCs的性能研究表明,虽然在测试温度范围内,氨为燃料的电池性能比氢为燃料的电池性能要低,并呈现出温度越低性能越差的趋势,但以氨为燃料仍可以获得理想的电池功率输出,650℃时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190mW cm-2,这也是目前以氨为燃料的电池最好的功率输出数据。详细对比了以氨和氢为燃料的SOFCs性能差异。业已查明,导致氨燃料电池性能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随着温度的降低,氨的分解反应要吸收热量,因此氨的分解率降低。通过对氢气和氨气下电池阻抗谱的检测分析得知,在采用氨作燃料时,电池的阻抗损失相对于用氢气燃料时要大,这也可能是以氨为燃料的SOFCs性能比以氢为燃料的SOFCs性能逊色的原因之一。氨作为燃料时,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最近的研究表明质子导体在中低温下具有高的电导率,在SOFCs中有好的应用前景。在所有质子导体中,BaCeO3电导率最高,因此倍受重视。本实验室在质子导体电解质的开发应用中已经开展了部分的研究工作,但仍有大量的相关工作还未进行。本论文的一部分工作就是以降低BaCeO3基质子导体烧结温度为目的,研究BaCeO3基质子导体电解质SOFCs的性能,并尝试使用氨燃料在BaCeO3基SOFCs中的表现。首先采用燃烧合成工艺,并利用Zn离子的稳定剂和助烧结剂的作用,实现了BaCeO3基材料的低温合成和烧结。不同温度粉体的XRD测试表明,粉体在700℃已经形成钙钛矿相主相,800℃煅烧的粉体只有极少量的BaCO3杂相。在1000℃的处理温度下,可以得到纯相的BaCe0.5Zr0.3Y0.16Zn0.04O3-δ(BCZYZ)粉体。对烧结体的表面成分分析表面,粉体中的不纯物将会在烧结过程中导致烧结体的相组成偏析。利用1000℃合成的BCZYZ粉体,在1250℃可获得完全致密的烧结体。其次,利用干压-共烧工艺,制备了不同厚度的BCZYZ的薄膜,以Ni-BCZYZ为阳极和La0.6Sr0.4CoO3-δ为阴极组装的电池当以氢为燃料时,表现出了优良的电池性能。以厚度为14μm的BCZYZ为电解质的单电池产生了较高的功率输出。在700,650,600℃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413mW/cm2、242mW/cm2和118mW/cm2,相应地开路电压为0.935,0.993,1.008 V。降低膜厚到10μm,电池的功率输出大幅度提高,700℃时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了591mW cm-2,这是目前报道的质子导体电解质基SOFCs性能最好的。最后,初步探索了将氨燃料应用在所合成的材料组成的单电池上,在650和600℃下获得的最大功率分别为123,82mW cm-2。氨燃料电池性能的输出不是很理想,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本论文通过对YSZ和SDC电解质基SOFCs的材料和结构的优化,实现了氨燃料在氧离子导体电解质基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得到了极高的电池性能,达到了实用化和商品化的需求。利用优化的阴极材料,质子导体电解质基燃料电池也产生了优越的功率输出。氨燃料在质子导体燃料电池中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论文中对BCZYZ电解质基SOFCs的长期稳定性还没有涉及,应进一步研究。
|
全文目录
摘要 5-9 ABSTRACT 9-16 第一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的电化学原理及材料选择 16-37 第一节 SOFCs的电化学原理 17-23 第二节 SOFCs材料的选择 23-30 第三节 SOFCs发展趋势 30-33 参考文献 33-37 第二章 掺杂氧化铈基SOFCs的研究进展 37-59 第一节 掺杂氧化铈粉体制备技术 37-43 第二节 掺杂氧化铈的电学性能 43-44 第三节 阳极支撑型铈基薄膜制备技术 44-50 第四节 阳极支撑型铈基电池性能的研制 50-53 第五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53-55 参考文献 55-59 第三章 Sm掺杂CeO_2(SDC)薄膜的低温制备及电池性能评价 59-83 第一节 SDC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59-61 3.1.1 粉体合成 59-60 3.1.2 粉体性能 60-61 第二节 干压法制备SDC薄膜 61-64 3.2.1 薄膜厚度的控制 61-63 3.2.2 SDC膜的电导性质 63-64 第三节 单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4-80 3.3.1 单电池的制备 64 3.3.2 燃料电池极化损失 64-70 3.3.3 燃料电池性能的表征方法 70-76 3.3.4 测试装置 76-77 3.3.5 电池性能 77-80 本章小结 80-81 参考文献 81-83 第四章 SDC电解质基氨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83-105 第一节 电池性能 83-94 4.1.1 引言 83-85 4.1.2 电池用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85-87 4.1.3 电池的微结构 87 4.1.4 氨氢燃料电池性能对比 87-93 4.1.5 氨氢燃料电池的阻抗对比图 93-94 第二节 SDC电解质基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 94-102 4.2.1 燃料电池理论电动势的推导 94-97 4.2.2 开路电压影响因素分析 97-102 本章小结 102-103 参考文献 103-105 第五章 YSZ电解质基氨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105-117 第一节 阴极优化 106-111 5.1.1 实验用粉体及阴极的制备 106-107 5.1.2 界面电阻的测量 107 5.1.3 阴极性能分析 107-111 第二节 以氨和氢为燃料的电池性能研究 111-115 5.2.1 电池微结构 111-112 5.2.2 氨、氢燃料电池的性能对比 112-115 本章小结 115-116 参考文献 116-117 第六章 BaCeO_3基电解质粉体制备及电池性能研究 117-136 第一节 质子导体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117-120 第二节 Zr、Y和Zn共掺杂的BaCeO_3(BCZYZ)粉体制备及表征 120-124 6.2.1 粉体合成 120 6.2.2 烧结体的成相情况 120-123 6.2.3 烧结体的微结构 123-124 第三节 电池制备及性能表征 124-132 6.3.1 单电池制备 124-125 6.3.2 电池性能测试 125 6.3.3 氢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125-131 6.3.4 氨燃料电池性能探索 131-132 本章小结 132-133 参考文献 133-136 致谢 136-13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37
|
相似论文
- LSGM电解质薄膜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1.4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负极材料Srn+1TinO3n+1(n=1,2,3,∞)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1.4
- BaxCe0.8Y0.2O3-α+yZnO的合成、导电性及应用,TQ174.1
- SOFC密封材料热循环性能研究,TM911.4
- 抗铬毒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研究,TM911.4
- 阳极负载IT-SOFC电解质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M911.4
- 直接碳氢化合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分布模型研究,TM911.4
- BaZrO_3/BaCeO_3基复相质子导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O611.4
- 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电解质与新型阴极材料研究,TM911.4
- 1KW SOFC 发电系统DC-DC变换器分析与设计,TM46
- 改性聚偏氟乙烯接枝共混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膜的研制,TP212
- 单步法制备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电解质薄膜双层结构,TM911.4
- 磷灰石结构电解质材料La_(9.33)Si_(6-x)Ge_xO_(26)和La_9A(SiO_4)_6O_(2.5)(A=Ca, Sr, Ba)的制备与性能,TM911.4
- PrBaCo_(2-x)Ni_xO_(5+)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材料研究,TM911.4
- BaCe_(1-x)M_xO_(3-α)(M=Ca,Yb)的合成、中温导电性及应用,O611.3
- (La_(1-x)Sr_x)_2(Mo_(1-y)M_y)_2O_(9-α)(M=Al~(3+),Sc~(3+))及YSZ的合成、导电性及应用,TM911.4
- 层状钙钛矿钴氧化物的制备及其作为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研究,TM911.4
- Ni-YSZ/YSZ/LSM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反应机理的Monte Carlo模拟,TM911.4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梯度阴极及复合电解质的研究,TM911.4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CeO_2基电解质复合过渡族金属氧化物(CoO,MgO)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M911.4
- 浸渍法制备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TM911.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 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 > 燃料电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