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艺术彼在世界里的审美狂喜

作 者: 赵君
导 师: 蒋述卓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小说美学 审美狂喜 超越性 艺术彼在世界 元学精神
分类号: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03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尝试从文艺美学的全新视角对后现代主义文艺关键人物之一——纳博科夫小说美学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与综合阐释,以充分挖掘出纳氏作为一位超凡文学理论家那一面所蕴涵的丰富宝藏。导论部分,在梳理以往纳氏研究成果及倾向基础上将纳博科夫现象放入文学与文化的大视野中进行重新认识,确定纳氏小说美学动态研究和综合阐释的研究方向;第二章,追溯纳氏小说美学思想的生发源头,寻觅隐藏于他独创性作品背后的美学动因。第三章到第五章构成本文的核心部分,即具体论述纳氏美学思想的实质内容。第三章,着重从“现实”与“艺术”关系角度阐述他的艺术本源论,阐明纳氏在认清“现实”的真义、认清艺术与自然原初的同一关系等方面都有全新观念;第四章将视线转向纳氏对小说自身本质存在的全新认识,探讨小说内在的诗性品格,即他试图将小说的本质无限度地还原到其内在的诗性特征上去的洞见。第五章偏重从艺术接受(读者)视角阐述纳氏独特的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论。 本文结论是:纳氏美学是在将自己的个体生命和学术生命融入对自然的精深研究之中的自身感悟的结果,他所强调的现实世界、艺术世界、艺术鉴赏三位一体的“审美狂喜”,强调人类的科学实践和艺术实践是与自然一致的诗性创造活动,强调用“诗性精神”这条红线贯穿艺术家——世界——作品——读者四要素的超越性美学眼界让我们见到了学术上久违了的“元学精神”的复归。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导论:在文学与文化的大视野中重估纳博科夫  8-20
  1.1 “纳博科夫现象”背后的诗学意义  8-11
  1.2 在文学与文化的大视野中重估纳博科夫  11-20
第二章 纳博科夫小说美学思想发生学研究  20-39
  2.1 蝴蝶对纳博科夫个体与艺术生命的意义  20-21
  2.2 超越噩梦与痛苦——化蝶的“审美狂喜”  21-25
  2.3 珍稀异种蝶类情结与文学史上的“异类缪斯”  25-32
    2.3.1 背景解读——纳博科夫与“后现代主义”  25-28
    2.3.2 珍稀异种蝶类情结与文学史上的“异类缪斯”  28-32
  2.4 蝴蝶研究对纳博科夫小说美学的发生学意义  32-38
    2.4.1 纳氏自己的“科学激情”与他的艺术本源论  33-37
    2.4.2 在科学激情中窥见诗道的精微  37-38
  2.5 结语  38-39
第三章 “现实世界”的无穷意蕴——纳博科夫艺术本源论  39-60
  3.1 面对“现实世界”本身  39-43
  3.2 艺术与自然原初的同一关系  43-45
  3.3 “现实”的真义——带所有格的“意向性现实”  45-49
  3.4 现实世界的无穷意蕴——“此在”中的“彼在”  49-59
    3.4.1 外部宇宙的神奇——现实世界的天机自张  51-55
    3.4.2 内部宇宙(意识)的神性  55-59
  3.5 本章小结  59-60
第四章 小说内在的诗性品格——纳博科夫艺术本质论  60-98
  4.1 概述: 纳氏艺术本质论的实质  60-61
  4.2 纳博科夫关于小说本质的思、诗之辨  61-70
    4.2.1 从纳博科夫与萨特的论争说起  61-63
    4.2.2 纳博科夫关于艺术作品的“非思”之思  63-70
  4.3 小说内在的诗性品格  70-79
    4.3.1 纳氏对小说“诗性”内涵的还原——“审美狂喜”、“诗性肌质”与“诗性密厚度”  70-74
    4.3.2 小说艺术中的诗性本源与诗性精神  74-79
  4.4 小说诗性的内在构成——诗性“组合物(combination)”  79-97
    4.4.1 “诗性组合物”的创化与形成——“非理性”灵感振颤  80-90
    4.4.2 诗性组合物的表现形态——叙述“主题线”(thematic lines)的交织与艺术细节  90-97
  4.5 本章小结  97-98
第五章 体验艺术世界中的“审美狂喜”——纳博科夫艺术批评与鉴赏论  98-108
  5.1 发现独特的艺术世界——纳氏艺术批评论  98-103
  5.2 “给我创造性读者”——纳氏艺术鉴赏论  103-108
第六章 结语篇:纳博科夫超越性美学眼界  108-125
  6.1 纳氏小说美学思想归结  108-110
  6.2 纳博科夫超越性美学眼界  110-124
    6.2.1 “异类”缪斯的“异常”思维  111-113
    6.2.2 纳氏小说美学的超越性特征  113-124
  6.3 全文终结  124-125
注释  125-137
附录1: 主要参考书目(BIBLIOGRAPHY)  137-141
附录2: 纳博科夫生平与著作详细年表  141-155
后记  155

相似论文

  1. 纳博科夫的文化身份焦虑,I712.06
  2. 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研究,B82
  3. 论纳博科夫小说《斩首的邀请》中的荒诞性,I712
  4. 关于浪漫主义音乐中“理性”因素的思考,J609.1
  5.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研究,I712
  6. 乌托邦梦幻的破灭与希冀,I712
  7. 纳博科夫文学思想在《斩首之邀》中的体现,I712
  8. 恐怖的愉悦—斯蒂芬·金《宠物公墓》的哥特美学解析,I712.074
  9. 从虚无中创造意义,I712.074
  10. 论《微暗的火》后现代主义特征,I712.074
  11. 纳博科夫文论观与批评观研究,I712
  12. 论人的超越性与精神世界建构,B038
  13. 虚构的现实,I712
  14. 温情的灵魂守望,I207.42
  15. 论《庄子》内篇中“大”的美学思想,B223.5
  16. 普宁:解放了的西西弗斯,I712
  17. 为个体自由而歌,I712
  18. 基于“死本能”理论的死亡教育研究,D669
  19. 解析《洛丽塔》中的悲剧人物及其成因,I712
  20. 从自传体文学角度解析《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I712
  21. An Intertextual Interpretation of Nabokov\'s Lolita,I71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